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提问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中许红梅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图形课堂教学

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中 许红梅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意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主动提出一系列问题,但是效果一般,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真正发挥出提问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综合考虑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不断优化提问内容与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活化他们的思维,使其对新课充满期待。

一、提问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难度和深度有所提升,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充分考虑初中生缺乏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年龄较小的特点,尽量提出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情境,使其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对问题产生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充满期待与渴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努力寻求所授内容同生活间的结合点,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就在身边,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从而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组来自生活中的精美图案,包括:篮球、牙膏盒、魔方、茶杯、三明治、楼梯扶手等,询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图形?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通过欣赏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与同学交流各自见过的图形。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重点呈现金字塔、茶叶盒与帐篷等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领学生由这些物体中抽象出具体图形,他们分组讨论归纳出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展示几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书本封面、水桶口、窗户、停车位等,提问:这些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比有哪些区别?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提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然地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的影子,诱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充满了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几何直觉思维。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促进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不少教师也比较注重提问,不过难以把握提问的时机,以至于影响提问的价值,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甚至会起到负迁移作用,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学习。通常来讲,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要在新课导入、知识过渡、重点、难点和疑点等环节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至提问中,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提高他们的思考效率,使其学习效果得以升华。当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互动与交流,检测他们的理解程度与掌握情况,由此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控制讲解详细程度与速度。

比如,在《从算式到方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从学生固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是否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如果能,该怎么解决?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设计例题: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指引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求解,列式:(4+2)÷(3-1)=3;再用代数方法求解,设某数为x,则有3x-2 =x+4,解得x=3。组织他们分析对比,发现算术方法不易思考,列方程具有很强的便捷性,由此揭示新课。接着,教师提出问题:x的2 倍与3 的差是5;y的三分之一与5 的和等于4,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列方程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环形跑道一周长400 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 m?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长2 cm,高为5 cm,面积为40 cm2,求上底的长度。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了学习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价值。

如此,教师在新课、重点和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等量关系,使其感受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帮助他们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三、巧妙提出层次问题,关注个体差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通常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与习惯等均有着明显不同,教师在优化提问策略时,也需关注这种差异,由浅及深、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为其带来引人入胜的感觉,并兼顾到整体教学对象。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层次性问题,通过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逐步递进,让所有学生均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使其认真思考,向高难度问题发起挑战,并鼓励学优生指引学困生解决问题,使他们均有所收获和进步。

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新课伊始,教师抛出问题: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形纸对折,在折痕处剪去一个直角,再展开得到一个三角形,提问: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是等腰三角形。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画出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C(点A,B不在一条直线上),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可得到△ABC,设问:边AB与AC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使其发现长度相等,带领他们认识和总结等腰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基于这样的认知,教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两底角有什么关系?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或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借助几何画板工具直观演示,使其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继续提升问题层次:如何证明这些性质?引导他们在问题驱动下深入学习。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始终围绕等腰三角形巧妙地提出一组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促使学生均参与到思考与讨论中,使其在合作模式下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少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科学优化提问策略,从生活化视角切入,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为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图形课堂教学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分图形
找图形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图形变变变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图形配对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