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探析
——以上海市X区社区垃圾分类教育为例

2020-12-18迪,金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志愿者居民

李 迪,金 兰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社区垃圾分类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社区垃圾分类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成效。其评价标准有两个要素:一是指标体系;二是评定标准。[1]本篇研究以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1]为指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上海市X区街道领导、社区干部、社区成员以及志愿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探讨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一)社区教育目标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4〕10号)[2]、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3]、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提出社区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不同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积极开展面向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社会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增强其组织和服务居民的能力;提升服务老年人、青少年、农村地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能力,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以及重视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二是整合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筹办参与社区教育,注重社区教育机构与其他社区机构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发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的开放水平;引导相关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三是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明确三级社区教育机构职责定位;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实现自我组织、教育、管理、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丰富社区内容和形式。创新社区教育形式、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一批优质学习项目品牌;在课堂学习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国家组织编写社区教育通用型课程大纲。鼓励各地开发、推荐、遴选、引进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二)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2019年上海颁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中对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工作的组织、手段、人员分配、评价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健全以居民区、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居民、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居民、村民委员会将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对有突出贡献和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市评比表彰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三)相关的科学理论

检索国内外与社区教育以及垃圾分类有关的文献,由文献研究得出:一是理论来源。普遍认为社区教育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终身教育理论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5]二是政策依据。《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根据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继上海之后,其他45个城市在近年内也要陆续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条例》与《实施方案》是实行垃圾分类最根本的政策依据。三是是通过文献搜集社区教育评价标准,主要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职教成厅1201017号)(以下简称《评估标准》以及郜鑫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

(四)社区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是通过对上海市X区三个街道相关领导、下属九个居委会干部、居民以及志愿者的访谈获得。

街道干部认为:街道有关垃圾分类教育的相关法规制度暂无。垃圾分类以《管理条例》等为准;垃圾分类教育内容包括开展广泛宣传,培育特色项目,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要求,凝聚居委、物业、业委会、志愿者和居民等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宣传。结合市、区第三方检查和通报建立竞赛评比激励和考核机制等;各街道结合自身特色,逐步形成特色教育方式。如C街道的“清河加”课堂工作法、K街道的“红色+特色+本色”三色工作法、X街道的“党员三先“工作法;评价内容包括:志愿者是否在岗、垃圾分类是否定时定点、湿垃圾纯净度、干湿垃圾桶是否成套摆放、志愿者或社区干部对居民进行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和监督的态度等;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质量应该体现在有无相关经费、配套措施以及人员的投入,有无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资源、是否开展过相关活动、居民素质以及分类意识是否提高等方面。

其次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访谈:居委会是否有专人负责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工作,是否有社区资源,是否建立了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规划,志愿者是否自愿报名,对社区垃圾分类教育有何建议?居委会干部认为:街道一月一次统一培训专门负责的卫生干部,素质较高。内容涉及垃圾分类、教居民分类的方法;社区教育资源取决于社区地理位置,社区教育资源大致有辖区内学校、街道的宣传团队、第三方等,利用他们的资源,开展培训教育。自身的社区教育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活动室等,定期举办宣讲会和议事会。社区配合街道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张贴横幅标语,黑板报(社区推出的“红白榜”)等。社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志愿者、楼组长等,加强对居民的影响和教育;各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规划先按照上海市统一标准,再根据社区的人员、时间等进行规划,贯彻“一小区一方案”。规划当中会涉及宣传教育,如何时开展活动及开展活动的频次等。最后根据近期成效予以保持或调整改进。个别小区根据自身情况创新。如J社区的“智慧小区”项目;志愿者来源渠道广泛,如党员、普通热心居民、居委会干部、楼组长、驻区单位、困难家庭等;赋予居委会或物业行政处罚权力,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加强居民素质培养和意识的提高,规范辅助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些激励制度或者活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标准也要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最后对社区居民和志愿者访谈:本社区垃圾分类教育现状,是否存在问题;志愿者参与人群及职责。居民和志愿者认为:社区垃圾分类教育以社区党员、干部为依托,开展由点到面的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式各样分类活动,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播分类知识,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的宣传网络。在多数街道社区,居民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分类意识普遍提高,自主性增强。特别是老年人的分类意识强烈。志愿者会在分类点进行监督教育;多数社区都存在较难管理的群体,如租客保姆家政群体、中小学生等。培养居民定时投放的时间观念和不怕脏的精神,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要更深入居民生活,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分类的意识、素质及习惯。一些社区干部未深入社区去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现状,与居民未进行良好沟通,难以反思教育是否做到位。上海市垃圾分为四种,不够全面且不够清晰,易导致居民思维混乱;志愿者以老年退休人群、党员为主,时间较为充裕且受周围人群带动鼓舞。在小区垃圾定点投放地站岗,监督居民做好分类工作以及二次分拣工作。工作结束后,清洗地面,锁好垃圾房。一些志愿者参与宣传分类知识到社区家家户户。志愿者有一定报酬,由街道统一发放。

(五)评价对象和条件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评估标准》对其试行的意义、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做出了详细阐述,其中评级标准由领导与管理、条件与保障、教育培训与学习活动、社区教育成效和特色与创新五个一级指标构成。领导与管理包含认知理念、发展规划、管理体制、体制建设、宣传动员。条件与保障包含基地与网络建设、资源开发和服务、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教育培训与学习包含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社区教育成效包含社区成员的认知和评价、社区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区发展和成员生活质量的提升。特色与创新包含特色、创新;《管理条例》中提到将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要求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笔者在设计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时考虑了现有的社区教育评价标准、《管理条例》以及当前X区各街道针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标准,同时借鉴郜鑫《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的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一)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结构

