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潜力分析
2020-12-17朱春江范郁尔骆汝九马文斌
朱春江, 范郁尔, 骆汝九, 许 强, 朱 荣, 马文斌
(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2.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 3.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打造了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开启了地区新型合作新的篇章。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倡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对“一带一路”推动64个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农业对外合作的指导纲领。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各成员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对“一带一路”建设势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东盟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7-2018》提出,2010—2017年东南亚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保持中等强度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也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东盟10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所以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进行合作有着天然优势,能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特别是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协议,取消了所有农产品关税,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贸易往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加快,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2018年度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为173.3亿美元,前10位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居第4位(11.8亿美元),老挝居第6位(9.6亿美元),泰国居第9位(5.2亿美元),新加坡居第10位(4.7亿美元)。从2019年8月13日中国(连云港市)-东盟农业经贸洽谈会获悉,2019年1-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为3 457.26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东盟10个国中,越南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后是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由此可见,东盟是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贸易较为集中的地区。所以进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潜力研究,探索中国-东盟之间农业经济友好、务实、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对实现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业经济发展、合作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研究可追溯到1985年[1]。21世纪以来,夏鲁平等[2-5]较早对中国加入WT0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农业应对策略、农业合作进展及促进中国和东盟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等进行了研究。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更多的学者对“一带一路”农业对外合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如2013年张莎[6]针对中国-东盟在双方农业合作机制、农业项目、资金、合作方式、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2015年曹云华等[7]以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双边农业互联互通合作的动力、合作进程及内容;2016年张鑫[8]从健全跨境农业区域一体化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跨境农业合作平台和跨境农业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研究中越跨境农业区域经济合作;2017年尚永辉等[9]分析东盟与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出推进双方合作的建议;2017年吴昕泽[10]分析新世纪以来影响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以及双方农业深入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2018年王永春等[11]认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仍面临国内制度不完善、东盟内部差异大、基础设施尚待加强等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2019年吕玲丽等[12]通过对东盟国家调研,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水平、与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现状,东盟国家对中国农业技术需求等方面,对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进行分析。以上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良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对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大多数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鉴于此,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对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潜力进行分析,探明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促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健康发展。
1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13]。国际间贸易理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之交”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比较成本说[14],论证了发达国与落后国之间实行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会给双方带来利益[15]。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导致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伊·菲·赫克歇尔、伯尔蒂尔·奥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16]。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亦称H-O理论,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奥林系统创立。奥林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假定各国在需求情况相似、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相同情况下,各国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贸易格局。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以及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搭配比例决定商品的价格不同,各国出口本国具有丰裕而价廉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本国具有稀缺而价昂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此时贸易获利。概括之,生产要素的丰欠决定商品相对价格和贸易格局[17],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的[18],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19]。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理论,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H-O理论恰好相反,经济学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之谜说明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还有曾考虑到的如人力资本等因素,里昂惕夫之谜提出后,要素禀赋的内涵不断拓展[20],要素禀赋内涵不仅体现在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还体现在技术、信息等方面。
2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禀赋因素优势
要素禀赋是人们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投入要素[21]。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导致地区生产效率的差异和占主导地位的比较优势[22-23]。中国农业对外合作既有物质资本、人力、生产效率差异,也有农业技术、信息等差异。中国在资本、农业技术等禀赋要素存在一定的优势,东盟国家在人力资源成本、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优势,就势必造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共赢。中国农业-东盟的农业要素禀赋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2.1 对外投资资本禀赋
据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和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编著的《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18年度)》,2017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20.5亿美元,东盟老挝是主要目标区之一;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为173.3亿美元,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新加坡分别为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国家的第4位、第6位、第9位和第10位。由此可见,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之一。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中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GDP总量高达900 309万亿人民币,第一产业增加值64 734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资本价值通过增值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行产业投资势在必行,亚洲、特别是东盟仍是中国目前农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农业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加工、服务、仓储物流等环节,涵盖粮、棉、油、糖、胶、肉等多个产业,主要经营大米、橡胶、棕榈油、甘蔗等。
2.2 对外贸易要素禀赋
