APP下载

河北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

2020-12-19申志永董郁倩

关键词:国际化理念教育

申志永,董郁倩

(1.华北理工大学 国际合作处,河北 唐山 063210;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交流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引言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任务。国家“双一流”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紧密相关。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提供国际合作人才支撑、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加强教育合作、全面提升我国教育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国家和社会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挑战。“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高校总量的95%,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1]。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对促进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可概括为具备国际化知识、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3]。综合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要素涉及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

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地方高校虽然在资源、师资、教学条件、政策扶持等诸多方面与部署高校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地方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河北省遵循省内高等教育特色和地方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并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实施政策引导、制度推动、资金支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促进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从河北省120余所地方高校中选取60所,其中省属公办本专科学校40所,民办本专科院校20所,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以及服务管理体系四个方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分析。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原则和思想基础,理念是高校的力量源泉[4],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人才培养思想和观念。中国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就越迫切需要国际化人才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面对全球挑战,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这就对高校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素养的更高要求。

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虽然在表述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他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国际视野、全球素养、国际竞争力、世界眼光,“重在让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站在人类和全球的角度观察问题,探寻解决之道,进而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5]。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方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国际化培养要求,确立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内容的确立和培养定位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社会需求。少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设立了国际化内容,国际化发展方向有所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河北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国内、服务地方或者周边地区,未能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进而体现高等教育的国际性时代需要和培养对象的需求。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河北大多数地方高校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开发了综合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于理念和目标相比较,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理解,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载体。地方高校随着国际化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国际化途径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尽管各具特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境内国际化和境外国际化两个子系统: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和国(境)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1.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对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培养对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赴国(境)外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因此地方高校在国境内所采取的本土国际化措施受众最多、影响也最为广泛。这样,“地方高校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发展已成必然”[6]。

通过对河北省地方高校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组成为国际化师资、来华留学生、资源引进、人文交流、对外研究等途径。师资国际化作为高校国际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大多数高校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一大举措。地方高校主要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招聘具有留学背景的国际化师资、师资本土国际化培训等手段提高本校师资整体国际化水平。部分高校为国外教师提供来华访学、科学研究等岗位,为本土师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此外,高校还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为本土师资提供国际交流及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如组织或参加在境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校国际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对推进高校国际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留学生教育对高校师资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国际化教学提供了实践机会和需求。另一方面,“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和交流,对于增加我国学生对世界各地的了解,培养多元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国际交往的能力,也是一个良好的渠道和形式”[7]。

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国外教材、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网络课程、电子教育资料等都被运用到了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当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成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对国外的优秀师资、优质课程、优秀教材、教学模式等优质资源进行了综合引进,有效推动了省内国际化教育水平。

地方高校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也非常活跃。每年大量的留学生来华游学,参加各种人文、体育、艺术等活动,与相当数量的本土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不断有地方高校设立或加入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对外研究。

这一系列本土国际化举措,扩大了国际化受益群体规模,提高了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2.国(境)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地方高校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完善境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本土国际化体系类似,国(境)外人才培养主要有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境外办学等培养途径。

地方高校所采用的师资国际化境外途径主要包括派教师赴境外进行长短期留学、访学或者科学研究、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专门的国际化培训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境外活动,高校教师可以与世界各国同行建立联系,加强相互了解,创造合作机会,搭建合作平台,从多种途径综合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各所学校也针对学生开展了境外国际化教育,其中海外留学提升学历水平最为吸引学生,在出国学生群体中占的比重最大。相当数量的学生对长、短期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十分青睐,每年大量的学生参加母校承认学分的海外学期、学年或暑期课程等项目。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国家、地方留学平台奖学金资助项目促进学生境外国际化学习。海内外学生交换形式也是地方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实质性的学生双向交换、互认学分,互免学费等方式减少学生出国阻力,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海外带薪实习是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海外生活、了解国际文化和社会需求、认清自身定位、检验自己专业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开始寻求高校与我国地方高校的教育合作,中国教育开始走出国门,境外办学也成了高校国际化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申办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础逐步扩大境外办学的专业领域。每年高校派出教师或者学生汉语志愿者赴国境外任教,高校师生成了面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部分高校还依托本校或行业优势,赴境外开展援助项目、境外培训项目、并承接其他相关国际业务。

(四)国际化管理体系

“对于高校而言,国际化是一项牵涉甚广、需要统筹协调的复杂系统工程”[8]。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是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开展国际化的方向,培养途径是具有操作性的载体,互相协作配合才能保障高效有序的执行相关举措,离开有效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据统计95%地方院校设立了国际交流合作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国际化的相关流程,形成了国际化管理体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和管理。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章程文本、国际化报告文本、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国际化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有待加强

通过对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传统的办学理念影响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建设,学校随波逐流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并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90%以上高校并没有提炼并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来指导具体工作;二,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地提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其理念在开放、创新、包容等内容中有所体现,对国际化工作的实施未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三,少数地方高校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卓有成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在这种情形下,地方高校应当跟上时代步伐,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尤其是加强校级领导国际化意识,以理念为导向做好国际化工作顶层设计,指引全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学校二级单位按照理念导向做好相关工作规划并严格落实。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确立

河北省地方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方面存在着共性,也分为三类情况:90%以上高校办学目标面向国内、服务地方,未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内容;少数高校办学目标国际化内容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面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类似内容;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将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化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国际化内容的缺位和国际办学活动的增加说明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改革缺乏理性的思考。在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冲击之时,增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内容势必会带来地方大学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宽阔的平台。近年来,学校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通过具体的交流合作等措施逐步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与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相适应,否则将会南辕北辙,各项措施得不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进一步完善

从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化人才培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河北省整体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而且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就高校个体而言,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国际化广度不够,交流合作领域较窄,国际化发展不均衡,存在院系或专业差异;二、国际化深度不够,存在人才培养国际化做表面文章而不求实效的现象;三、国际化规模较小,国际化受众覆盖率不高;高校师生、高校资源的境内境外双向流动不平衡,存在严重的留学“逆差”现象;四、国际化层次较低,多数学校还在致力于第一层次的国际化工作,即培养具备国际语言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部分学校能够开展第二层次的国际化工作,即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少数学校能够开展第三层次的国际化工作,即培养具备国际化领导力的人才。

地方高校国际化需要兼顾“请进来”和“走出去”,还要“深参与”。针对人才培养途径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各部门团结协作、强化措施、推进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资金支持,扩大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加强校际经验交流,搭建国内高校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收益、共同提高。

(四)国际化服务与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服务和管理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国际化服务和管理队伍存在专业人员少,国际化水平低;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相关政策不能落地等现象。学校各级部门能否团结协作,高校国际化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涉外工作的职能机构,负责学校国际化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

因此,高校需要重视管理和服务的机构建设、人员选拔、国际化培训和提高。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国际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结论

在当前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配合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地方高校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需要从树立先进的国际化的培养理念、设置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划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服务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境内外两个大局中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全面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国际化理念教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外教育奇趣
聚焦港口国际化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