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疏肝法治疗胃炎的应用价值及疗效初步观察探讨
2020-12-19陈兵
陈 兵
(山西省大同市云岗区口泉乡卫生院,山西 大同 037001)
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是胃溃疡和胃癌的诱发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及长期生活质量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医治疗领域在胃炎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所在医院采用中医疏肝法开展对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选取66例胃炎患者,对中医疏肝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66例胃炎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按照1:1比例分组,观察组中共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疏肝法,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8~70岁,均值(55.52±4.96)岁。另外3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6~71岁,均值(55.58±4.93)岁。纳入标准:(1)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2)均为成年人;(3)确诊符合临床用药治疗标准。排除标准:(1)入组前服用本研究相关药物者;(2)合并严重消化道溃疡者;(3)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消化内科诊疗方法,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硫糖铝片等药物,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给予中医疏肝法,为本院自拟方剂,药方组成为:谷芽30g,党参、厚朴、延胡索各15 g,柴胡、郁金、青皮、砂仁各10 g,木香、甘草各6 g。水煎取汁,每天1剂,早晚分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对临床疗效做出判断。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诊疗标准》中内容:(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缓解,胃粘膜慢性炎症炎症基本消失;(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比2组患者胃脘胀痛的中医评分,范围0-5分,分数越低症状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和“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75.76%,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中医症候积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胀痛的中医评分(1.23±0.25)明显低于对照组(4.66±1.12),对比差异明显(t=6.539,P=0.000)。
3 讨 论
胃炎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恶心、反酸、嗳气、胃脘胀痛等,西医一般认为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中医则认为,胃炎属“胃脘痛”、“心下痞”等范畴。本院为患者开展诊疗时,给予患者对应中医治疗,选取66例胃炎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中医疏肝法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中医症候积分, 临床效果明显。上述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内容基本相符,说明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自拟中医疏肝法选用中药材,其中柴胡为君药,可发挥疏肝解郁之功效,厚朴行气消积,木香健脾消滞,砂仁化湿开胃,青皮疏肝理气,延胡索行气止痛,党参补中益气。上述中药材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胃理气之疗效。总而言之,中医疏肝法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案,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