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0-12-17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小学朱秋冬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竹签三角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小学 朱秋冬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小范围来讲,公交、商场、文具店等很多地方都应用到数学知识,大范围来说,国家安全、国防教育等都和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立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时时发生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一、运用生活实例,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生活常识,活跃课堂氛围,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构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更多地发现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学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移》课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观看了一个动画片,其中有在游泳的鱼、正在高飞的大雁、奔跑的老虎。同学们很感兴趣,老师趁机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它们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老师又让同学认真观察,经过讨论发现,这些动物都是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平移,它们平移的速度和方向是不同的,老虎奔跑的速度是最快的。老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大雁、老虎和鱼的位置,很快,学生将老虎画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大雁在第二位,鱼在第三位,然后老师让学生观察三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向右平移四个方格,有同学在两个动物之间数出了四个方格,学生认为平移四个方格就是两个动物前后的距离是四个方格,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路,并让正确的同学进行讲解,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明白平移的方法:向右平移4 个方格就是将这一点向右平移四个点的位置。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并通过积极的探索,让抽象、枯燥的平移概念通过动画片的形式深入学生脑海中,牢固掌握了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根长20 厘米的竹签,并让学生将竹签任意折成三段,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任意三段是不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搭建成功的学生纷纷举手,其他同学还在继续搭建,但是他们提出了疑问:老师,有两根竹签太短了,不能搭建成功。教师趁机引导学生:那你们知道什么长度的才能搭建成功吗?通过和已经搭建成功同学的对比发现:没有搭建成功是因为有两根竹签的长度加起来没有第三根竹签的长度长。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教师继续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教学楼——食堂——图书馆构成三角形,黑板可以看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搭建生活舞台,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如果想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丰富而有乐趣,就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让学生走入生活的舞台,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下,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找到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能丰富学习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的认识》时,老师准备了大小高低不同的两个容器瓶,让学生观察,今天两个同学用这两个容器喝水,编号分别为1 和2,你们猜一下谁喝得最多?并说出理由。学生积极发言:1 号多一些,它比较粗。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2 号要高一些,肯定比1 号多……学生各持不同的意见,老师继续提出:这两个杯子和人的体重一样,高而瘦的人不一定比矮而胖的人体重要重,那我们该怎么比较呢?这时有学生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老师,我们将同样的水注入到杯子吧,哪个里面水放得多就是容积大。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动手操作,发现两个杯子的容积居然是一样的。老师让学生观察容器,发现上面有很多小的刻度线和数字,后面标注ml 和L,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了“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用字母怎么表示,学生也分别列举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矿泉水、药水、饮料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掌握了升和毫升的知识。

上述案例,通过将生活中的东西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走入生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与数学同行,灵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竹签三角形数学知识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挣扎(外一首)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竹签陀螺站起来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