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模式实施研究
2020-12-17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张 丽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比起来,逻辑性更强,理论知识更抽象。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学材再建构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材课本的优势,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素材进行重新整合,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重新建构过程中,对学习材料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一、学材再建构模式的实施选择
1.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根本
在实施学材再建构模式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有理数的知识和运算时,需要对之前学过的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不同类型的数进行整合,这也是初中学习的基础。而在进行资料整合时,教师就要将这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合理划分。例如,将认识有理数和无理数作为单独的单元,先让学生打好基础,然后再逐渐让学生认识有理数加减法、乘法知识,在打下基础之后,就可以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
2.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认为,课堂上应该是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舞台,而不能够把课堂交给学生,否则教学计划将无法完成。这也是很多初中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原因。而学材再建构模式的实施,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拥有的知识结构适合什么样的建构方式,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决定了学习材料重新构建的方式。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其思考能力,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这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时,初一的教材更加重视对图形性质和特点的认知,教师可以将线段有关的知识作为学习单元,将角的相关知识作为一个部分,再分别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方法,以构成系统的学习体系。教师还可以按照数学思维或者思考的方式来构建学习单元,以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探索、整理和比较的过程中理清思维,促进思维的成长。
二、学材再建构模式的实施策略
1.教师自主建构,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充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初中二年级“轴对称”的知识时,针对新知识的引入,教师可以将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进行整合,构建比较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为在课前教师没有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介绍,学生会对老师如此分类产生疑问,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疑惑,有些学生会提问:老师是依据什么归类的呢?教师应告诉学生有些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在对不同图形的观察和比较中,使学生真正学习新知识前提出自己在课前导入环节留下的疑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因为学生在课前充满了疑惑,所以可以提起兴趣去探索新知识,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学生独立建构,培养思维能力
学材再建构模式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新旧知识进行整理,在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学生就要对角、线段等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在掌握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才能进一步区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其次,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时,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不同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应用它们的性质?三角形按照角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学生会回答: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3.师生共同建构,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死板,很多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同时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兴致。而在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交流、探讨,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研究,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断鼓励学生,或者构建小组学习模式,促进生生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彼此交换思想,取长补短。
在初中阶段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数学学习能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材再建构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原则,发挥该模式的实际价值,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