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学”的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效应用

2020-12-16孙元昊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接球操作性踢球

孙元昊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第22次专题研讨,围绕本期话题研讨主题“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效应用的教学探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操作性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的构建。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话题研讨的教师们基于“脚内侧传接球”同一课次的2个不同的教学案例,结合动作要素构成图等理论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在孙喜和教授的引导下,参与话题研讨的教师们积极参与话题研讨,各位教师针对本期話题案例、话题主题及参与话题研讨的教师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引发了许多体育教师针对操作性动作技能的教学思考。本期结合话题研讨,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呈现了有效运用操作性动作技能的教学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设计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后续《案例研析》栏目将继续就本系列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请大家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参与话题研讨: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78&extra=page%3D1)。

面对复杂的动作技能体系和运动技能体系,如何理解其实用性和局限性,是需要深入了解运动特性之后才能做出决定的[1]。对于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合理化教学判断依据的是教学接近运动特性。如,球类教学需要将技术植入到比赛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通过比赛情境灵活运用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化、巧妙化的设计将操作性动作技能镶入“五学”课堂(指“学情”“学理”“学材”“学程”和“学评”),“五学”能够激活真实运动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思维,促进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基于“五学”,结合六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课例进行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研究,使脚内侧传接球操作性动作技能在教学中能够有技、有境、有效。

一、“学情”: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立足点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中须对授课群体进行研究分析。所谓学情分析就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方面的解析,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技术动作、技能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在课前调查分析,课中多元评价,课后跟踪反馈。教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走近他们。进行学情分析时,教师可依据运动要素构成图(美国George  Graham)第4层中的身体部分和力量,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注意力、模仿力、观察力、感知力、学习力、合作力等方面,以及男女生对足球的喜爱程度3个角度,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时,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对学生速度、力量、耐力分析,如,什么素质男生优于女生,什么阶段力量和耐力处于敏感期,什么阶段身体发育处于增长高峰期等。教师可通过班级QQ群发放在线问卷,了解学生对足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情况。运用运动要素构成图第2层中的操作性动作技能内容(踢球和截球),对学生足球技术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精准的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目的是“以学定教”“顺学导教”,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二、“学理”: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出发点

“学理”有2个层面:教材分析和学科理论、学科素养的分析。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属于操作性动作技能踢球与截球内容,根据运动要素构成图,从运动者与人和物的关系、运动的影响(身体如何运动)和空间意识(身体运动到哪儿)总体上把握运动是运动本身的关键点[2]。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一门学科,就是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一项体育技术动作需要掌握动作基本结构和运动项目结构。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进行动作技术学理分析,这样才能充分提供技术转化为技能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将技能内化于比赛。

1.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外显形式

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细致的研究,科学系统地分析,正确实效地处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脚内侧传接球是一种技能与另一种技能的联系,即踢球和截球的组合。“运动者与人和物的关系”可分析为:运动者与人关系,在练习中可以领跑也可以跟跑;运动者与物关系,人在球的后面或者侧面,脚内侧踢球时支撑脚踏在球的一侧,距离球大约15cm,踢球脚触及球的中后部,停球时脚触及球的中后部或中后偏上部位,如果行进间横向传接球则需触及球的中后右侧(左侧);身体部位关系,无论是踢球还是接球都是用脚内侧,脚内侧踢球或停球时,要先用支撑脚指向接球人或踢球人,然后踢球脚或停球脚提膝外展,脚内侧指向踢球方向或接球人,脚趾稍上翘,触球瞬间踝关节锁紧,最后,停球要判断球速,其脚型与踢球脚型一样,但停球瞬间需切挡或者缓冲,将球控制在合适的位置。

2.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分析

“空间意识:身体运动到哪儿”,包含方向、路径、延伸、高低、地点。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用于局部配合,学生在传切配合时依据空间意识的“知识点”进行方向和路径的选择。传球人可以选择向要球人方向或者传向空当球。根据比赛场上实际情况以及空间大小可以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传球。传球人踢完球后要有随前动作,接球人路径是多样化的,无人防守时身体是直的路径,如果要摆脱防守队员就要进行“Z”字形的路径。同时要注意传接球时2人的距离,由此判断使用力量的强弱,从而更好地控制球。

