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溪名师在线”:指向新型的混合学习样态

2020-12-19周唯巍严沛霖

江苏教育 2020年90期
关键词:名师区域课程

周唯巍 严沛霖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基于本区的教学改革实践,于2020 年初开通“梁溪名师在线——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浸润学习中心平台。该平台起初是为了应对疫情的需要,开展了全学科、全学段、全过程的在线学习,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逐渐成为区域“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教改成果的延伸,并以此为引擎生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型学习样态,改变了知识的生成和传播模式,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

一、“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技术正慢慢冲击着原先的教学方式,颠覆着原有的教育形态。为此,区域层面推进“在线教学”必须达成以下共识:

1.在线教学指向公平的教育。

“梁溪名师在线”以跨时空的泛在学习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因此,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即使疫情严重期间无法返锡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优质的梁溪教育资源。“梁溪名师在线”通过开展丰富的互动教学,真正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学习,从而达成“有教无类”的教育目标。

2.在线教学指向新型的学习样态。

在线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习主体、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和学习机制都是灵活而动态的。只要驱动学生乐学,即人人可学;只要资源开放,即可人人共享;只要技术更新,即可实现在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线教学必须和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共同围绕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优化教学空间和结构,建构混合型学习样态。

3.在线教学指向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当下,口耳相传、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此,在线教学须更加侧重交互和协作功能,使线上教学更好地实现多边交流、多种方式交流、多主体实时互动。在充足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自定课表、自我计划、自我定标、自主交流,通过多种途径达成学习目标。在初步掌握了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后,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开展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区域推进混合式学习的探索

“梁溪名师在线”为师生架起了“空中学习通道”,克服了时空的限制,让学习不再有障碍。为了能够深入推进区域教学主张——“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梁溪区举全区之力,研制每一科、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拍摄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微课程指导。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任务单和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精准教学。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学习拓展课程。这样的设计和实施,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交互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变革。

1.顶层设计,凸显区域教学主张。

梁溪区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深度学习的学校教学变革研究”为指导,研制各学科深度学习指南,要求线上和线下教学统一体现“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学主张,共同作用于学生学力和素养的提升。首先,明确要求各年级线上学习内容不超课程标准、不超教学进度和难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指向核心素养。其次,突破原有线上学习瓶颈,从学生学习方式出发开展有效的辅导,增强线上的互动功能,旨在突破省市在线学习平台无法开展师生互动、无法当堂反馈、无法巩固作业等困境。最后,定位工作目标,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2.聚焦核心,研制“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根据学科核心知识、学生关键能力而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它是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蓝本和纽带。为了优化在线学习的质量,各学科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富有学科特色的学习任务。比如,语文学科根据语文要素设计“大任务学习”,以大任务驱动学生与文本相遇、与知识相遇,努力呈现“读得懂、想得透、说得清”的语文学习机制,促进教师站在学的视角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英语学科设计“KWKL 自主学习任务单”,每一个字母代表学习程序,体现思维梯度的问题群设计以及可视化思维工具任务链设计。数学学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真实性学习驱动学生深度思维,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使用,为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脚手架设计者”创造了条件,同时驱动学生从“接受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

3.融合技术,建设区域课程资源库。

在研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基础上,梁溪区还组织教师进行微课和主题拓展课程的拍摄、上传。当前,“梁溪名师在线”形成了三种资源:一是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程指导,二是超越教材的主题学习课程视频,让学生根据菜单进行选择,三是名师课堂教学观摩课程。在推进区域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过程性资料及时保存,分类整理,形成丰富的在线教学信息资源库,一些在线教学的优秀课例、教学设计成了区域内教师深入开展线上教学的信息支持。在线教学为教师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有利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理念、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的新型教师。

4.聚合资源,助力区域教育一体化。

在线教学让教育世界扁平化,超越原有的教学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场。“梁溪名师在线”以其数字化、可复制、跨时空的特征,在促进资源共享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打破了资源藩篱。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梁溪区教育局与多家平台合作,增加了多个收看途径,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公益教育资源,实现动态交互。这种聚拢效应能够极大地方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投放,更灵活地实现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均衡发展。

三、区域推进混合式学习的保障

在建设“梁溪名师在线”过程中,信息技术部门与研训部门深度合作,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的融合。由教育局牵头,整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学科研训员和教育集团的力量,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在软件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1.建立协同梯队,和谐共存。

梁溪区在推进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了“3+N”的协同梯队,发挥区域内各教育主体的优势,实现教师、学生、社会三者的和谐共存,协同发力,完美呈现在线教学的流程。这里的“3”分别代表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集团,形成了在线教学的三级管理体系。教育局着力顶层设计,提供资源保障,居中沟通协调,负责统筹安排。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着力组织团队,搭建理论框架,制订行动方案,负责审核校对。各个中小学教育集团,着力教学改革,厘清教学思路,创生教学工具,负责课程录制。“N”代表着普通教师团队、社会大众,以及企业平台等,通过在线指导、宣传,增加收看途径。借助“3+N”的生态网络,梁溪区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在线教学整体发展态势。

2.建立指导机制,融合教学。

为提升“线上+线下”学习的质量,梁溪区注重建立过程指导机制。在线教学由学科研训员的“审”、骨干教师的“教”、在线教师的“导”和在线学生的“学”所组成。“审”是前提和条件,“教”是核心和内容,“导”是教的方法和手段。研训员既是一名研究者,又是一名指导者,更是一名服务者。由学科研训员组成的“审核专家”在区域推进在线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出现教学偏离学科特点、教学重难点不清晰等问题时,都需要研训员把关并澄清教师的教学困惑,从工作启动开始,他们就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流程。“教”和“导”侧重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在线学习的环境,督促、激励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上的支持,及时跟进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在推行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全区所有教师都是教育信息化的执行“终端”,教师的课前引领与课后指导是决定在线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线上+线下”教学的交替和整合必然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常态。如何实现混合式学习的个性化、互动化,如何提升社会大众的信息化素养,是今后梁溪区开展线上教学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名师区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分割区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