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 教育质量监测的回顾与思考
2020-12-16李佑发
李佑发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關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一直处于学科教育的边缘,课时、师资、场地器材得不到保障,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高,睡眠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健康水平持续多年在低位徘徊,体育教育质量堪忧。新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变为承担了更多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人格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职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质量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保障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落实,促进和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水平。当前我国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与评价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该《标准》仅对学生的多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达标、良好、优秀进行了界定,但对于体育教育本身的落实情况涉及较少,未能从体育课时、体育师资、体育场地设施等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探讨学校体育教育因素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发育期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受到先天遗传及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后天生长环境因素包括地域、气候、饮食、锻炼、睡眠等。鉴于地域与气候的时空稳定性,不可作为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性因素,而锻炼、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相关因素已被证实与个体的体质健康水平高度相关,且若研究对象为学生个体,则需进一步分析学校的体育教育落实状况以便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5年首次进行全国正式监测,将体育与健康监测纳入其中,以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实施状况等问题进行系统化、客观化监测评估,并联合德育、智育、美育监测结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水平进行一体化评价,为后续教育质量提升、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一方面借鉴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经验,同时加强了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以期全面把握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状况,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牌成立,旨在对中小学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经历了借鉴国际、初步稳定以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一)监测起步阶段
2008—2011年为监测起步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借鉴国际经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通过监测本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主要的健康问题,掌握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提供依据。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如Fitnessgram[3]、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NPAP)[4]等项目均较为成熟;日本自2000年开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力·运动能力、运动习惯调查”[5]项目;2008年,加拿大开展了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CAPL)[6]项目,作为国际上第一个综合性的体育素养测评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可靠的测评方式来掌握儿童的身体素养现状,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实证基础;2012年,芬兰开发了名为“MOVE”[7]的体质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并根据学生需求,建立提供学生各素质能力相关信息的监测系统,并鼓励学生、家长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以便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为了实现监测的标准化操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在监测学科、监测内容、抽样方法、监测实施流程等各方面均吸收借鉴了PISA、NAEP、TIMSS等国际大型监测项目的经验,其中2011年首次对我国四、八年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了小样本的试点监测,对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意志品质等进行了测查,同时通过小样本实测,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进行了测试。截至2018年,我国已完成了两轮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两轮监测均有近20万的四、八年级学生参加了体育与健康现场测试及问卷调查,此外,万余名体育教师和校长也同时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2018年为网络问卷),为反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实施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二)初步稳定阶段
2012—2014年为初步稳定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探索中国特色。2012年首次将监测范围扩大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台地区除外),监测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监测流程及实施保障、监测技术等方面均较前一阶段有所改进,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中国特殊国情及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教育等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在国家监测的抽样、监测工具研制、监测数据采集、监测结果呈现等各环节,均充分考虑了以上诸多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为全国大规模正式监测做准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四、八年级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的试点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了106个样本县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试点监测。通过试点监测,获取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体质现状、中小学校场地器材配备、中小学体育教育实施现状等相关情况,为2015年全国正式监测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逐渐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陆续成立监测中心,积极开展本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截至2020年5月,我国共有29个省份通过各种方式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其中,独立事业单位有12个,如江西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在现有机构加挂牌子成立的有12个,如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靠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在现有单位下设机构的有4个,如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下设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社会组织有1个,如河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三)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至今為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监测制度化和常规化,同时不断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力。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8],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正式建立。为落实该《方案》,科学评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客观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基本状况,系统监测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5年6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标志着第一个国家监测周期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了323个样本县(市、区)的4015所小学和2461所初中,其中114076名四年级学生和76991名八年级学生、1万多名体育教师、校长参加了国家监测。