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隔代抚养中的“粗暴”教育行为
2020-12-17文华留智
文华留智
隔代抚养就是由祖辈主要承担抚育、教养孙辈的重任,祖孙长期共同生活。目前,这种现象在城市中日渐增多,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是,在隔代抚养中,存在很多“粗暴”教育行为,如:不耐心、不细致、态度恶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对幼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抚养的国家,因此,必须重视隔代抚养中“教”与“养”的问题。
一、“粗暴”教育行为带来的隐患
据统计,中国近一半的幼儿由祖辈抚养。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接受隔代抚养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一半,甚至更多。幼儿年龄越小,与祖辈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另一项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祖辈教育不当有关,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祖辈的“保护”下逐步走向深渊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隔代抚养中的“粗暴”教育行为一般会导致幼儿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第一,老年人思想固定化,往往容易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不利于幼儿良好品性的养成。在祖辈这种固化思想的控制之下,幼儿容易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判断力,逐渐形成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的性格,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长大后可能会心胸狭小,不善交际,甚至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
第二,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幼儿来说,长期耳濡目染祖辈“粗暴”的语言和行为,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导致幼儿心理、行为和人格的偏离。
第三,幼儿心理成长快,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沟通,但“粗暴”教育行为不仅不能给予幼儿应有的关怀和抚慰,反而会激起幼儿更强烈的反抗心理,导致幼儿性格产生缺陷。
墨子说过:“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善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这些粗暴的教育行为极易造成幼儿性格扭曲,可能会导致幼儿以后遇事也会采用极端的方法来处理,更容易引起幼儿对家长的对立情绪,让幼儿与家长产生隔阂甚至彼此反目。这些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是有害无益的。
二、“粗暴”教育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
隔代抚养中,“粗暴”教育导致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日渐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祖辈缺少对幼儿心理的了解,常常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当幼儿反复出现他们认为的“错误行为”时,他们就会容易生气、烦躁,粗暴地对待幼儿。
●年轻的父母与祖辈的教育观念往往不一致,意见相左时,容易产生冲突。在父母工作期间,祖辈就会“趁机”强行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高离婚率的背景下,隔代抚养成为一种必然,祖辈因子女的婚姻状况容易产生压抑感和无力感。在这种情况下,粗暴教育也会时常发生。
●部分祖辈本身性格暴躁、易怒,必然会导致“粗暴”教育。
●祖辈多数奉行“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这类教育观念,有时甚至为自己的“不溺爱”而沾沾自喜。
●现如今,很多年轻父母如同“巨婴”,对幼儿的教育不闻不问,导致祖辈充满怨气,容易出现“粗暴”教育行为。
●祖辈与年轻父母的关系不融洽(如婆媳不和等),容易将怒气转移给幼儿。
●祖辈生活遭遇不顺,当出现抑郁倾向时,“粗暴”教育行为在所难免。
三、“粗暴”教育行为的背景调查分析
(一)案例一
1.案例记录
在幼儿园门口,一位奶奶连续抽了小孙女好几个耳光,一边还骂骂咧咧,小孙女躺在地上乱蹬乱踢,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爷爷在旁边一言不发,默默地看着这一切。路人过来相劝,奶奶的愤怒和谩骂让大家只能欲言又止。
2.案例分析
据了解,该幼儿的父母已经离婚,小女孩归父亲抚养,而父亲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幼儿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属于典型的“隐形留守儿童”。奶奶平时脾气暴躁,性格刚烈,小女孩耳濡目染,也变得急躁、易怒,不如意的时候就躺在地上打滚,奶奶管教不了就常常对她拳脚相向。爷爷在家中则表现得内向、沉默、逃避,一家人的幸福指数均不高。
(二)案例二
1.案例记录
放学时间,家长们在幼儿园门口等待接孩子。两位奶奶在聊天,一位奶奶说:“现在坏人多,要小心,不能把孩子弄丢了。”另一位奶奶则说:“丢了才好,爸爸妈妈不带,丢了我反而乐得轻松。”过了一会儿,这位奶奶的孙女出来了,她上前一边帮孙女整理衣服,一边唠唠叨叨:“你看你连提裤子都不会,什么用也没有,烦死了,整天让我操心……”
2.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奶奶身体不好,幼儿的父母平日工作较忙,幼儿基本上只有到周末才能见到父母,也是典型的“隐形留守儿童”。幼儿的爷爷已经去世,身体不好的奶奶对于照看孙女感到力不从心,时常会说出怨气十足的话语。
(三)案例三
1.案例记录
人来人往的马路边,一名小男孩不停地眨着眼睛,奶奶看到后开始大声责骂:“干吗老是眨眼睛,多难看呀!”幼儿一言不发,默默忍受着奶奶的责骂。走到幼儿园门口,奶奶看到幼儿低着头玩弄从地上捡起的一个小纸盒,气不打一处来,随手一抢,狠狠地将小纸盒扔向远处,说:“玩什么玩,都是你妈妈惯的!”小男孩眼泪夺眶而出,一边抽泣着一边看着远处的小纸盒,眼睛依然不停地眨着,甚至开始用力地挤眼睛。
2.案例分析
这名幼儿的奶奶识字不多,脾气急躁,而且观念落后,非常不满意父母的教育方法。当父母不在男孩身边时,奶奶就在孙子耳边不停地指责父母,把内心的不满和怨气都撒在年幼的孙子身上。
不难看出,以上三个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祖辈对年轻父母不满意,而导致心理失衡。为了寻求一种平衡,祖辈在隔代抚养时出现了迁怒于幼儿的现象,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移作用,也就是个体通过将情绪反应转移给无辜的人或物,发泄内心的不满,以此来调节内心的平衡。但是,这种“粗暴”的教育行为,很容易给幼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无法估量的创伤。
四、“粗暴”教育行为的解决途径
在当今社会,隔代抚养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那么,面对这种难以改变的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隔代抚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父母角色复位
多项研究表明,由父母抚养的幼儿在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隔代抚养的幼儿,他们更加勇敢、自信,更具有安全感。年轻父母要认识到抚养幼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幼儿要做到重“养”更重“教”。如果实在需要老人帮助,父母在工作之余也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幼儿,主动与幼儿交流;如果难以和幼儿见面,也要经常与幼儿打电话、视频聊天等。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年轻父母要尽量营造一种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对待幼儿,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与陪伴,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对待老人,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心,让老人体验到真正的天伦之乐。
(三)与祖辈意见达成共识
年轻父母要与祖辈多沟通,尽量在抚养幼儿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例如,很多幼儿的探索行为被祖辈认为是在“捣乱”,他们可能会对幼儿大声呵斥,而这就需要父母与祖辈多沟通,让他们明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要鼓励幼儿探索,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祖辈的教育理念自然也会得到转变。
(四)鼓励祖辈学习新的知识
有条件的教育机构可以开办“隔代抚养学校”,让祖辈接受教育。现如今,很多幼儿园会开办“父母学校”“父母课堂”等培训活动,却很少见到“爷爷奶奶学校”“爷爷奶奶课堂”。我认为,当隔代抚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中国特色”时,更需要更新祖辈的教育观念。
(五)政府需要增加和完善服务
如今,虽然二胎政策已全面放开,可很多祖辈仍不希望年轻人生二胎,原因就是第一胎父母尚不能亲自抚养,再生一胎,祖辈的担子会更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关注“隔代抚养”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