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 提高儿童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
2020-12-18◇李俊
◇李 俊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语言是习作的外壳,外壳的漂亮与否直接决定习作的好坏。然而在儿童的习作中,我们却能常常看到不通顺、说套话、空洞、辞藻堆砌等语言的出现,大大影响了习作的表达效果。原因很多,但脱离了儿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何拨动儿童生活的琴弦,让儿童的习作语言得到提升呢?
一、生活化习作知识呈现,打造语言“流畅”值
我在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下称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
嗨,大家好!我的身材胖乎乎,虽然不苗条但惹人爱;我全身上下只有两种颜色,虽然不鲜艳却很可爱;我走路的时候一摇一摆,虽然不敏捷却憨态可掬……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那嫩嫩的竹子啦,你猜到我是谁了吗?
猜谜语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他们很快猜出了这是大熊猫后,学生兴趣盎然地归纳出猜出答案的诀窍: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假如可以说出大熊猫的特殊本领就更好了。“习作知识”就在这样轻松的活动中呈现给了学生。接下来学生在交流前期查找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时就会有序、有条理,为其表达奠定基础。在这样生活化的习作知识呈现过程中,儿童经历了一个从思维到表达的转换,所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走进儿童生活,对于学生语言流畅性地表达是很有帮助的。
笔者在教授五年级习作课《一节糖果课》时,一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上要请大家吃糖,让他们说说此时的心理想法;随后教师又故弄玄虚地摇了摇装满糖的盒子,在大家迫不及待想吃到糖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幻想糖的颜色、形状或品种;接着故意让大家排成长长的一条队伍来领糖,并引导猜测先拿到糖的同学的心理活动,此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猜测别人的心理想法。
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拓宽了心理描写知识的宽度,儿童的表达生动了许多。《甜蜜蜜的课堂》就这样应运而生,“多角度进行心理描写”这一习作知识就在这轻松的活动中悄然渗透。整个活动孩子们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自己的内心想法。因为明白了要“表达自己的什么心理”,也懂得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语言流畅就是必然了。
二、生活化习作教学形式,增加语言“条理”值
教师习惯用最直接的形式来教学生写作。前段时间听一位教师进行《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习作指导。教师先从学过的课文中归纳出写人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个方法写印象深刻的人。部分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之后的片段交流中,部分学生虽能写出人物特点,但文章杂乱无序。如果教师能结合儿童生活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习作形式教学,或许能提高习作语言的“条理”值。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来讲,要写好写景文是很不容易的。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序地描绘出美景呢?教师从学生喜好出发,让他们将自己观察到的一处景物画下来,并涂上鲜艳的色彩。采用画图的教学形式,学生发展了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摸索着在杂乱的景物中观察的方法,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因为要画图,所以学生会观察事物的典型特征,如枫叶变红、银杏叶变黄等。
课堂上,教师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这幅画讲给大家听,学生的习作语言会比直接写作生动许多。首先,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其次,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已经将杂乱的风景进行了排序、删减。有了前两点的铺垫,课堂上的交流就变成了已经熟悉的看图写话,何况这幅图画还是自己的作品,语言有序就水到渠成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再进行交流写作;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记一次游戏》时,教师可以引入合适的游戏,引导观察、体验、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习作知识智慧地选择与儿童生活融合的习作形式,引领学生运用语言。
三、生活化习作评价方式,提升语言“生动”值
儿童的生活是活泼的、丰富的,如果能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进行了班级“循环习作”的互动评价模式的探索。“循环习作”巧在共用的一本日记本在五人一组间“相互循环”,方便展开互动评价。在学习完郑振铎的《燕子》后,学生在循环日记上也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发现:
在湖面上,有几个白色身影跳着舞——它们是天鹅。在阳光中,它们跳着华尔兹,像舞者一样优雅地迈着步子,有的甚至转了好几个圈。一阵阵的圆晕从天鹅身边散出。阳光下,天鹅仿佛有了魔法。
接下来的循环习作上展开了这样的互动评价:
生1:贺同学的这段写了天鹅的动态,它们在跳华尔兹,真是优雅!
生2:提一点小建议:如果能再描写得细腻些,让读者边读边在头脑中产生画面会更好。
生3:郑振铎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天鹅时,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用用。
修改后: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有几个白色身影跳着舞。橘红的嘴巴,修长的脖颈,一身洁白的羽毛,没错,这就是天鹅。在阳光中,它们跳着华尔兹,两只白翅扑扇着,身子竟然立起来了,像舞者一样优雅地迈着步子,有的甚至转了好几个圈。一阵阵的圆晕从天鹅身边散出。阳光下,天鹅仿佛有了魔法。
再分享:
生3:本来动静结合就让天鹅的优雅出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而贺同学又给如此优雅的天鹅创设了灿烂的阳光下笼罩的湖面作为场景。这画面真美!
生4:怎样的湖面,天鹅怎样跳舞,贺同学的文字太细腻了!
“循环习作”妙在“贴近生活”,学生描述的是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互动评价时更易提升语言“细腻”值。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站在尊重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和儿童一起拨动生活这美妙的琴弦,努力让儿童习作语言演绎出流畅、条理、生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