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错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曹爱华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算式长方形错误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曹爱华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课程是完美无缺的,于是提前设计好课程的每个环节,杜绝错误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在其中穿插一些错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被动条件下完成的,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故意设置一些错误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教师中的错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自主进行反思,不断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3×10÷3×10。在解这道题目时,教师故意对学生说:这道题目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先计算3×10,再除以3×10,结果等于1。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开始窃窃私语,小声地交流起来,又不时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向教师,最后终于鼓足勇气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算法是错误的,这道题目不能运用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适用于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算式进行了验证。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再次强调了所学知识,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故意出现错误引导学生去发现,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在发现中积极地思考、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捕捉错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发现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利用学生的弱点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捕捉错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现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长和宽都未知的长方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所以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若干(小于2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开始思索,终于想到,可以利用小正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出长方形面积,开始拼摆,但由于正方形数量不足,不能够排满整个长方形,测量陷入了僵局。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换位思考,能不能用“1”代替“多个”。学生略做思考后恍然大悟,开始改变拼摆策略,长和宽各摆出一行,这样就知道了长和宽是多少,再将结果相乘就得出了长方形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捕捉,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将“错误”转化成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错误,积极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三、将错就错,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会决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教师能够正视这些错误,将错就错,巧妙利用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探究,将错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极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的意识,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10台织布机同时工作,4小时可以织出320米布,如果按这样的速度进行,车间中的40台织布机,12个小时可以织出多少米布?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多数算式为320÷10÷4×40×12=3840米,但其中有一位同学却给出了320÷4×12×(40÷4)=9600米的算式。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寻找解题过程中的错误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学生在解释中逐渐发现了解题思路中的错误,同时也发现了区别于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讲解中拓展了解题思路,循着上一位同学的思路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如320×(40÷10)×(12÷4);320÷10×40×(12÷4)等等。

上述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错误,突破了思维的极限,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善用错误,激活学生思维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意识会跟随教学资源的变化而发展。错误资源会激发学生的尝试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抓住错误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亮点,找出激活思维的因素,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突破思维局限,将学生的错误思维拉回正轨,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多方位思考,体验创新的乐趣,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大胆地表达想法。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六年级5班全体师生要乘大巴车去旅游,车上有20个单人座位,15个双人座位,请问大巴车共有多少座位?多数学生略做思考就给出了算式20+15×2=50(个),其中有一个同学却给出了算式(20+15)×2=70(个)。这时,教师带着微笑轻声询问:你能说一说你的理解吗?学生再次认真审题,发现他将所有的座位都看成了双人的了。按照学生的思路,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将所有座位都看成双人的,有没有办法算出座位数?学生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列出了不同的算式:(20+15)×2-20=50(个)。这时,有同学提出,既然能将所有座位看成双人的,是不是也能将所有座位看成单人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探讨,又列出了算式:20+15+15=50(个)。就这样,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错误,引导学生发现了多个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苛责,而是要善加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合理运用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思维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让学生的能力在错误中获得飞跃。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如彩虹般绚丽和短暂,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错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挖错误原因,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学生知识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算式长方形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怎么写算式
小长方形找朋友
好玩的算式谜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巧替换,妙解答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