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12-17杨政,李岚
杨 政,李 岚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020年伊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
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中,从狭义上来讲,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将互联网作为一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指针对时域和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网络及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理念、内容、机制以及手段等层面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最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发挥。这次疫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新挑战,也是一次新机遇,高校在为疫情防控工作作贡献的过程中,更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积极探索疫情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渠道,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功能和职责。这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对于保证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总体稳定进而维护社会整体和谐稳定极具意义。
一、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充分依据
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必要,又具有充分依据。
1.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三全育人”要求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简称“三全育人”。疫情背景下高校能否做到“三全育人” 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首先,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全员育人。疫情发生在寒假假期,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大,只有全员参与、协调配合,才
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抓好主责主业,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抓好思想引领,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心理学教师做好心理帮扶等,形成特殊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其次,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实现全过程育人。学校是育人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规律性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放假期间,学生已经习得的思想政治成果难以得到加强,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渐渐减弱,疫情背景下高校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弥补假期思想政治教育“缺位”问题,实现全过程育人。最后,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实现全方位育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疫情背景下高校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实现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使大学生成为网络环境风清气正的维护者,引导大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等。
2.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三因”理念的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抗击疫情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只有抓住疫情中大学生的关切和疑惑,才能引导他们全面客观认识当前疫情,正确看待属地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防疫举措,理性辨别网络中夸张失实的事件和视频,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服务,要把疫情当作新时代发展中的考验,只有洞悉疫情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才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动员广大学生做疫情防控的配合者和参与者,不做旁观者,这样才能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成长锻炼。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新,突发的疫情就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需要克服疫情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不便,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的新常态,充分应用有益的信息技术成果,拓展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更加全面了解当前的疫情防控情况。
3.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互联网+思政”的体系构建
据调查,“20 岁左右的高校学生是网络媒介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学习和信息接收上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以微博、微信、QQ 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介,传播速度便捷、快速,能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不能被忽视的传播力”[3]。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大学生占了这个群体的很大一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学生的关注点在哪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互联网+思政”的体系构建。疫情期间,网络信息量大且杂,一些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发布一些不符实际的视频和言论,极易引发大学生群体思想混乱,给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带来不利影响,此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当其时,这既是高校应承担的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构建“互联网+思政”体系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灵活性和共享性等优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就能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就能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较大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搬到网络上开展,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1.区别于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非常”挑战
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健全的校纪校规、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及完善的上课考勤制度等。然而,疫情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非常”挑战:首先,无组织状态的挑战。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组织就是班级,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干部的组织管理使得班级活动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节假期,对于高校来讲,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相对松散的组织状态中,这给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其次,无工作学习纪律的挑战。高校师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都不在学校,不受校纪校规约束,教师是否按要求开展以及如何开展课程要视其主观能动性,网络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也需要依靠学生自律,其间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网络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最后,客观条件限制的挑战。开展网络教育需要稳定的网络平台、电脑或者手机设备、顺畅的网络和充足的流量等,一些教师和学生家住山区没有充足的流量和顺畅的网络,无法快速接受外界信息。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合的挑战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能否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合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懂网络技术。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习惯于在校园、课堂以及课外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然而,网络信息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去创新教育内容。第二,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合,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负担,教师除了正常备课外,还要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并进行适当回应,例如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各地封路隔离问题、高校延迟开学问题等。第三,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合需要对海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辨别筛选,以保证教育课程的质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每天手机都会收到几十条关于疫情的新闻信息,这还不包括 QQ、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介里的各类信息,辨别筛选这些信息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3.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广、灵活性强,对于教育者来说,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面临较大压力,既不能一味迎合博取眼球,也不能一意孤行不求创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兼容并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一是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兼顾当代大学生特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政治观念更加开放、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兴趣爱好更加广泛等特点,因此要为学生交流讨论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求同存异。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兼顾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要根据其各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在思想、学习、恋爱、交友、考研、就业等方面有所侧重,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吸收和借鉴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有益因素,凝练重点,增加情感投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用好典型的思政素材,扭转学生思想中认为理论生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固有印象,通过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做到以情化人、以情育人,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以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三、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有作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关注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或者言论给予正确引导,了解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困惑给予精准帮扶,凝练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优秀典型案例开展教育教学,更好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