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进入了第二个监测周期,在2015年的基础上,本次监测在监测指标框架、监测工具及监测方式等方面都做了改进与完善。监测指标框架在2015年基础上进行了细化,监测工具进行了修订,测查方式进行了更新,并结合信息化技术研发了教师和校长网络问卷系统及体育现场测试录入系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了后期数据处理成本(表1)。国内外百余所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中小学教研员、教师、校长等参与了监测指标修订、工具研发等工作,为体育与健康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支持;全国所有参测样本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承担了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工作,为监测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网络问卷及体育现场测试系统研发过程中,科大讯飞给予了技术支持,不仅保障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提高监测结果的使用效率及应用范围,促进各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的基本情况
基于2015年与2018年两轮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的基本情况,将监测目的、监测对象及内容、抽样方法、监测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监测结果报告及应用等概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监测目的
1.客观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育课程实施状况。国家监测通过大规模系统监测,系统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实施现状。
2.科学诊断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客观评估结果,科学诊断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同时立足数据,从学生的体育素养入手,考察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情况,从而发现现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分析掌握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基于监测客观结果及综合分析获得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国家政策落实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方面从政策落实的角度发掘各省市区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规定的落实上存在的问题与弊病,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政策落实的漏洞找到当前国家政策在执行与监管上的问题和困难,为政策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4.倡导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监测通过翔实、客观、有效的监测数据的公布,从而传播全面、科学、可持续的人才观和新视域下的体育教育观,从观念上改变“唯分数论”的学生发展评价观,促进全面教育质量观的形成。
(二)监测对象及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学生。
体育与健康监测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体能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全面测查,此外,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校长进行了测查,不仅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体育锻炼习惯、健康行为方式等内容,同时掌握中小学四、八年级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场地器材配置与使用、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内容等状况,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监测抽样方法
基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本次监测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方式抽取样本。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步抽取县(市、区),根据各县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第二步抽取学校,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学校性质和学校规模,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简称PPS抽样)方法,在各样本县抽取学校;第三步抽取学生,在每所样本学校的四年级和八年级随机抽取学生。
(四)监测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从设计整体工作方案、分层组织各级培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四个方面来保障采集流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其中,工作方案明确了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三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规定了每项工作完成的具体时间点和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测试前半小时,拆封名册密件、现场检录参测学生、公示监测学生名单,确保监测对象的随机性;由非本校体育教师担任监测员进行现场实测并记录学生测试数据,各样本校责任督学参与全程监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监测数据回收后,采取机器扫描、人工录入的方式建立初步的监测数据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清理,包括对学业测试中的异常反应模式(如猜测、抄袭、随机作答等情况)进行甄别和处理,对问卷进行编码审核、重新定义及逻辑判断等,最终生成可用于统计分析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
(五)监测结果报告及应用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9],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2019年11月,我国首份分学科的国家监测报告《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10]向全社会发布,展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以及体育教育教学状况,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监测结果报告及应用是国家监测各环节中最终落脚点。监测抽样的精确性、数据采集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都是为获得客观的监测结果报告做准备。通过监测结果报告的发布及反馈,一方面获取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掌握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体质健康差异及特点,针对健康意识薄弱、锻炼习惯较差、体育兴趣较低地区给予重点关注,分析影响其结果的主要原因和关键因素,深入分析根源性要素,并及时与地方进行沟通与反馈,协同构建适合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改进提升的模型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和实施方案,注重阶段性的反馈及督查,重视增值性评价,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高的地区,可采取建立实验区或试点等方式来树典型,通过分析各地的经验来整合成不同的提升模式,促进经验分享及借鉴,打造多样化、个性化体质健康提升模式,带动更多地区积极参与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队伍中来,进而引导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
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完善国家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监测
当前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突出,如近视、肥胖、睡眠少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国家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呼吁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促使学校体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协同社会共同引导儿童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使其终身受益。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1]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2]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指标。基于对国际健康监测项目的分析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国际大型项目大多依托监测的背景对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进行监测,其监测内容主要以健康安全行为与习惯为主。此外,已有的健康素养相关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多是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如身体活动、睡眠、饮食等健康行为习惯,久坐等不良健康行为等,较少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及健康素养监测的全面性。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监测吸取国内外研究的经验,在开展了两轮全国监测的基础上,不仅对国家相关政策要点进行了梳理,同时系统分析了我国《课程标准》和各版本体育与健康教材,结合政策要点、国内外项目经验及《课程标准》要求等方面,在国家监测内容上重点突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监测,对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健康习惯、健康知识,如睡眠、饮食、体育锻炼、视力保护、久坐等指标进行系统监测,一方面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明确健康短板,另一方面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健康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二)关注运动技能监测,增强体育与健康监测的教育指向性
