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

2020-12-17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滨江小学夏良海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竹节文本内容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滨江小学 夏良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阅读文本之后的必要的任务,是做好阅读教学的关键部分和基础内容。教师对阅读文本进行准确、合理和到位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受教学理念、教学时间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视角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从多视角进行文本解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小升初的实际需要,从多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进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一、结合语文知识视角进行文本解读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升初的教学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语文知识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主要是结合语文阅读文本内容,以语言文字作为主要的解读对象,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以此具体展开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根据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字词的释义与灵活运用、五大句式转换、成语运用、八大病句类型及其解决对策、三大标点符号运用等几大方面,这几大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项目。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语文阅读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有效为学生的阅读打好基础。在小升初的阅读理解考题中,常考的题目主要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根据阅读内容填写关联词、根据阅读文本仿写句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文本解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从“壮”字进行叙述,描写了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同日寇进行英勇战斗,最后毅然决然跳下悬崖的故事。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颂扬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就可以从语文知识的视角进行文本解读,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比如: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崎岖、横七竖八、热血沸腾、叽里呱啦、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的含义;“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关联词?文中还有哪句话有类似的关联词?你能应用这个关联词仿写一个句子吗?你能够根据本文最后一句话写一个句子吗?怎样把“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句话变成反问句?改过之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思考和各小组探讨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比如与“一面……一面……”关联词相关的句子还有“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教师除了结合以上内容进行文本解读外,还可以结合一词多义、词语归类、成语辨析、修辞手法、病句修正等进行文本解读。

二、结合学生认知视角进行文本解读

对学生认知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主要是因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是主体,文本解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文本解读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具体展开,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明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教师指导掌握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有底气地进行文本解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改主要强调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文本解读,包括句子的理解、文章结构的解读、文章情感的总结等。

例如在小升初的阅读题目中,对句子和文章的解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对文中人物表现的理解,说说文中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联系上下文说明某些句子的内涵;三是对文章开头、结尾和整篇内容的理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竹节人》一文主要描写了制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等内容,写出了对童年趣味往事的回忆,表达出儿童简单快乐的情感和对老师的理解,流露出一种对简单物质就能带来满足的追忆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点,比如:为什么说“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教师可以根据本文内容进行解读,对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因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让同学们感到志趣相近,拉近了心理距离,从而导致怨恨和沮丧消失。

三、立足作者表达视角进行文本解读

不同的课文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很多课文在情感表达上都具有共性,文章是反映作者写作本意的载体。教师通过从作者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其更好地理解全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在上述的《竹节人》一文中,很多学生不理解以下内容:文中写老师与竹节人的部分,以及后面老师玩竹节人的部分与主题有什么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作者的表达视角进行文本解读:文中先写老师没收竹节人表达出老师的严肃、威严和不苟言笑的外在形象,与后面老师玩竹节人形成了强烈对比,又突出了老师的亲切、温柔的内心,同时又衬托出竹节人游戏的有趣,表现出了“我”的一种满足、自豪和内心喜悦的情感,深刻表现出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更加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情感表达的效果。

四、立足编者编写视角进行文本解读

立足编者编写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主要是根据文章的导读、自学提出、课后习题等方面进行文本解读,从这些方面进行解读,能够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课文的导语部分和课后习题部分是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更好地进行文本解读。

例如,在上述的《竹节人》一文中,文章的导语部分是说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关注内容和不同的阅读方法所解读的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导语部分的三个任务进行阅读和解读文章;而在课后的习题部分,除了字词的理解外,还有呼应导语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有效的探讨进行文本解读,最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语文知识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结合学生认知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立足作者表达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立足编者编写视角进行文本解读等,更好地进行文本解读教学,从而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竹节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竹节人”中说“趣味”
主要内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