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看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与飞跃
2020-12-19张丹
张 丹
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看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与飞跃
张 丹1, 2
(1.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2.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 萍乡 337000)
青年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民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还找到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根本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道路,从而实现了从一个寻求社会改良的爱国者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救国者的飞跃,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青年毛泽东;五四运动;安源工运;世界观
回顾许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大都遵循了经历五四运动的洗礼领悟,尔后在寻找工人阶级的征途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共产党,并全力领导和组织工人斗争的历史逻辑,从思想和实践上,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飞跃。青年毛泽东就是在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的斗争实践中,实现了从一个爱国者到革命者的世界观的转变飞跃。
一、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世界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五四运动是促进近代中国开启伟大转折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从国内外的社会变革现实中接触和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工人阶级这一革命力量,政治立场由此改变,最终确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1.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毛泽东指明了看世界的新方向。毛泽东虽出身农家,但酷爱读书,自年少时便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意识。1915年5月,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得知袁世凯接受了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后,便在编印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和资料的《明耻篇》册子封面上,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17激愤地表达他反帝反袁的爱国热忱。
在强烈爱国心的驱动下,毛泽东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曾将康有为、梁启超等视为心目中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尤其是梁启超的“新民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在1918年4月组织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以“革新学术,砒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可见毛泽东这时候仍寄希望通过启迪民智、改良人心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五四运动前期,无政府主义和新村主义思想也影响过毛泽东,为此他还草拟了一个内容详尽的新村建设计划。正如他回忆的:“有段时间受到梁启超办的《新民晚报》的影响,觉得改良派也不错,想向资本主义找出路,走西方富国强兵的路子。”[2]“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我憧憬,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是明确无疑的。”[3]125
1917年11月17日,长沙《大公报》报道了俄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毛泽东读到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后激情澎湃,十月革命从此为他打开了另一个看世界的方向。他曾经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我才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2]十月革命不仅唤醒了毛泽东,也给中国人送来了新希望,改变了新方向。“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4]1513~1514。
2. 五四运动使毛泽东看到了民众特别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力量。1919年5月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直接催使中国学生、工人、商人等社会各团体联合起来开展史无前例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使毛泽东看到了民众的强大力量。同年5月28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首先成立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他是这个富有战斗性的新的学生组织的实际领导者。”[5]64随后又发起成立了湖南各界联合会,创办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政治刊物《湘江评论》。他在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42紧接着,毛泽东在《湘江评论》连载发表长篇文章《民众的大联合》,公开他全新的政治立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办法,改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不错,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5]100
中国工人阶级是推动五四运动向前发展的最强力量。据统计,罢工次数是1918年的5倍多,罢工人数是1918年的14倍之多[9]。毛泽东指出:“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还是当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了革命。例如辛亥革命时的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阶级。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7]672~673诚然,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主要力量。
3. 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帮助和引导毛泽东树立了新信仰。毛泽东曾经说:“我这个人从前就有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才接受的。”[8]223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起了很大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18年10月,在老师杨昌济的推荐下,毛泽东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助理员。毛泽东很珍惜这份工作,在这里全力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同年11月15日,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毛泽东通过阅读李大钊的文章,更增进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一切,毛泽东曾深情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9]40~41此外,毛泽东还结识了陈独秀、邓中夏等。早在1915年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时,毛泽东就是该杂志的热心读者,对陈独秀的文章极为赞赏,深受其影响。
1919年12月,在北京组织驱张活动期间,毛泽东详细向李大钊汇报了湖南青年运动的情况和发展方向,李大钊向他推荐了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中提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10]39。可以说,这一次进京,对毛泽东世界观的改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此以后,没有动摇。”[3]108在此间,毛泽东又前往上海特地拜访了正在筹划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陈独秀,向陈独秀报告了有关湖南自治的计划,并向他请教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最关键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38正是在早期著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帮助引导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教育下,毛泽东的世界观发生了大转向。
