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2020-12-17岳瑞莉

考试周刊 2020年94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问题,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学生,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利用《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三观、行为进行引导十分有必要,它能够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形成独立人格,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习惯。只有这样,我国未来发展的栋梁才能具备优秀的品格和优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它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探究了其意义,从而得出一系列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如果失去自己的判断,很可能会迷失自己。因此,我国从小学生抓起,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像初中、高中那样的深奥,而是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认知特点总结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其辨认生活的对与错,促进小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懂礼貌、遵守规,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地提升。

二、 核心素养的概念

要想做好核心素养的提升工作,就必须要清楚其含义,在了解之后,才能更加清楚地进行策略调整。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今后发展和适应社会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给学生、学校、社会等都带来益处。它通过对生活的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还能够正确地与他人相处,遵守法律法规,完成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单一的,它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正确观念的个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我。

核心素养并不是让学生都遵守一种规则,失去自己的个性,而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让其更加适应社会,回报社会。简单来说,核心素养就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人应该是对社会有益的;是可以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帮助的;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是可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是可以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是可以全面发展自我,形成自己的良好定位的。

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萌芽阶段就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避免一些坏习惯的产生。这样才能够规范其以后的行为,避免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不到位,而产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个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的,教学策略也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的,并不是教条的理论。这样便于小学生理解,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教师应该清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核心素养的意义,这样才会有动力、有信心地去进行教学准备。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是不会重视相关教学安排的,是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因此,文章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具体如下。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门学科的灵魂所在,是一门学科开设的意义。教师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是无法正确地进行该学科的教学安排的。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很可能会把《道德与法治》变成一个应试化的学科,让学生一味地做题和背题,通过记忆来提高分数,这并不是小学道德與法治课程的意义所在。

如果清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核心素养的意义,就能够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教师讲课变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找到小学课堂的重点。在进行小学课堂的教学时,就可以找到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能够更加地直接和方便。教师能够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之后,就能够知道开设此课程的意义,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在了解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概念之后,教师也应该清楚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因地制宜地做出策略调整。

(一)教师的思想比较传统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安排上,还是像以前那样讲授知识点,让学生记忆理解做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也是如此的,教师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真正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其他学科开设的时间长,经验不足,探索也是不到位的,在进行教育活动安排的时候,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长时间这样,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能顺利地进行。

(二)教师不能正确掌握小学生特点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止步不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小学生自身情况造成的。小学生年纪小,处于萌芽阶段,对于世界还是好奇的、未知的。他们会无所畏惧的尝试模仿。而《道德与法治》是约束他们的一个学科,是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会感觉到迷茫,无所适从,无法约束自己按照课程要求进行相应的改变。而很多教师在这时候不能及时地纠正,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很多教师一味地以成绩来教导学生,不能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

(三)学校没有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

很多学校的核心素准备工作是不到位的,不够重视其存在地位.另外学校并没有把这一事实转述给教师。学校不能督促教师在教学安排时注重核心素养,这是学校的失责。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或者讲座来帮助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在教师的业务能力上监督也是不够的。一些学校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不能够成为教师的监督者和把控者。部分学校在辅助小学教师进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这样是无法发挥核心素养的真正意义的。

五、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通过以上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意义以及现状的了解之后,文章讨论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明确地制订教学计划,另外,所有的计划都应该以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为为基础,这样进行的教学安排才更具合理性,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应该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应该提前阅读教材,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重点,把它们罗列出来,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在制订每节课的课堂计划时,应该结合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感受到核心素养的存在,久而久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计划完成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总结和梳理,找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或者是优点,在下节课教学计划安排的时候及时改正。

(二)学校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学校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者,应该大力地开展一些培训,为小学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教授或者是优秀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分享,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比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通过比赛,清楚当下环境下的教学目标,不断地取长补短、学习交流。

(三)教师在课堂上用游戏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比较丰富,爱玩爱动,不爱学习。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在准备《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定一个游戏,让学生两两结组。学生进入游戏过程中,会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了解世界大众的不同。

(四)课堂上注重结合生活情景

小学生不像其他阶段的学生那样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牢记这一点。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景。在课程的讲述过程中,可以用情景带入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本节课内容中所应具备的情感以及价值取向。该阶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安排。此外,还可以结合视频或者是动画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学习,从而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五)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堂课能够完成的,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去。除了课堂上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外,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来帮助学生進行核心素养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小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把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反馈到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正确的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六、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中越走越远。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最主要的一点,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和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认知世界。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以这一点为核心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充分抓住这一点,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进行策略调整,使教学方法更加因地制宜。如果各个学校都能够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核心素养,我国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整体水平会不断提高,并走向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214.

[2]曾志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20(5):105-106.

[3]吴素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探[J].名师在线,2020(13):77-78.

[4]顾为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20(9):19-20.

作者简介:岳瑞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希望小学。

文章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Y[2020]G14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