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高校外国人学习太极拳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0-12-18胡博文
孙 敏,胡博文
(1.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在这一背景下,太极拳推广更应该拥有世界意识。太极拳是武术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演练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的青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高速发展,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紧张生活中起到了强身健体、调理身心健康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有益的改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理解太极拳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关系和深入推进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以促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探索国内留学生学习太极拳现状,为创新新时代我国文化传播方式和加快体育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
徐卫东[1]等人认为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太极拳课程的价值发生了嬗变,目前,在学习机制上没有专门对外教学的太极拳教材、缺乏专业出身的教师、无专门的训练场馆、未形成成熟的国际化学科体系,缺乏现代化的宣传。
宋清华[2]等人认为当前在我国“一带一路”及文化强国背景下,太极拳蕴含有中国经典哲学内涵,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核心价值的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典范。现如今的太极拳更多的是被体操化、歌舞化,并未施展出自身特殊的文化和语言,阻碍其成为走向世界的绝佳“品牌代言”。
陈刚[3]认为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应培育主体意识,扩大传播组织数量,构建有官方、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多元传播主体,做好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战略实践。现阶段,我国几百所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这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极其不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地区高校外国人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取方式选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及长江职业学院等24所高校的外国人员为参试者。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与调查对象确认后,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要求按照规范填写问卷。共发放相关问卷303份,回收303份(未参加太极拳活动161份,参加太极拳活动14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被试男生为104人,占34.32%,被试女生为199人,占65.68%。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在湖北省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及学位论文,并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期刊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参考和坚实的研究基础。此外,通过对湖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部门负责人及省市太极拳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开拓思路,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宝贵资料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和保障。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地区高校来华人员关于太极拳的看法和习练动机进行调查。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和Excel表格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并绘制三线表,了解武汉高校外国人学习武术活动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参与武术活动的因素。
三、 结果与分析
(一)武汉地区高校外国人学习太极拳现状
1.学习内容
由表1可知,调查的高校外国人中对学习中国武术传统套路和太极拳占据主要地位。但高校太极拳学习课程学时都很少,是因为针对短训班的时间而专门设定的课程,由于时间短和授课学时受到限制,加上学生中文不是很好,二十四式太极拳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留学生所掌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尽可能的多掌握其中的招式与练习方法,文化内涵是根本不可能学习到的。[4]相比较之下,各高校孔子学院的外派教师去执教时间较长,学生中文掌握程度较高,对中国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所教授的内容也增加了深度,学生除了学习太极拳的招式及招式名称的含义,还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太极拳的历史发展以及养生防身的意义与功效。
表1 外国人学习武术内容一览表(N=142)
2.学习形式
由表2可知,外国人学习太极拳的形式是以学校体育课程安排为主,高校外国人对太极拳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加课余学习和训练的也超过半数。在我国多所高校中都有孔子学院和留学生,各高校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为外国留学生安排课程。文化教学分为两大部分,且无论是在文化课教学或是文化因素教学,都会有太极拳这一具有代表性课程或表演。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底蕴,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但部分高校开展学习太极拳的形式较少,以高校组织的课堂活动这种短暂的学习形式难以满足外国留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需求。
表2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形式一览表(N=142)
3.学习动机
由表3可以看出,学习太极拳动机较高的是强身健体,而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驱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5]从哲学层面来讲,人类的行为是个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互动的关系。说明外国人更多地只是把太极拳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对太极拳具备的实际攻防技艺还不具备认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际应用,突出武术的实战意识,展现太极拳的实战价值,激发学习的积极性。[6]太极拳融儒、道、孔、孟于一身,集武、易、医、气于一体,武术实践中的形神统一、内外兼修、身心和谐、中庸守常、道法自然等价值追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从哲学的高度消解了灵魂与肉体的对立,还创造出了战胜自我的修养身心的运动价值取向。
表3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动机一览表(N=142)
4.学习来源
由表4可知,外国人对于太极拳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陌生,关于学习途径也比较杂乱[7],大部分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的功夫片所了解,导致容易产生封建迷信和江湖骗术的错误认知。据教育部统计,近5年来外国来华人员人数增长迅速,5年累计24万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随着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高校教育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
表4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来源一览表(N=142)
5.学习方式
由表5可知,从数据来看,外国人学习太极拳的方式主要有与同学和朋友一起学习,或者以兴趣班的方式学习。由此可见,太极拳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是一种不了解其文化的舶来运动。与同学/朋友一起或参加兴趣班学习太极拳对外国人是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帮助的,其原因是因为外国留学生与同学或朋友学习武术时,不收费或者费用较低;留学生通常都是单独来华留学,缺少家人的陪伴,而兴趣班人员较多, 容易交流, 也可结交朋友, 对外国人的汉语语言的口语能力也有一定帮助。
表5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方式(N=142)
6.学习场地
由表6可知,大部分外国人是通过民间武术家在非专业的训练场馆进行学习和练习,以俱乐部或非专业武馆的练习方式居多。正规的职业运动员和武术专业的教授者相对较少,能在武术专业的场馆训练更是少之又少,且有系统的学习课程不多。来华留学教育以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不同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与各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表6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场地(N=142)
7.学习时间
由表7可知,在参加太极拳活动次数方面, 外国人每周参加太极拳练习1-2次的人数最多, 其次是3-4次。太极拳练习的熟练程度与练习的时间是成正比的, 在有足够时长训练的保证下, 才会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外国人参加太极拳活动次数与练习时间相对较短, 这与其热爱程度和练习生理特点息息相关。应在外国人可承受范围内, 尽可能地给予其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 这不仅可以提高其练习水平, 更是增加外国人领悟水平、提高其学习能力的需要。
表7 外国人周参加太极拳活动次数(N=142)
(二)外国人学习太极拳存在的主要问题
太极拳以其传统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外派或访华人员推广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虽然教育在发展,但是在其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8]相关部门和高校在思想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清晰,战略谋划不足。长期以来,针对外国人太极拳教学的论文和著作相当少,在中国知网按主题检索,结果仅有三十多条。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民族特色不突出,相对应的双语教材和师资力量十分缺乏。高校管理层还存在尊卑有别,让自己的学子们当留学生的学伴,而非让他们融入我们的大环境中来,如何能进行真正的学习呢?不言而喻,对来华人员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即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需求,也是来华人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二者之间的战略相辅相成。[9]
太极拳国际化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取决于中国人的主观愿望,太极拳国际化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在国际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并不匹配。尤其在西方文化霸权的制约下,如何让厚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困境,让世界对中国形成文化认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建议
教育部门应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加强科研力度,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专门针对外国人学习太极拳的教材;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外语和技能突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高水平太极拳教师;多建立与创建专业性的场馆,使太极拳更规范化和精致化;成立专班专项并完善管理体系,让教学向正规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加大现代化手段的宣传,借助赛事机遇,多用、善用网络等平台,让中国特色太极拳向世界人民展现出自身的文化风采。
太极拳不仅是当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形式、礼仪、服饰和思想理论等教学内外环境方面突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传统技术为主,配以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是目前对外太极拳教学进行文化传导必须面对和逐步解决的。乘“一带一路”之宏舟、扬太极之帆,把太极拳在国际上打造成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从供给侧看,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文化部和体育总局应联动召集相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对外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甄选、双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进行长远规划,确立一个标准化体系,是该项事业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