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视角下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探讨

2020-12-17倪进峰

西部金融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资渠道

摘   要:近年来,为切实提高金融供给适配度,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中央政府适时推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文件,落地落实政策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但就目前来看,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现象。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梳理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商业银行缓解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的着力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效率;融资需求;融资渠道;资金期限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20(8)-0022-04

金融供给與企业融资需求的不匹配源于金融供给的结构性缺陷,是金融业服务水平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供给侧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缓解不匹配问题的着力点精准发力,逐步提高金融供给适配度,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投向与融资需求受众不匹配

从行业投向看,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总量大。据人民银行《2018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仅2018年房地产贷款就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比重达39.9%。主要原因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周期上行通道,而地方融资平台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且二者的业务模式相对简单,商业银行相对容易做大业务规模。与此相反,传统制造业和一些新兴产业不具备上述特点,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从企业投向上看,商业银行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相对不足。主要因为国有、大型企业或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或是抵押品充足,而民营、小微企业风险较大,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且不满足银行强担保偏好。

(二)主流融资方式与企业财务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较低。2018年新增社融中直接融资占比仅为14.8%,而同期美国的融资结构中,70%是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共占30%。企业股权融资难度较大,资本金难以补充,依赖债务融资加大了财务杠杆,给财务稳健性带来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升级,降杠杆、降成本以及“自金融”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银行信贷投放方式难以满足。

(三)资金期限与企业经营周期不匹配

相比于中长期贷款,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提供短期资金。主要因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同时核心存款增长乏力导致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银行投放短期资金,既能管控风险,又能满足“两增两控”等监管要求。但企业的长期发展更依赖中长期资金,短期资金只能满足企业的流动性需求。资金期限与企业经营周期的不匹配迫使企业需要滚动贷款,以短期资金匹配长期项目,增加了财务摩擦。此外,一些银行的信贷产品期限较长且相对固定,难以满足企业灵活的资金周转需要和提前还款意愿,降低了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金融市场综合资金成本与企业盈利能力不匹配

民营小微企业可以获得的信贷支持有限,仍然需要从信托、融资租赁、民间融资等方面融入大部分资金,以弥补银行授信不足的缺口。这些机构提供的资金成本较高,2018年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中国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同期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性信托9.25%,融资租赁10.7%,小贷公司21.9%,互联网金融21%。如果加上各种额外的交易成本和附加费用,中国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将超过8%。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严重,利润率恐难覆盖上述融资成本。

(五)抵押物要求与企业资产特点不匹配

当前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倾向强担保方式,要求贷款企业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抵押。部分企业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一是小微企业,天然存在抵押物不足情况;二是轻资产行业缺乏不动产,如现代服务业、数字产业类等;三是处于初创期的创新创业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少,有效抵押物不足。

(六)金融服务效率与企业用款的时效性不匹配

传统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体制下,一笔贷款从客户提出申请到贷款发放需要经历业务发起、尽责调查、风险评审、审批发放等众多环节,流程繁琐、时耗较长。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需要响应价格信号适时做出经营决策,尤其是对市场动向更为敏感的小微、民营企业,需要及时获取资金支持以抓住盈利机会,也就是说,企业的用款往往具有时效性,但审批流程的繁琐带来的金融供给效率低下与此种时效性不匹配,导致抑制企业融资需求、贻误企业商机,并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造成银行授信审批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如各环节风险偏好与风险标准不一、基层机构审批权限小、金融基础设施系统落后、缺乏时效约束等等。

二、商业银行缓解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的着力点

(一)树立责任意识,加大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仅在微观上纾困小微、民营企业,也顺应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局。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树立“银行业机构是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着手调整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制定小微、民营企业服务目标,平衡好遵从政策指引和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关系。二是建立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依据产业波动规律和企业生命周期,按步骤加大投放,分阶段实施帮扶,避免制定“运动式”贷款政策。三是切实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带动资金配置比重和绩效考核标准向小微、民营企业倾斜,在一些场合中优先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让小微、民营企业在信贷支持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创新深化直接融资服务,畅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创新应用多种新型工具,支持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债券融资渠道。通过积极推广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协同各类机构创新信用保护工具种类和创设模式,扩大风险缓释工具(CRM)的覆盖面,为更多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和风险缓释。研究解决CRM发行、流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优化CRM定价机制,联合同业机构加强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宣传力度,提振市场对发债企业的信心。二是股权融资渠道。与专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融资和并购重组,助推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联合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发起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三)优化信贷资金期限结构,适配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一是加大中长期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开发多样化中长期信贷产品,以客户价值创造为中心,满足企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长远发展。同时,要将信贷资金期限结构的優化与投向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将中长期贷款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避免金融资源长期、过度淤积在房地产、基建领域;带动贷款重心下沉,配置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向民营、小微企业,杜绝“规模歧视”,破除“所有制壁垒”。二是创新流动性金融服务,围绕票据、理财产品、信用证、应收账款等各类流动资产,应用金融科技为企业设计定制化信贷产品,创新授信模式,弹性化企业用款的期限,增强贷款定价的灵活性,辅助企业强化流动性管理,实现效益性和流动性的动态平衡。

