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研模式探索

2020-12-18崔广伦

中小学校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组教研组教研

□崔广伦

信息技术背景下越来越丰富的“微功能”给当前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此相伴出现的“微课程”和“微视频”,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都是产生“微课”的重要因素。“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我们开展的“微课”教研,就是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基于特定“微课”,帮助教师完善课堂教学,促使教师进行观点的模仿与迁移,从而快速且高效地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举措,为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提供帮助。

一、“微课”的开发

现阶段,“微课”在校本教研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我们以大组、小组两种方式,推进“微课”的开发利用。

第一,小组内“微课”探究。学校每个教研组都会以组内研究主题为基础,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创建小团队,其中既包含研究人员,亦有研究负责人。一般情况下,教研组长即是团队的领头人,主要研究人员的任务就是紧扣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提出初级教学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展开深入探讨,设计出更详细的教学方案,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微课”教学实践,最终获取完整的课例。团队中尚设第二执行人,根据参与者的修改意见,对课堂教学实践展开二次修改。参与研究的教师不仅要出谋划策,而且要提供教学经验,确保“微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在上述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由此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合理,同时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从而促使“微课”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大组内“微课”改进。为了全面落实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每周二都会统一组织教研,每次时间为两小时,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和作用不同,而且互相支撑。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看教学设计中的“微课”片段。在上述过程中,尚要紧扣问题和亮点完成观察表。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展开组内探讨。创建的小组不必拘泥于本校区之内,可以异质分组,要考虑教师本身的年龄和经验等因素,根据探讨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组织下一次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再次合理调整。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不同的小组,展开共同交流和分享。每个小组都要将组内意见进行汇总,组内意见可以是研究成果或问题总结,亦可以是对后续教学实践的建议等。各组要选派代表发言,这样即使不同的校区亦能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小组内“微课”优化。紧扣汇总意见,展开设计、优化和调整,同时完成“微课”视频录制,所以需要充分重视并利用大组的集体教研成果,由小组通过调研,提出改善意见,以具体执行过程为对象进行改进和优化。在上述的阶段,主要的成果是通过调整“微课”教学设计,进一步地优化与完善,获取最终的设计成果,其中不仅包含小组成员的个性化思考,而且融入大组的集体智慧。

二、“微课”教研的开展

第一,教师自学“微课”,促进个人反思。“微课”视频录制结束之后,尚需每一位教师认真观看,并且展开自我分析,这样能够较为轻松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提升。学校有位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师,但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吐字模糊、语速过快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听课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因而不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基于“微课”教研活动实施以来,这位教师很快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上述的方面,有针对性、尽可能地放慢语速,从而保持吐字清晰,这样的反思与改进措施,可以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得以全面提升,同时带动提升的尚有学生的成绩。

第二,组织评课议课,促进研讨交流。为了全面落实“以研促教”,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评课活动。在评课活动中,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观看和分析教学视频,然后组织交流,提出改善教学的合理方案,由此促使日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基于上述形式的评课活动,不仅能够促使教师集中、高效地探究某一问题,亦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取显著提升。

第三,进行“微课”评比,促进专业发展。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微课”比赛,并且聘请专家点评,通过打分和投票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微课”作品,并且颁发获奖证书,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优秀作品可以参加级别更高的“微课”比赛;获奖的教师不仅可以得到物质鼓励,亦可以得到精神奖励,由此在榜样的带动下,能够对其他教师形成有效的激励。通过上述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由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动课堂教学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三、“微课”教研的价值

具体地来讲,“微课”教研具有如下方面的现实价值:

第一,突显教研内容的聚焦性。“微课”本身具有典型的片段化特点。正因为上述的典型特征,促使当前每个学科的教研内容变得更集中、更具体。教师需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然后再次聚焦,最终落实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可以是相关资料的使用,亦可以是针对具体词语的处理和语句的分析等。上述的举措,不仅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便捷,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微课”学习。

第二,彰显教研形式的灵活性。传统的教研更关注集中的频次与时间,主要的原因是把一整节课作为载体,所以教研的时间过长,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观课和评课。引入“微课”之后,教研组能够展开灵活度更高的教研活动,仅仅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教学主题,选择相应内容即可,然后可以完成设计、研讨、录制等一系列活动,由此极大提升剪辑效能,同时可以有效控制观课时间。这样就能显著提升讨论时间的占比,保障讨论效能。即使是活动时间非常紧张,也能充分发挥“微课”的精简性特点。借助翻转教研的尝试,仅仅使用碎片时间,就能完成观课任务、提升研究效能。

猜你喜欢

大组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值日生的责任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捡垃圾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