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江苏在线教育媒体观察报告

2020-12-19

江苏教育 2020年90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家校公平

陈 宁 陈 岑

2020年9月,苏派教育研究中心对疫情以来江苏在线教育情况进行了媒体观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形成了对“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基本认知与发展研判。

一、在线教育的现状

1.平台资源急速融合助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建立。

2020 年初,江苏在省级“互联网+教育”平台基础上,正式上线“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从管理上,建立省、市、县(区)、校联动机制,形成多级协同保障体系;从功能上,全力打造满足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需要的精品应用服务,完善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搭建“网上虚拟课堂”,提供课前导学、作业答疑、在线检测等多元服务。各地教育系统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教育科研举措和在线教学模式。这种“1+X”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兼顾不同区域、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区域、学校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建构了在线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多元操作系统模型,有效提升了在线教学的效果。

2.在线教育向教育优质普惠公平的线上解决方案升级。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由“教育被迫中断”期间的替代性教育举措迅速升级为探究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路径。江苏利用“省名师空中课堂”开展“抗疫助学”公开课服务,以直播和点播的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省内名师高品质教学课。

根据《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0年,江苏将在2019 年新增师生网络学习空间200 万个的基础上实现全省师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目标,建设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备课同步实施、课堂同步互动、教师同步研修、资源同步共享。趋向优质普惠公平的在线教育正在江苏实施。

3.云端技术助推课程形态和教师角色转变。

目前,直播课堂、网络点播、在线辅导、在线翻转课堂等已经成为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将线上教育的多元教学、场景交互等技术手段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为学生的发展赋能,全新的“融合型”课程结构探索从“以教为中心”真正转向“以学为中心”。在线教育资源的无限丰富和课程形态、教学方式的转型,意味着教师正逐渐脱离知识传授者的身份,逐渐向学习的支持者和个性化学习的引导者转化,从课程的实施者向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者与课程实施的综合应用者转化。

4.线上教育孕育家校合作教育圈新生态。

疫情期间的家校合作不仅体现在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知识辅导、心理支撑和行为指导方面,更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互补之中。“线上家长会”“家长云课堂”“家庭课程”“家校合作教育圈”等新型家校合作方式开始涌现,对标家庭教育实际问题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的开发,对于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教育能力,支持学生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显得更有意义。

二、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数据治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相对缺失。

作为公共资源服务体系,在线教育目前仍处于资源聚合、平台重构和实践探索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教育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线学习效果的数据监测、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相对缺失也是影响在线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2.线上教育出现表面公平与深度差异的矛盾。

线上教育的深度差异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个体差异。学习资源供给公平,并非意味着学习效果的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满足不同个体学习需求、促进不同个体充分发展的深度公平。目前,大部分学校线上教育转型还处于技术应用和线下课程线上直播的初级阶段。“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还不能满足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其次是区域差异。农村地区应用线上教育设备的条件与能力不足,开展优质线上教育课程的意识与资源也有所欠缺。

3.教育与技术融合应用的耦合度不强。

前沿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耦合将决定“教育先行”作用发挥的程度。目前,前沿技术和前瞻教育理念在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合作往往处于偶发、零散或由技术企业主动推进的状态。教育和技术的合作型研究与开发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系统,教育系统未能完全掌握技术研发主导权,教育信息协同研究与推进机制尚未确立。

4.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不完善。

无论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还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大部分教师面对突发情况都感到不知所措。教师的困难主要体现于在线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监督,学习资源、工具和平台的选择与适应以及缺少硬件设备等方面。在线教育能力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短板,大部分教师需要参加培训以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5.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有所缺失。

疫情期间“书房变课堂”“客厅当操场”,教育监管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家长或学生自身。部分家庭教育督促保障不到位,所处环境不适合学习,或者学生居家自主学习习惯存在问题,无法抵制网上诱惑等不良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学习进度跟不上,诱发不能学、不想学、不会学等问题。家庭教育能力及家校协同机制缺失成为掣肘线上教育效果的现实问题。

三、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完善教育数据公共治理和服务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在线教育的系统管理,建立省级、地方、学校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要求,引导在线教育规范化开展。二是加大数据治理系统建设力度,推动在线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三是扩大在线教育资源匹配供给,在全覆盖基础上适度向农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终端接入,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四是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专业服务和环境保障。五是建立健全在线教育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引领在线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教育与技术耦合,推进优质学习资源整合和深度应用。

“后疫情时代”,想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必须改变由技术驱动教育的现状。教育系统须承担起教育信息化革命的主导责任,建构教育管理部门主导,教育科研机构引领,前沿技术系统支持的协同推进机制,以教育理念创新引领教育技术更新,以教育技术革命驱动教育形态变革,实现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无缝对接与耦合,形成覆盖全域、全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和涵盖场景学习、项目学习、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无边界学习的未来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全域和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

3.加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实现教师“云端”升级与终身发展。

学习的云端变革必然导致教师的角色变革。如何结合“云上”“云下”资源重塑课程形态,实现综合育人功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命题。一是要加强职前培养,改革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强化在线教育专业基础,提升未来教师在线教育实施力。二是要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师生学习资源库,为在职教师持续提供平台使用、教学策略、线上互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素养短板,在“云端”实现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家校“云端”协作,建构新型家校合作教育生态圈。

“后疫情时代”,家校将从“主配角”关系转变为“双轮”关系,通过“云端”系统赋能,共同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线教育的家校协作实践形态需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力”的真正实现来建构,通过“云端”课程数据的管理与反馈,协同家长和社会系统,形成对学生有效学习和生命发展的全域支持。

未来,在线教育如何利用好技术优势和优质教育理念是其发展的关键。相信新一代的教育人会在实践中修正与创新,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技术,调整教育治理形态,为未来教育营造公平、优质、均衡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家校公平
公平对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笨柴兄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必须公平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