(四)直接手段结合间接方式,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方面,直接“让利于企”。落实民企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主动下调小微贷款指导利率。降低小微企业转贷成本,在减少企业对高成本“转贷”“过桥贷款”依赖的同时,进一步缓解贷款期限结构和企业生产经营周期错配的问题。加大民企服务收费减让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整治重复收费环节,科学制定服务收费标准,优化费用定价机制,逐步压缩收费名录,创造降费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盘活企业沉淀资产,间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可以引导企业将各类暂时无法变现的流动资产质押给银行生成融资额度,在额度内办理银行各类融资业务,减少企业额外财务成本,节约利息支出。

(五)借力数字化转型,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当前,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应抓住行业大力布局科技力量这一“窗口期”,同步推进担保方式创新,逐步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一是加强科技基础体系建设,投产互联网核心系统,提升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构建先进网络基础架构,为抓取客户大数据、实现线上信用评估和智能风控等夯实金融设施基础。二是深化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全面获取客户的深度资料和动态信息,准确把握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等信息,科学审慎制定信用贷款投放政策。三是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利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真实的交易记录和货物、资金等“流体”数据,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等;或是让企业以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质押贷款,减轻银行对不动产抵押的过度依赖,丰富担保方式。

(六)整合线上线下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从缩短小额贷款放款时间入手,研发网络金融产品,开通小额贷款发放“直通车”,实现客户移动端发起贷款申请,线上短时间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完成授信审批以及贷款发放全流程。二是从总行—分行的从上而下、分行—总行的从下至上双通道加快民营企业授信项目的评审效率,通过平行作业、优先受理、绿色通道、区域联系人等机制,优先审查审批。三是加快推进小微业务线上化,为小微客户提供“7×24”全天候服务,努力让客户“最多跑一次”,依托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数据模型,以“数据跑步”替代“客户跑腿”,压缩贷款申请、审批时长。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改变整体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现状。建议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基本制度,充分释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业务,为企业提供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有序发展更加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通过各种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的融资主体金融需求。改变银行体系中不同类型银行同质化竞争、业务专业化程度不够的局面。建议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针对特定客群、特定业务领域、特定服务区域范围深耕细作,强调各类商业银行找准发展定位、遵从监管政策指引,持续提升业务专业性,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择机优化完善现有政策文件,顺应客户金融需求新变化

金融服务实践中,部分金融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建议进行调整优化。如1996年出台的《贷款通则》部分条款已经落后于现实需求。建议择机重启《贷款通则》的修订议程,使之更好地符合现代金融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契合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诉求。

(三)为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解决融资不匹配问题的关键之一,还是需要持续推进金融服务的迭代创新。随着新经济的崛起,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优化,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建议在有效监管框架体系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整和纠偏能力,给予商业银行更为开放的创新监管环境,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创新,通过有效监管为金融创新保驾护航。

(四)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一是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推动各地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发展,更好地将政府增信服务和商业银行信用服务结合起来。二是建议对有政府性担保机构担保的融资业务,给予商业银行更低的风险权重,降低银行资本成本。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承担风险或者只承担部分风险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贷款,可以适当下调风险权重”。建议监管部门考虑进一步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参与的小微贷款的风险权重,增加资本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快推动降低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立

商业银行据以评判企业风险的不同数据散落在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等各处,目前虽有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整合,但在开放提供给商业银行使用上存在种种障碍。建议政府加快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依法开放包含历史数据等相关信息,推动数据共享。加快落地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应用,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金融风险防范和授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竹,周悦.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J].经济学家, 2019,(6):80-89.

[2]郭树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05/c_1210073634.htm,2019-03-05.

[3]沈仁康.创新民企金融服务模式[J].中国金融, 2019 ,(5): 7.

[4]王景武.优化和增加有效金融供给[J].中国金融, 2016,(7): 25-27.

[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6]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 2019.

Discussion on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NI Jinfeng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of China Zheshang Bank, College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 Recentl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supply adaptation and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s well as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timely introduced financi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ve issued relevant documents intensively to implement policy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d certain policies effect. But for now,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matches between financial supply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needs in th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sorts out six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ismatch between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alleviate the mismatch, and propos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service efficiency; financing demanders; financing channels; fund term structure.

責任编辑、校对:罗慧媛

收稿日期:2020-05

作者简介:倪进峰(1989-),男,安徽铜陵人,博士,现为浙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

注:本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融资渠道
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研究
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拓宽新型城镇化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索与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民办高校融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