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12-19颜新跃

萍乡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教学

颜新跃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颜新跃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课部,湖南 株洲 412006)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基于思政课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开放性多边互动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学生主观世界,优化学生主体能力的教学活动。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体系建设中存在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和目标缺乏顶层设计,考评体系不科学,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需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体系,整体相融的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载体,健全完善、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利于形成合力的条件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2]。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紧迫性。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注重实践教学效果”“严格落实学分。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新时代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强化拓宽了思政课教学领域,深刻变革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预示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成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亟需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

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自“05方案”以来,学界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和内涵、原则和特征、地位和作用、保障和考评机制、方法探索与效果评价、模式创新与体系建设展开了广泛研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有效改善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状况。但迄今为止,学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还没达成广泛一致的意见。

有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走出课堂,投身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去……应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4]。该观点以教学场域为标准,认为只有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感性活动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社会实践”,缩小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有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5]。将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教学效果能否培养“实践能力”作为判定标准,消弭了思政课“课内”“课外”的对立,但它将所有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教学都归结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糊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边界,虚化了其内涵。

有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6]“是一种以学生实践经验或人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7]。该观点以教学方法方式载体为标准,将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习、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都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扩大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有学者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基于教材体系开展的实践,需要以教材理论为根基,尤其要充分吸收新教材中体现的新时代特征,进行系统性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布置[8]。这种观点从与教材关系出发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是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党团、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排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外,廓清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边界,相对科学。

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基于思政课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开放性多边互动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学生主观世界,优化学生主体能力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在内容上互释,功能上互补,统一于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共同构成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两翼,共同作用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考评机制、保障机制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些要素在教学中既发挥着各自作用,又协同一致,共同构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本课题组依托问卷星平台和智慧思政平台全国群对全国19个省228所高校(其中,985或211工程院校25所、省属公办本科107所、民办本科3所和高职高专93所)228位思政课教师、4372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对部分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念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不准

思政课肩负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重大政治任务,不管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还是信仰、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维护的定力和能力。这既要靠学习,更要靠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9]。这就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但本次调研结果显示,34.21%的高校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从根源上说是相当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还是将其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甚至认为可有可无。

(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缺乏顶层设计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上相互内释,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怎样加强两者统一?“05方案”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统一设置的本专科4门课程,既各有侧重,又整体建构塑造着学生的“三观”,影响着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怎样统筹规划设计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避免各门课程各自为政?需要相关部门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中宣部、教育部多次下文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印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落实学分学时、教学内容,但调研显示,43.42%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大纲,各门课程甚至同一高校同一课程不同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实践教学缺乏顶层设计。

(三)在考核评价上,考评体系不科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师生都应是考评的主客体。但长期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学”的评价,忽视对教师“教”的评价。“学”的评价上,评价主体单一,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自评、互评。内容上,重视对学生理论学习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情感体验及道德素养、政治涵养等的考评。方法上,多终结性评价,少过程性评价,考评体系不科学。

(四)在教学条件上,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各省各高校应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师资、制度、基地和资金保障。但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师资缺乏。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德业双馨的人才被吸引到教师队伍,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稳步形成[10],但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不达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调研显示,64.47%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近三年每学期教学工作量平均在200课时以上,加上科研压力和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事务干扰,38.16%的教师表示疲于教学或司空见惯,没什么感觉。教师不乐教,再叠加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素养欠缺,难以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是基地、经费缺乏。调研显示,只有39.47%的高校思政课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专项经费。没有专项经费,没有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基地,没有必要的管理办法,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实践教学的持续性、稳定性难以保障。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目标,须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理念

一是确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两翼的理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也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二是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审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今世界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需砥砺博学,需有审问、慎思的品德,更需有明辨、笃行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不可替代。各高校、高校的每一位思政教师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刻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

三是确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理念。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四个服务”。这就决定了高校必须敞开大门办好思政课教学,把思政实践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将思政实践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无缝对接,与国家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无缝对接,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的脉动、回应学生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关切。

(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体系

思政课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体系。

1. 德育目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把价值引领、品德塑造作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原则,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每一个内容每一个环节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流价值观构建道德规范,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强化学生的道德认同,指引学生的道德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2. 智育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基于思政课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成长中困惑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教学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加深和拓展学生对所学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思政课实践教学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世情党情民情,引导大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长“四为”的能力和水平。

3. 体育目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12]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对德智体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文明学生的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在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尤其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感染性和社会性优势对学生进行强心之育、规则之育和合作之育。