1.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更加鲜明
大学生群体接收信息来源趋于多元化,一方面可以自己主动去了解,另一方面来自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推荐,而且网络的普及使这种“推荐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影响面更广。辨别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到选择性吸收,辨别能力稍弱的同学就会在心理和思想上出现波动,可能成为不良信息的继续传播者,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给予广大学生以引导教育。具体来说:
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有鲜明的政治导向。疫情正值岁末年初,过年返乡潮给疫情防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使得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严防人员聚集的相关政策措施,广大农村更是出现封村、封路的情况,那么,学生对这样的情况是否理解、能否积极配合等问题,需要高校教育者给予关注并有所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可以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大学生讲政治、顾大局,正确看待相关防疫措施和意见。
在价值取向方面,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引导他们做中国精神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疫情其实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志愿奉献等精神的检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挤压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空间。
在行为方式方面,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导向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越是在国家困难时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应当增加爱国主义元素,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主义情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行动。作为公民,遵守防疫要求,做到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集;作为网民,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响应号召投身社区或乡村疫情防控,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兴趣、爱好,用文字、漫画或歌声来传递抗击疫情的正能量。
2.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加丰富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三军将士听党指挥、行动迅速;广大医护工作者响应号召、奔赴一线;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们坚守岗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呈现出大量可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抓住疫情中国家、社会及其公民中的优秀典型案例,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精神在广大青年思想中更加坚定。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的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验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援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显示,截止到2月20日,“组织278支国家医疗队共32 395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了支持湖北、支持武汉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连续3批安排了7个多亿给予补助……最近就已经调了2 000吨中央储备肉到武汉。此外,还准备了8万吨大米、8万吨面粉、12万吨食用油、3.6万吨猪肉、2.9万吨蔬菜、2 900吨鸡蛋、1 200万包方便面、300吨火腿肠、3 400吨冷鲜肉和1 000吨速冻食品,一有需要,随时可以调往湖北”[4]。这一系列数字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增强人民战胜疫情信心的同时,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从社会层面来看,面对疫情,全社会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展示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截至2月21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接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128 939.36万元。其中,接受资金106 100.58万元,物资价值22 838.78万元”[5]。
从公民层面来看,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社会、集体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有万千平凡的建筑工作者日夜赶工,十天完工的火神山医院被外媒称为“了不起的壮举”;有万千医务工作者们勇做逆行者,纷纷主动请战;还有数亿中国人过年期间不出门不聚集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3.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更加强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学生需求强烈的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倾注更多人文关怀,提供更多务实帮助。一是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开展线上心理帮扶。疫情初期,随着感染人数持续增加,部分地区陆续公布感染者出行轨迹,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封城的情况,再加之每天接收到密集的网络信息,致使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特别是家在湖北的学生。衢州学院高度关注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依托学校“月芽儿”心理工作室,开通疫情防控心理热线和网络辅导平台,建立同心战“疫”心理互助群,心理咨询师及心理互助员在群里为有需求的学生答疑解惑。二是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情况,给予学生温暖。针对疫情可能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的情况,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出发,主动了解学生困难,多所高校相继启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给因疫情而导致经济困难学生以关怀,简化申请流程,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学校精准网格摸排,确保实现精准帮扶。自1月22日起,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建立学工部-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成员的五级联系模式,通过云短信平台、电话、微信、QQ、钉钉、家校群等方式,切实做好线上资助帮扶工作。三是及时了解即将毕业大学生就业需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学校可以创新就业工作,开启就业“云”指导服务,同时做好应对预案,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进行网上选聘,积极开展服务育人等。
4.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各地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实现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信息公开及时透明、社会秩序整体稳定、生活物资供应价稳量足……中国的抗疫故事让世界为之惊叹,体现了我们党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体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集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这些生动事实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有裨益。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德育功能,强化广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使之从新冠肺炎预防知识的知晓者成长为宣传者。从感染群体看,中老年群体占绝大多数,然而由于接收信息不足以及缺乏对防控形势的正确认识,如何让中老年群体戴口罩、少出门、少聚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这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情期间,广大青年学生识大体顾大局,在各级党组织、团委及思政工作者的引导下,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团员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投身抗“疫”活动,可以看到多个高校围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展开的宣传报道,这些都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以衢州学院为例,经校团委初步摸排学生志愿服务情况,截止3月15日,学校累计有325名学生主动投入到地方防疫工作中,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89人,入党积极分子117人,共青团员119人。校官微、团委官微及各二级学院官微都对此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又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去。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6]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群体,创造了一个个展现中国基建速度的“作品”,再次向世界证明为什么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这才是中华民族能够从一次次磨难中成长、奋起的根本原因。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挖掘重要时期的有益素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有机融合,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广大学生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