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12-18刘胡权

中小学校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蒙学幼儿教师机构

□刘胡权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上一般都会从社会、儿童和学科等方面考虑,即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和学科体系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中华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华艺术与游戏文化、中华礼仪与民俗文化、中华人物与发展文化、中华孔子与儒家文化。幼儿园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主要有五方面的来源:蒙学经典、民俗文化活动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关教材、园本课程、教师的个人喜好。幼儿园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存在下列问题:很多教师喜欢直接移植,缺乏设计,远离儿童的直接经验,导致幼儿兴趣不高;选择的内容有些偏难、偏多且未做处理,超出幼儿的理解承受能力,不易于幼儿接受。

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读诵法、讲解法与践履法。然而在现代幼儿园活动中,根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不同性质,幼儿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示范法、范例法、故事法、角色扮演法、远足法、游戏法六种。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故事法和游戏法,用的最少的是角色扮演法和远足法。进行启蒙教育时,幼儿园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诵读法,通过朗朗上口的记诵,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往往作为幼儿教育中专门的启蒙读物,因为易读易诵、便于识记。但幼儿园经典诵读往往只是诵读,不涉及其他。

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主题多与“五大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找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契合点。主题教学活动既需要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又要考虑主题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活动育人的价值。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多数与节日活动相结合。传统节日与天文、历法、民间信仰、文化心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幼儿园通过感官刺激、动手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的不同形式,在感性、直观层面生发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之感。

幼儿教师会充分开发家长资源,加强家园合作,邀请一些在传统文化领域比较擅长的家长来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也会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或亲子活动,请家长们来园与孩子一起参与体验。此外,在经典诵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幼儿园也会通过上述方式与家长沟通,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园外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采取融合方式,即在“五大领域”课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园外机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则主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即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其他领域。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以经典读诵为先导,无论是公益的读经班还是全日制私塾,多数都以经典读诵和背诵为主,有的机构会辅以一些国艺的课程。创建幼儿读经班是希望幼儿能在记忆黄金时期,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章,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除少数私塾机构仍坚持纯粹读经外,目前大部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在原有读经基础之上增设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涉及武术、舞蹈、围棋、书法、国画、戏剧等。除了经典诵读的国学教育机构之外,还有以力行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以《弟子规》的力行为主,认为行为道德的改善是根本。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诞生,这类机构率先在广州出现,随即在北京等城市也出现类似机构。目前园外机构使用的教材基本以经典原典为主,都有大字排版、配注拼音、方便读诵的特点。为了使经典读诵教育更形象化,市场上出现动漫幼儿国学教材,以动画的形式传播国学经典。教学时遵循熟读成诵的原理,只求背诵,不求甚解。通过教师带读、全体齐读、分组诵读、学生领读等多种方式,反复多念,最后背诵。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增长和日常行为变化方面。学生的识字量得到提升,能够识记、背诵一些传统文化经典,通过背诵经典,记忆力得到锻炼,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受到古文美感的熏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在日常行为方面,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孩子在学习兴趣、自理能力、定力、生活礼仪等方面有明显变化。

园外机构的师资培训是应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也是由民间自发形成,没有成熟的教学方式和运作模式,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一样,都处在摸索阶段。虽然主办方和主办地点不同,但培训的对象基本都是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或从业者、体制内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兴趣的教师或热心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家长等相关人士。培训的内容基本定位在经典诵读、教学指导、座谈交流、游学观摩、古迹游览等方面,有的机构还开设一些书法、礼仪、吟诵等课程。

三、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困境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通过蒙学教育培养谦谦君子与至圣先贤,还是通过现代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公民?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园外的培训机构,都做了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尚未清晰认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许多偏差。是单纯地诵读经典、集中识字,还是基于“五大领域”开展相关活动?是单纯依照《弟子规》进行行为习惯养成与道德教化,还是结合现代德育体系施教?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是纯粹地建构一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还是基于“五大领域”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来看,如何基于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整合、融合是关键,既不能一味复古,也不能全然现代。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整合的,是“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立足幼儿长远发展的素养养成的,不能片面、割裂、部分、机械地进行认识与实践。

传统的蒙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幼儿喜闻乐见、易学易懂,但是毕竟具有一定的年代性,特有名词较多,自然科学内容较少,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及时代特点进行重新整编研发,整合教育目标,系统设计,以适应现代需求。然而,目前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园外机构,在选用蒙学教材时都比较随意,尚未进行研发设计,加之幼儿园已有教育体系的限制,幼儿教师素养的欠缺,使得蒙学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十分困难。

幼儿园师资素养难以得到保障。无论是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还是职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都十分缺乏,即便是有好的蒙学教材,也需要幼儿教师的科学转化,这就十分考验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当前的幼儿园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园外机构而言,教师的来源比较多元,多靠机构自主培养或行业性培训,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与认识,从业者的素养也是良莠不齐。

四、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化与转化

蒙学是古代教育中自成体系的一种教育类型,有其独有的理念体系与思想方法。“蒙以养正”,蒙学在古代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其独有的价值,有其内涵及规律性。伴随时代的发展,传统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传承其独有价值,活化或转化其教育内容,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蒙学主要发挥其道德教化的功能,兼以识字教育与知识学习。对现代幼儿教育而言,道德教化只是其中一项功能,更主要的还是学前的知识学习与认知体验。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应该比较多元,整合道德教育、识字教育、知识学习、行为养成等多种目标于一身,同时参考幼儿园的现代教育目标,以体现其时代性、综合性与道德性。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基于文化传承的使命,增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喜爱;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健康积极发展,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蒙学教材亟待重新梳理与系统研发、设计,然而无论是实践探索还是研发设计,都十分缺乏,亟待加强。蒙学内容的选择与筛选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学习规律,要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与“五大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或者重新研发。

就教学而言,关键在于要完成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化。比如,传统的伦理道德、特殊名词、历史精神、蒙学方法的现代阐释等。传统蒙学的教学在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涵咏诵读、力行养成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现代幼儿教育学习借鉴。同时,现代幼儿教育的示范法、范例法、故事法、角色扮演法、远足法、游戏法等现代教育方法十分符合幼儿的认知学习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二者之间如何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融会贯通,值得教师研究探索。例如,将蒙学通过歌谣、舞台剧、话剧等形式整合到音乐领域,通过经典诵读、指读涵咏等整合到语言领域,通过传统节日等整合到艺术领域,通过民俗活动整合到社会领域,通过传统体育、民间游戏等整合到身体与健康领域。

就教师教育而言,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幼儿教师教育体系需要重新梳理、建构,职前培养的课程内容需要增加蒙学,提升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职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需要系列化、专业化,改善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园外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也要加强与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交流,提升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能力。幼儿教师也要自觉学习,加强研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蒙学幼儿教师机构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日新才能启蒙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