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四性”

2020-12-17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四性科学知识蜡烛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单 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有效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和科学发展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应用具有针对性的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实现科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整体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科学悬念,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些实验现象与学生的认知不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合理地选择科学实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准备蜡烛、杯子等实验工具,将蜡烛的一端固定在杯子的底部,向杯子中注入水,直到水面接近蜡烛顶端,而不淹没蜡烛,然后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猜想实验结果。学生结合生活常识猜想蜡烛的火苗接近水面时会熄灭。学生围在蜡烛边认真观察,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出乎意料的现象,火苗接触到水面时并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疑惑的表情,激发了科学知识的渴求。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的细节放大、清晰化,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奥秘,蜡烛燃烧时温度大于熔点,旁边的蜡烛熔化产生蜡油,流动的蜡油与水接触,温度降低到小于自身的熔点又变成固体,逐步形成一个烛筒的形状,保护着火苗。当火苗低于水面时,烛筒仍不融化,周围的水迅速带走了热量,进而出现烛筒保护火苗继续燃烧的实验现象。学生恍然大悟,学习兴趣愈发浓厚。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布置思考题“蜡烛在冰水中燃烧的时间更久,还是热水中燃烧的时间更久?”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实验原理,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设生动形象的科学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展开独立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科学教材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蕴含在生活现象中的科学本质。比如,在光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光的性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创设情境:“两个同学相背面壁而站,用什么办法能够看到对方?”学生根据生活经历,提出可以借助镜子看到对方。教师借此契机展开光反射知识的学习探究,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其科学精神。接着,教师准备筷子、玻璃杯等实验工具,引导学生将筷子放到装有一定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筷子在水中出现折断的现象,将筷子拿出水面却发现其完好无损。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其展开光折射性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针对光的衍射性创设情境:“一滴油滴到水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光。”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教师应通过创设科学情境,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知识大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科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在摩擦生热、摩擦起电的科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古代没有火柴,人们是如何生火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得出钻木取火、打火石的结论,进而指导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当木头快速转动时会产生热量,在不断积累中会达到燃烧的条件,进而达到生火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摩擦生热的科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双手快速摩擦,以亲身感受到手掌温度的升高,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摩擦起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冬天脱掉毛衣时会出现光点的现象,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认知,借助电具有吸附性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用铅笔快速摩擦自己的头发,放到碎纸片的上方,发现碎纸片会吸附到铅笔上,进而直观地观察到摩擦起电。借助科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实体化,能加深学生的认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开展科学实践,强化探究体验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保证科学知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趣味性,形成多元化的科学知识教学方式。

在大气压强知识的讲解中,学生无法直观地体会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对其具有一定的陌生感。教师设计了以下科学实践活动。首先准备玻璃杯、水、硬纸片等实验工具,让学生将水装满玻璃杯,再将硬纸片放到水面上,尽量减少水与硬纸片之间的缝隙,然后快速翻转玻璃杯,发现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在实践操作中,当出现的缝隙较大时,会得不到相应的实验结果,借此能丰富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体验性,借助大气压强知识的分析,了解其科学实验的原理。另外,针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种子生长环境,通过每天的观察和记录,关注种子的变化过程,得出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的结论。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再加上教师合理的指导和点拨,从科学实践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和原理,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采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为学生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四性科学知识蜡烛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神奇蜡烛
饮料瓶中的云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