据中国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2017年进出口总额305 050亿元,其中,出口164 177亿元,进口140 874亿元,进出口差23 303亿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83 657亿元,出口46 478亿元,进口37 179亿元。而东盟进出口总额38 788亿元,出口额21 066亿元,进口额17 722亿元。由此可见,东盟进出口总额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的45.9%,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7%。其中农产品相关贸易主要有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等,谷物及谷物粉进出口数量达2 047万t,金额385亿元;大豆进出口数量达8 803万t,金额2 502亿元;食用植物油进出口数量达629万t,金额313亿元。说明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区域之一。东盟国家除了新加坡,其他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主要产业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所以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通过农产品贸易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利好,但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战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但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加快深入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可持续增长。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00 309亿元,比2017年增长6.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助推,2018年农业增加值64 734亿元,增长3.5%,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取得明显成效,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对外贸易提供了支撑条件。
2017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38 788亿元,其中出口额21 066亿元,出口额比2016年增长11.3%,这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此外还与中国贸易产品的技术因素有关。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须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的,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试验为基础,以科技产业效益化为目标,以国家政策支持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4],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从而为中国农业经济对外贸易夯实基础。
2.3 农业资源要素禀赋
由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可知,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除对外投资资本和对外贸易外,还体现在经济合作国家之间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中国农业与东盟农业对外合作中,根据要素充裕度以及要素密集度不同,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资源要素换取密集使用和稀缺资源要素,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业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的优势互补。
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地理位置优越,地城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林茂密,适宜热带作物生长;山峦起伏,平原坦荡,江河纵横,物产丰茂,盛产稻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盛。由于热量和水分充足,植物终年茂盛,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可收获,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25]。根据《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7-2018》,东盟10国国土面积约450万km2,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达190万km2;总人口超过6亿,仅次于中国和印度,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劳动力资源转移、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26]。2017年东盟各国生产总值超过2.7万亿美元,成为继美、中、日、德、英之后的第六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活跃主要地区之一。东南亚是世界稻米生产最多的地区,泰国、越南、缅甸有世界三大“谷仓”之称,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东南亚的棕榈油、橡胶、咖啡、椰子等的生产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地,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橡胶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泰国的种植面积约200万hm2,有“橡胶王国”之称。越南的咖啡产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印度尼西亚的木棉、胡椒、金鸡纳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7]。
中国目前农业资源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区域显著,加之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势必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使中国农业经济面临困境,当前中国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除了通过推进环境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外,还要运用东盟国际市场与优势农业资源,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中国的农业资源与东盟国家之间形成经济优势互补。
2.4 农业技术禀赋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潜力要素禀赋除了资本、自然资源外,还包括农业技术禀赋[28]。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提供了动力保障。苏珊珊等[29]在农业投资合作综合潜力测度指标体系中提出,技术禀赋主要指标有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人员(每百万人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和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即与研究人员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有关。一个国家若想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农业科研人员及农业科研机构是主要因素。我国有农业科研机构1 144个,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约9.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7万人,科研管理1万人,近70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8 700家在农业主管部门注册的种业公司[30]。有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农业院校,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龙头的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以“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以及农业科研及农业推广应用科技人员,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9 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 071.8亿元,增长11.8%,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量逐年增长,推动了中国向创新驱动高地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科技的大力投入,我国农业生产在机耕、机种、机收、植保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具备相当优势,农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技研发与推广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31]。根据2017年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2016年末,全国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业经营户20 743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全国拖拉机2 690万台,耕整机513万台,旋耕机825万台,联合收获机114万台,播种机652万台,排灌动力机械1 431万台;全国调查村中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数量659万眼,排灌站数量42万个,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数量349万个。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机械和设施为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正是由于中国农业科技优势,中国与东盟国家可进行农业科技合作,在东盟国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科技公司,指导东盟国家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农业的合作共赢。
3 中国与东盟农业的合作趋势
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提供契机。另外国家竞争优势不仅依赖要素禀赋,也体现在政策方面[3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及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全球布局,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等。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已将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作为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有利条件。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会议提出“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农业和减贫合作”建议,为推动农业对外合作开创了新局面。2017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外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2019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时强调,要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菲方规划对接,中方愿进口更多菲律宾优质水果和农产品,将派专家赴菲传授农渔业技术等,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指明了方向。
目前中国与东盟农业对外合作机制已基本形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于2010年全面建成,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可以说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但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国农业企业竞争力不强,政策体系不健全等,东盟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技能不强等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未来中国要做好对东盟各国农业合作战略规划,做好境外农业投资补贴机制,在人才、经验、能力创新等方面增强中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发挥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推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通过与东盟国家建立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措施,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拓展中国东盟之间投资、贸易,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全面构建新型的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