4. 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使毛泽东确立了由共产党实现改造中国社会的新道路。1920年6月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友何叔衡等发起和推动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湖南人民的自决》文章,指出“凡是主意妨害湖南全体人民自决的,自然都是湖南的仇敌。湖南的事,应有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11]鼓励湖南全体人民自己起来当家作主,不再听任封建军阀和官僚的摆布。
自治运动开启后,前景依然黯淡。迫于各方压力,1920年10月21日,湖南自治运动宣告失败。这使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究竟要通过什么道路来改造中国社会呢?恰在这时,毛泽东接到新民学会会友蔡和森、萧子升等当年8月从法国写来的信。萧子升告知留法勤工俭学的会友在蒙达尼开会讨论方针和方法问题的详情;蔡和森则陈述了自己在会上提出的主张:采取俄式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主义。这些问题与毛泽东因自治运动失败后引发的深思不谋而合,深感“欣慰无量”,认为这些问题实在重大,必须进行“一个详密的考虑”。由于过度劳累,11月下旬,毛泽东来到江西萍乡游览考察。在萍乡约一周内,分别给向警予等新民学会会员回信。在给向警予的信中说:“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1]71这里的“另辟道路”“另造环境”,就是走俄国道路,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造。返回长沙后,与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至此毛泽东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安源工运时期毛泽东世界观的实践转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一大后,毛泽东以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起来革命为中心任务,努力去工人阶级中寻求革命力量,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世界观由此发生了历史的新飞跃。
1. 安源工人状况考察使毛泽东点燃了工人革命斗争的火焰。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青年自觉主动走进工人,了解工人阶级的疾苦和革命要求,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强大力量和为自身谋解放的历史使命。
“平日矿局之颇多黑幕。如每一工头管五十人,实则只有三十人需做五十人之事,每日须工作十三四小时,绝无休息。其二十人之工资,即为工头所中饱……”[12]。这便是20世纪初安源工人在三重压迫下的苦难生活日常。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考察工人状况,他通过实地下矿井体验工人苦难,号召工人要团结起来推翻压迫剥削。在与工人的诚心交谈中,坚定了他必须俯下身子、始终站在工人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立场。后来毛泽东回忆在安源开辟工人运动的这段往事时说:“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立场转变了,才会认为我们要自觉放下架子,拜工人为师。”[13]36拜工人为师,为工人谋解放,就是毛泽东在安源考察后价值观转变的新立场。同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安源,“渐谈及工人受痛苦受压迫及有组织团体之必要等情”[14]117,随后决定:“安源工人众多,受到种种残酷剥削,生活特别痛苦,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15]907不久,毛泽东便派李立三常驻安源,具体负责指导安源工人的革命实践。而“他们(工业无产阶级)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16]8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顷刻间点燃了安源工人革命斗争的烈火。
2. 安源大罢工前后毛泽东找到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正确策略。“毛泽东同志非常注意罢工战术问题。”1922年9月初,毛泽东对安源工人能否全体与粤汉铁路工人一致行动并取得罢工斗争的胜利并没有充分把握。当时党领导下的路矿两局有组织的工人只占总工人数的5%,毛泽东客观分析了阶级力量对比后,认为安源工人遭受种种剥削压迫,过着牛马般的生活,这不仅能激起工人的斗争热情,也能博得社会各界的同情。他借用“哀兵必胜”这一古代兵法,认为安源工人罢工必须采用哀而动人的罢工策略。并写信给李立三:“罢工胜利的条件首先要靠工人群众有坚固的团结和坚强的斗志,同时必须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因此必须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15]908在毛泽东正确的决策和策略下,李立三、刘少奇领导安源工人经过五天的斗争,取得了罢工的彻底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17]
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工运也由进攻转为退守。但这是积极防守中的退却,保卫成果和阵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毛泽东将这种积极的退守策略表述为“弯弓待发”。李立三回忆说:“二七惨案罢工失败后,全国工运陷于低潮,而安源的红旗不倒,是因为执行了毛主席的灵活策略。我当时到长沙见毛主席,他指示,要以‘弯弓待发’的姿势等待,看形势发展如何再决定是否罢工”[15]904。1923年4月下旬,毛泽东来安源巡视时,再次向工人阐述了“弯弓待发”的策略,指示工人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齐心奋斗,保护好工人俱乐部。显然,这是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安源工运实际相结合的斗争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重要探索实践,有力保证了安源工人运动能在全国工运低潮时坚持和发展,且巍然独存。
3. 安源九月惨案后毛泽东推动湘赣边界农民运动向前发展。出生农家的毛泽东对农民有天然的淳朴情感,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同情农民。1936年他告诉斯诺自己在少年时爱看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并产生了一些想法,他说:“这些小说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员或者文人学士,没有农民当主角。”[10]10因此,1919年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呼吁:“种田的诸君!……应该和我们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实彰明较著的去求解答。”[18]374号召农民联合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二七惨案后,单纯的工人运动受到挫败,而彭湃在广东海丰县成功开展的农民运动激励了毛泽东。1923年初,毛泽东便派安源工人谢怀德和水口山工人刘东轩,回到他们的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使湖南岳北的农民运动一时开展得如火如荼。党的三大上,毛泽东着重提出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中共四大后,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1925年安源发生了九月惨案,俱乐部被封闭,工人被遣散。安源工人向何处去成为当时工人革命面临的当务之急。正在广州的毛泽东向中共湘区委建议,选派一些安源工人去广州农讲所学习,易子义、袁德生、刘官清等安源工人纷纷奔赴广州参加学习。工人们在学习归来后又在萍乡开办了县农民运动讲习班。一时间数以千计的安源工人回到各自的家乡,发动和组织农民。1925年冬,党组织派安源工人赵国城、李渭璜等回衡山岳北发展党组织,筹建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清仓平粜和禁赌禁烟等斗争。经过工人阶级与农民运动结合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对农民问题、农民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得出结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16]3。由于无产阶级革命先锋的推动,1925—1927年间,湘赣边界的农民运动发展得轰轰烈烈,毛泽东高度赞扬“好得很”,并呼吁要求“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16]16