为了解所设想的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想与实际情况的适宜性,本研究在对X区K街道、X街道以及C街道的街道领导、社区干部、居民以及志愿者访谈基础上,分析了教育部发布的《评估标准》以及《管理条例》。通过对访谈、试行评估标准以及管理条例的分析及文献研究,设计出的初拟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初拟指标体系表

(二)筛选或修订指标

对于初拟指标,在这里通过征询意见、理论认证、专家评判的方法筛选修改指标。

1.征询意见。把初拟指标体系制成调查问卷,发给上海市各街道社区的领导、社区干部、居民和租客等,请他们对每一项指标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作出判断。选项分为五档: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问卷252份,统计“非常重要”“重要”两档人数比例之和,本次征询中,最低比例之和在86%以上,高于2/3,暂不用删去任何一条指标。

2.理论论证。经征询意见所得的指标体系,还需从科学意义上进行论证。在明确10条指标内涵基础上,逐一进行科学论证,过程如下:

教育资源亦称为“教育经济条件”,指教育过程所占有、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因此条件保障中的经费保障和教育资源投入有概念重叠,二者合并为指标“经费资源”;社区成员认知、社区成员素质可以细化到社区垃圾分类领域,社区成员认知改为“分类知识”,社区成员素质可以改为“分类意识”。在对于社区成员的垃圾分类教育中,除了在知识、意识方面的培养,同时居民的习惯养成十分有必要,因此增加指标“分类习惯”。

3.专家评判。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评判时采用了个别访问的方式。专家大多认为现有指标不够精炼,需极大更改。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如表2。

首先,引入教育条件概念。教育条件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对于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经费资源、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机构。二级指标中原有的认知理念多为街道或社区领导对于分类教育的认知,属于组织机构。原有的目标规划多为领导干部、负责人对于分类教育的目标认知规划,属于组织机构。

其次,引入教育过程概念。教育过程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步骤、阶段。上述指标中的队伍建设属于垃圾分类教育初期的步骤,随着垃圾分类的发展逐步完善。而分类教育重要的阶段就是对知识的宣传。通过前期的访谈可以看出知识宣传涉及到宣传采用的方式及宣传的内容,即“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

最后引入教育效果概念,教育效果指某种动因或原因产生的结果。因此二级指标中的“分类知识”“分类意识”“分类习惯”都是宣传教育对于居民产生的影响,当属于教育效果。

表2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的质量检验

把修改过后的九条二级指标编制成意见征询表,让X区各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对每一项指标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作出判断,选项分为五档: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发放问卷221份,共回收问卷220份,回收率99%。在计算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时,这五个等级赋值分别为5、4、3、2、1。

1.指标体系的信度检测。指标体系的信度主要是根据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判的可靠性或一致性。采用ɑ系数公式法对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分析。利用SPSS得到表3。

表3 可靠性统计量

表3中,二级指标构念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892,信度指标甚佳。

2.指标体系的效度检测。指标体系的效度主要指根据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判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对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得到表4、表5、表6。

表4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表5 解释的总方差

表6 旋转成份矩阵a

表4中,KMO值为0.846,指标统计量大于0.80,且Bartlett值为517.915,P=0.000<0.001,说明调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表6为转轴后的因素矩阵,采用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从转轴后的成分矩阵以及解释的总方差表中可以发现:共同因素1包含经费资源、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三个指标。共同因素2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队伍建设、分类习惯、分类知识、分类意识六个指标。两个共同因素与编制的构念和指标相符合,共同因素1的构念名为“教育条件”,共同因素2的构念名为“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与指标体系结构吻合。

三、评定标准的制定

评定标准就是指规定对应于相应的指标,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可获得相应分数、等级或评语。评价标准评定要求的搜集和编写工作也是通过社区教育目标、相关政策规定、文献理论回顾、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所得到的经验等。初步编制的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评定要求共36条,详见表7。对上海市J社区进行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质量评价,J社区共有超过5000名居民,参与评价居民、志愿者、社区干部共30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

(一)评定等级的难度计算

计算公式:P=R/N (公式1)

其中P为难度值,R为评价主体认为评价对象做到的票数,N为评价主体的总票数。

根据公式1计算后,36条评定等级要求的平均难度值为0.69,其中难度值在0.8-1范围内的有15条,占42%;难度值在0.6-0.79之间的有9条,占25%,难度值在0.4-0.59之间的有9条,占25%,难度值在0.39之下的有3条,占8%。可见,评定等级要求的难度值分布较为合理。

(二)评定等级的区分度计算

计算公式:D=(Rh-R1) /n (公式2)

其中D为区分度,Rh、R1分别为高分组(把处于前27%的评价对象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后27%的评价对象)中评价主体认为评价对象做到该条评定等级要求的票数,n为每一组评价主体的票数。通常来说,区分度在0.4以上属于非常良好,0.3-0.39为良好,0.2-0.29为尚可,0.19以下为合格。利用公式2计算,评定等级要求在0.4以上占到90%,在0.19以下的没有。整体来说,该评定等级要求区分度较高。

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定标准的难度、区分度检验,最终得出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如表7。

表7 社区垃圾分类教育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志愿者居民
志愿者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我是志愿者
石器时代的居民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