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肺腺癌性别、年龄及CT征象SUVmax值之间的对比研究
2020-12-17段慧玲闫瑞芳通讯作者孙凤霞赵志勇
段慧玲,闫瑞芳(通讯作者),王 伟,孙凤霞,赵志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卫辉 453100)
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等将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以及浸润癌的其他类型[1]。据有关文献报道,浸润前病变及微浸润癌与浸润癌患者之间的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CT征象SUVmax值之间的差异,从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57例,34~79岁,平均年龄为59.72±9.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PET/CT和胸部薄层CT检查,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以及各种CT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并对不同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及有无上述CT征象进行分组。
1.2 扫描方法
PET/CT扫描设备由美国GE 公司生产,显像剂为18F-FDG。嘱患者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及至少禁食4h,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以3.70~5.55MBq/kg注射18F-FDG,注射后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静卧60min,排空膀胱后行PET/CT检查。扫描范围自颅顶至大腿上1/3。先行CT透射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110mA,层厚3.75mm;然后采用3D模式采集行PET发射扫描,采集6~8个床位,2.5min/床位。利用同机CT透射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后进行PET/CT图像融合。
PET/CT显像后,嘱患者屏气,行胸部薄层扫描,层厚1.25mm,窗宽1500HU,窗位-700HU。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医师独立阅片,记录性别、年龄及SUVmax,各种CT征象(有无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上述结果如有2名医师记录不一致时经协商取得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SUVmax值的差异。所有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浸润性肺腺癌有无分叶征、毛刺征及支气管截断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和腺癌,而腺癌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增加[2],甚至超过了鳞癌。浸润性肺腺癌18F-FDG PET/CT常常表现为伴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3,4],FDG代谢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状增高[5]。SUVmax可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本研究结果腺癌浸润性肺腺癌无分叶征、无毛刺征组SUVmax值明显大于有分叶、有毛刺征组,有支气管截断征组SUVmax明显大于无支气管截断征组,提示当浸润性肺腺癌无分叶、无毛刺及有支气管截断时可能侵袭性更高。
综上所述,浸润性肺腺癌的18F-FDG PET/CT具有一定特征,可帮助医生做出更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