4. 安源军事会议使毛泽东转向了工农武装的革命道路。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后,中国革命该走向何方成为历史之问。湖南省委决定抛弃右倾投降主义,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暴动。1927年9月初,被任命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部署和指挥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军事暴动自然组织军队是关键。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力量对比和作战形势,最终确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毛泽东后来在延安时还回忆道:“(1927年)九月间,我们通过湖南的农会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广泛的起义,工农红军的最早的部队建立起来了。新战士有三个主要来源:农民本身、汉冶萍矿工、起义的国民党部队。这支早期的革命军事力量被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来自反叛了汪精卫的一部分武汉警备部队。第二团由汉冶萍矿工等组成。第三团由浏阳等县的农民武装组成。”[9]51~52毛泽东在安源会议上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是第一支由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人民军队。这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结合的标志,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选择上转向工农武装的伟大开端。
这次会议确定的作战计划,虽然仍以攻取城市为目标,但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毛泽东认识到攻取长沙这样的大城市不容易,表示“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14]727,并且注意到必须向萍乡和安源这一带的农村和山区退却。这一决定,无疑对整个部队后来退往萍乡芦溪、莲花,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有着重要意义。这次会议表明,毛泽东在过去的数年间从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到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已经成长为人民军队的指挥者,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三、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中世界观转变的现实启示
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短短几年中,毛泽东自始至终都是这段历史变革中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这段岁月,见证了毛泽东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为我们开启认识和建设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了有益启示。
1. 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接触的各种社会改良思潮大都脱离当时的国情,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和解决中国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在结合工农大众的实践上最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当前,我们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更加深刻地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切切实实地将个人的追寻奋斗融入到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大业上来。
2. 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才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毛泽东在这两次运动中世界观的转变,其中发挥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19]在当代,坚持正确的理论,关键就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就能照亮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
3. 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成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领路人。毛泽东在两次运动之间的实践洗礼中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改变历史中的伟力,是决定一切革命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不同任务目标,归根结底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拥护,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与时俱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惟其如此,我们的党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伟大目标汇聚无穷的历史伟力。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2] 难忘的教诲——刘斐先生回忆毛主席[N]. 人民日报, 1979-01-02.
[3] [美]埃德加·斯诺著, 董乐山译. 西行漫记[M].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79.
[4]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5] 高菊村. 青年毛泽东[M]. 北京: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90.
[6] 刘立凯, 王真. 1919—1927年的中国工人运动[M]. 北京:工人出版社, 1957.
[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9] 毛泽东自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0] 毛泽东一九六三年同斯诺的谈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11] 毛泽东. 湖南人民的自决[N]. 时事新报, 1920-06-18.
[12] 安源路矿罢工之经过[N]. 时报, 1922-09-28.
[13] 中共萍乡市委党史办工作办公室等编.毛泽东在萍乡[M].萍乡: 萍乡矿务局编印, 1993.
[14]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上册)[M]. 北京: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90.
[15]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下册)[M]. 北京: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90.
[16]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7] 习近平.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11-24.
[18] 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 长沙: 湖南出版社, 1990.
[19] 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18-04-25.
The Transformation and Sublimation of Young MAO Ze-dong’s World View from May 4th Movement to Anyuan Workers’ Movement
ZHANG Dan1, 2
(1.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China; 2. Anyuan Memorial Hall of Railroad and Mine Workers’ Movement,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From the experience of May 4th Movement to Anyuan workers’ movement, young MAO Ze-dong found not only the strength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the working class, but also the right way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fundamentally transform Chinese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ory, thus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and sublimation of his world view, from a patriot seeking social improvement to a savior conducting socialist revolution.
MAO Ze-dong; May 4th Movement; Anyuan workers’ movement; world view
K827
A
2095-9249(2020)01-0013-05
2019-12-08
张丹(1987—),女,江西萍乡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与社会转型研究。
〔责任编校:王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