4. 美育目标。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3]。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真善美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要对所讲理论真学真懂真信,培养学生求真精神。要进行践行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美的行为,认识和感受道德之美。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社会和生活,进而主动追求美好生活形成互帮互助互信,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借助语言之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设计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5. 劳动教育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设计有劳动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公益劳动、专业实践后的体验分享),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或把劳动模范、行业工匠请进课堂,让学生与劳模亲密接触,引导学生崇尚、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毕业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三)构建整体相融的内容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本科设置“基础”“原理”“纲要”“概论”4门必修课(专科设置“基础”“概论”2门必修课)。这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基础”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纲要”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它们从不同角度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发展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观察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信息处理、社会交往的能力,涵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在各司其职基础上,这四门课程又从整体上建构着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理论上的整体性要求实践中相互融合。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改变以往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课程界限,整合课程内容,精心研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围绕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按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严格界定学分学时。科学规划教学方案,从整体系统的高度设计实践教学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各门课程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专业,把准课程定位,找准重难点,把握学生的专业特色,在科学论证、实践调研基础上选好教学载体,克服以往实践教学中各课程的同质化,做到内容和形式不重复、不缺项,增强实践教学的融合性。与此同时,还要因时而进,与时代同步,贴近生活,紧跟社会热点难点,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新颖性,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他们深度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四)构建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载体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构建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内实践以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校内实践以原著研读、经典诵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等思政社团活动、主题理论学习讨论会、唱红歌颂祖国等为主;校外实践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圣地及其他各类社会实践为主。感性活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我看家乡新变化”摄影展、“绿色环保我在行动”“手机新闻报”等为主;理性活动以“理论学习夏令营”“时政论坛”等为主。既可以个体形式组织,也可以小组形式组织。

(五)构建健全完善、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

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构建健全完善、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

1. 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宏观管理。由教育部牵头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定期督查与跨省区市交叉检查制度,组织专家抽查,及时公示督查结果,完善督查结果反馈与整改约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质量一级观测点,即时动态掌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状况,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

2.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方案。考评方案,既要有针对教师的,也要有针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上,不管是对教师的考评还是对学生的考评,评价主体都应多元,教师、学生、同行(同学或小组)、教学督导部门都应参与。评价内容上,对教师的评价应包含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等是否明确,教学组织管理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教学总结是否及时全面等;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考评内容,也要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态度和“三观”等的变化作为评价的内容。

要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教师的考核结果要作为评先评优评职称的依据,学生的考核结果要计入学生思政课总评成绩,要适当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生思政课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六)构建有利于形成合力的条件保障机制

为避免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提高实效性,应构建有利于形成合力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

1. 政策制度保障。一是教育部要出台文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课程教学体系,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规定学分和学时,并列入教学计划。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二是各高校要建立马院(思政课部)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确保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公共资源的使用、实践教学的师资等条件。

2. 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内整外引,补齐师资数量短板。当前,师资数量缺口仍是制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瓶颈,各高校要多措并举,补足配强师资,确保教学用人需求。积极整合校内师资。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达63万人[14],各高校要引导社科教研人员转换专业发展方向或兼任思政课教师,以解思政课师资缺口燃眉之急;鼓励支持辅导员骨干、校内党政管理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师,返聘已退休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门办学引进人才。引进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特聘党政领导干部、相关企业负责人、劳模先进人物、革命圣地讲解员等兼任思政课教师,建立专兼结合,数量较为充裕的思政课师资队伍。二是重培训,强师能。针对当前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素养有待完善的现实,教育部要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研修。学校人事部门要按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现有教师培训方向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进修和挂职锻炼制度;马院(思政课部)要根据实际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培养规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考察调研、挂职锻炼,强化教师理论、实践素养。三是优制度,稳队伍。本次调研中,59.21%的教师表示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一般,待遇一般,60.96%的高校教师专技职务高级岗位比例未达到学校重点学科的平均水平,46.05%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实际平均收入低于本校教师平均水平。这都不利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不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提高。要优化教师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学工作计算标准和职称评聘标准,减轻教师教育教学之外无关事务的干扰以稳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

3.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稳定开展的基础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及综合教育基地等。各高校要在科学规范、共享、经济、实用原则指导下进行建设。一是基地选址、建设、功能等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管理规范。要充分利用校史、校园环境等校内资源,利用所处区域地理优势,开门办学,与当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接,挂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基地建设内容。要依托已有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各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二是资源共享。与同城高校、企业等资源共享,弥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缺陷。

4. 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障。落实经费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要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学校经费增长逐年增加,且不得挪作他用。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1]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1).

[3]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Z]. 2018-04-13.

[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8.

[5] 钱广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 2007,(2): 70.

[6] 李松林, 李会先.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06,(7): 53.

[7] 佘双好. 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11): 8.

[8] 温泉, 刘以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论坛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01): 142.

[9] 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N]. 人民日报, 2018-12-27(1).

[10] 颜新跃.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1).

[11]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5(2).

[12] 毛泽东. 体育之研究[J]. 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 1917-04-01.

[1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

[14] 教育部. 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答记者问[EB/OL]. [2019-02-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611/t20161124_289889.html.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YAN Xin-yu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6, China)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a teaching activity in which the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follow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laws of teaching and nurturing, the laws of student growth, and the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and purpose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transform the subjective world of students and optimize their subjective abilities through open multilateral interaction. At presen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is inaccurately position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 lack top-level design,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 and there is not a long-term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w concept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develops a target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virtue intelligence, physical condition, aesthetics and labor, builds a system of integrated teaching contents, equips a colorfu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arri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hat is sound and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and forms a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ditions that help to combine forces.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G641

A

2095-9249(2020)01-0098-05

2019-10-0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XJK18BDY011)

颜新跃(1970—),女,湖南娄底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