当前体育与健康监测的体质监测指标多为体能类和形态类指标,较好体现了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发育状况,但未能全面反映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成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质量的客观评价。虽然《课程标准》在规划中并未对各年龄各年级学生的技能学习内容进行统一,但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的监测非常必要。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监测中,应当建立依据基本运动能力为内容的运动能力监测和以中小学普及项目的运动能力为内容的运动技能监测体系,从而以更客观直接的方式反映我国体育教育的实施质量,为后续课程优化、教育教学改进与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三)研制健康导向的体质健康绝对评价标准,全面提升监测的健康评价效益
随着身体素质各维度的功能与健康指向性研究的深入,以及体医结合对体质健康评价职能的客观需求,研发并构建具有健康评价意义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标准是当前中国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亟待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然而,由于测试风险、测试对象本身的健康特征、縱贯数据库积累不足等问题,我国在过去30年的体质健康相关工作中未能将之付诸实践。在日后的监测工作中,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完成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中,还将通过独立课题研究或面板数据分析,为绝对健康标准的建立奠定数据基础。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发挥国家监测优势,提升监测的科技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日益成熟,运动健康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加速器、计步器等运动数据采集技术的成熟和数据指标的丰富为体育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客观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国家监测水平,成为下一步要考虑的重要工作。
1.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定期公布各地儿童青少年健康数据排名。整合学校体检数据、日常运动记录、国家监测数据等信息,形成完整的个人健康数据链,构建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体系[13]。实现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同时加强对卫生健康教育评测与干预的理论研究、科普工作和人才培养。
2.充分发挥国家监测优势,立足大数据,完善监测技术,深化数据分析,用好监测结果。以国家监测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类分层构建健康促进模型等,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助推建立科学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进而促进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更加完善。
3.基于大数据分析,结合信息化手段,为体质健康落后学生制定干预办法[14]。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平日表现,在此基础上安排科学的体育课程学习模块,为体质健康水平落后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质训练计划,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或健康类APP实时捕捉学生的运动行为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工作的有效干预[15]。随着信息化推进,人工智能在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将大数据分析结合信息化技术将是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改进和提升的新手段。
(五)落实监测结果应用,促进体育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周期化的体育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包含了监测当年全国各省体育相关的资源配置、设施建设和师资水平等情况,并可通过对比多轮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了解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及教学效果的变迁,从而通过评估现状、发现问题、监督政策的执行与落实、问责相关机构与人员,为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为已有政策提供实践检验结果,为后续体育教育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为学校和教师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深化基层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促进政策的贯彻落实。
加强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促进监测结果的反馈及应用,是促进社会公众关注中小学生体育健康、促进中小学校改进体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和锻炼意识的重要途径。将国家监测制度化、常态化,加强监测结果的应用,不仅可以基于监测结果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同时改进体育教育实施环节,形成“监测——反馈——改进——提升”的可持续性的有效机制,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2014-07-07).http://www.moe.gov.cn/s78/A17/twys_left/moe_938/moe_792/s3273/201407/t20140708_171692.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6-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3]Fitnessgram [EB/OL].(2020). https://fitnessgram.net/
[4]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 [EB/OL].(2020). http//www.physicalactivityplan.org/index.html.
[5]日本體力·运动能力、运动习惯调查项目[EB/OL]. (2020).https://www.mext.go.jp/sports/b_menu/toukei/kodomo/zencyo/1368222.htm
[6]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EB/OL]. (2020).https://www.capl-eclp.ca/
[7]MOVE! [EB/OL].(2020).https://www.oph.fi/en/education-and-qualifications/move-monitoring-system-physical-functional-capacity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立国家监测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高[EB/OL].(2015-04-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0415/150415_sfcl/201504/t20150415_187149.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EB/OL].(2018-07-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7/t20180724_343663.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发布[EB/OL].(2019-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1/t20191120_409046.html.
[1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15).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201907/e9275fb95d5b4295be8308415d4cd1b2.shtml.
[13]程红.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EB/OL].(2020-05-25).https://news.sina.com.cn/o/2020-05-25/doc-iirczymk3396497.shtml.
[14]甄志平,毛振明,杜育红,葛娇娇.基于GIS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6):799-805.
[15]赵猛,汪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程化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