3.脚内侧传接球学习为后续比赛奠定基础

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学生感受比赛中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在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学习过程中发展体能,还可促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与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3]。在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中要落实好素养结构,使体育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学材”: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切入点

“学材”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体育教具和体育器材。体育教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使用的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影像等直观教学用具,它包含自制教学视频、简易模具等。运动要素构成图最外层是“影响:身体怎样运动”“空间意识:身体运动到哪”、关系3个方面,操作性动作技能借助视频教学,对路径、方向、流动性、力量、时间、与人6个内容进行直观演绎。教育信息化使課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创新方法,还要注重“学材”的开发与利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脚内侧传接球在教具和器材上进行开发与利用(表1),收集与制作视频、教学挂图,合理布局体育场地器材,如,足球、球门、标志帽、标志桶、分队服、场地空间。为了能够多组练习甚至组装简易球门,运用现代化智能技术设备等。

四、“学程”: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突破点

体育教育教学常做常新,根据运动要素构成图,转变理念和思维,才能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话题研讨案例中,教师进行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前,采用“倒叙法”,从比赛场景中分析问题,将问题透析、破解,转化为技术动作教学。然后采用“顺叙法”,创设新的教学流程,在创设教学流程时用“分叙法”将教法、学法、情境列出学程设计框架(图1)。

课堂教学导入要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足球比赛中灵活地运用其学到的动作技能。教师教学脚内侧传接球前,先依据学情分析,按照运动要素构成圆盘图“操作性动作技能与人的关系”进行性别分组,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习能力适时调整,按照同质分组,对于学困生进行分层教学。脚内侧传接球在对抗练习中,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感知,更是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模拟真实比赛情境需要有运动的空间,遵循多练少等原则,设置不同场区,同时进行多组练习。动作技术教学由易到难,先技术后技能,最后应用于比赛。真实的比赛情境创设,必将激活学生内在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才有真正的价值。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流程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分析及运动要素构成图,以脚内侧传接球技术为主线,比赛中灵活运用脚内侧传接球技术为目的建构(图2),准备部分运用抢圈游戏导入技术体验动作,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播放视频明确学习内容;基本部分中,教师结合挂图讲解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学生分为2组,面对面观看——2名学生1组无对抗合作练习——3名学生1组有对抗局部配合练习(依据能力分层)——4名学生1组有对抗局部配合以及射门练习——观看比赛视频——小场地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时,关注整个技术转向技能的应用,操作性技能还需要关注对足球发力——学生传球的力量、时机、角度、隐蔽性,关系与人——队员的跑位,同伴之间的呼应配合。

五、“学评”: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落脚点

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评价时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导向性、个体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原则。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学评”监测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因人而异并且具有多样化。纵向评价关注参与态度、意志品质、挑战自我、参与积极性。横向评价关注育身、育心、育群。立体评价关注转移(运动眼光观察)、转换(运动思维思考)、转化(运动语言表达)。转移——运动眼光观察,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正确性,传球准确性以及停球可控性,并根据传球距离判断使用力量的强弱;转换——运动思维思考,学生在操作性动作技能学习中展开深度学习,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运动情境中配合默契度,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自我建构,生长新的动作认知;转化——运动语言表达,通过足球比赛在运动中使用肢体动作做出脚内侧传接球,控制住球,将技术融入比赛,能够有效整合已有技术发展自我,遵守该运动项目规则。

话题研讨的案例中,教师立足精准的学情分析,从适当的学理出发,以有效的学材为切入点,在学程中完成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最终落脚于基于素养的学评,实现教和学的可持续纵深式发展。“五学”为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们习得根植于心的操作技能,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比赛及生活场景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孙喜和.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25.

[2]孙喜和,陈昌福.单元构建的内容配布及整体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6(5):57-59.

[3]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猜你喜欢

传接球操作性踢球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像梅西那样踢球
两猴踢球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