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

2020-12-16谢志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城北支行

营销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谢志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城北支行)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初源自联合国在宣传2005 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其重点是通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服务创新,及时有效地为金融供给不足群体——经济发展落后区域、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使现代金融服务能惠及社会弱势群体及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的支持经济的发展。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动因辨析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并不适用于普惠金融,其主要依据在于大型商业银行与小微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大型商业银行向小微客户提供信贷获利低甚至亏损,因此从市场选择看,小型商业银行适合向小微客户提供信贷,而大型商业银行更适合为大客户提供服务。但是,从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的地位及肩负的社会责任而言,经济动机并不是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唯一动因,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因素是多层次的。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驱使其参与普惠金融业务

由于发展普惠金融对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机会平等有重要意义,而实现公平正义、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从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和国有属性看,大型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因此,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型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英国、印度等国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的内在动力与参与成效都有较大差距,大型商业银行在履行普惠金融这一社会责任方面仍需有更积极的态度。

(二)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型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业务结构瓶颈的方式之一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看,客户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客户,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增速放缓,且金融资源供给明显过剩,加上融资渠道拓宽,使得大中型客户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去产能和去杠杆工作的进展,如果商业银行仍遵循旧有思维依靠大中型客户,不仅竞争激烈且发展放缓。而普惠金融的业务涵盖范围广,其主要涉及小微企业、扶贫领域、双创企业等,客户数量大且竞争市场并不激烈,是典型的蓝海市场。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能使客户类型更加多元化,同时如果能精准对接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开发出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则能突破现有业务发展瓶颈。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模式

(一)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优势

相较于小额信贷公司,商业银行资本金雄厚,能为小微客户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且社会认同感和信任感强,有助于普惠金融业务的传播及带动。从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优势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小微金融机构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短期内无法企及的社会认同感与信任感。高信任度的品牌建设能引入更多民间资金投入到普惠金融领域,提升投资者信心。二是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具有全国性的分支机构容易实现规模化发展,且基础设施齐全,尤其在金融数据领域的应用更为完备。大型商业银行利用数字金融技术和服务能替代传统的物理网点,从而降低金融服务渠道下沉的成本,且其对普惠金融的介入将有助于普惠金融业务向边远地区及贫困人群拓展,解决汇兑结算问题。

(二)大型商行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模式,主要分为直接参与模式和间接参与模式。所谓直接参与模式是由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部门和金融服务公司直接向小微客户提供金融信贷服务。近年来,我国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在总行层级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在网点建设上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区域的普惠金融服务。如农业银行在2018 年底就实现县域物理网点1.27 万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60 万个,建设银行的“裕农通”在2018 年末达到15.1 万个。

(三)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建设的模式选择

传统金融阶段,较为理性的参与模式是间接参与模式。首先,间接参与模式风险更小,大型商业银行无需直接面对个体,只需要甄别小微信贷公司的运作能力和商业信誉,考察财务信息质量,就可以通过合作伙伴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不仅能实现规模经济,还能收取相关服务费用。其次,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对小微信贷公司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存在的信息对称性、经营成本、人员专长等劣势,从而提高小微信贷公司的服务质量。如英国商务银行,就是通过和其他租赁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商业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建议

普惠金融的业务特征中的“普惠”特征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商业利润”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仅靠政策支持难以驱动大型商业银行长期参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而数字经济为大型商业银行更深入参与普惠金融给予技术支持和业务创新路径。但要实现大型商业银行深度参与普惠金融,实现外在环境和内生机制协调发展,还需要更好的运用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特征。

(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的监管水平

从世界范围看,普惠金融的业务难点之一就是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但完善健全的风控体系却是大型商业银行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财务透明度、征信缺失、抵押品不足,这些与大企业存在着天然差距,如何确保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在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是普惠金融业务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兼顾的问题。对此,数字经济的优势对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监管水平有极大帮助。可以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做好贷前风险识别与计量,贷后的风险监测及预警,以及处置风险的全程智能化防控体系,丰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如工商银行就通过大数据技术,通过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将税务、海关、供应链等交易数据导入,构建基于客户资产、纳税、交易等多维数据模型,用于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和风险监控。该数据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信用类融资服务的同时,能通过筛查出不合规的风险交易,识别虚假交易信息,从而为信贷人员提早干预,减少信贷损失提供数据支持。对一些普惠金融中的重点客户,可以依托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信息基础数据,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数字信用档案,完善相关信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营造良好的信用制约环境。

(二)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普及运用,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一方面,现有小额支付业务多采用第三方支付系统,使得第三方支付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央行小额结算和部分最终清算人职能,提升了整体结算效率并倒逼支付体系的安全。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满足普惠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传统金融服务具有同质化特点,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异质性差异,导致资金需求与供给错位,市场资金资源供求错位。数字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大数据的运用能更加准确定位服务对象的信息和需求,并因此形成相应的服务产品,帮助客户进行理财服务和风险管理,真正实现金融意义上的“普惠”特点。

(三)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

普惠金融的长尾客户群在为银行带来新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中后台业务运营压力。对此,银行可以利用文字识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数字技术,对组织架构、运营体制、业务流程等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升后台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首先,可以在业务流程中,考虑采用影线切割、机器学习、生物识别等技术,在不降低风险控制水平的前提下,减少后台中心信息录入。这种方式能强化前台真实性,从而精简后台授权量,大大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智能现金预测。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通过多种算法动态加权组合模型能精准预测ATM 的现金需求量,从而在保障ATM 现金存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资金运营成本。最后,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模拟运营业务人工操作,将原本人工执行的重复性工作由智能系统替代,提升现有系统流程集成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流程自动化,从而降低大型商业银行中后台的降本增效。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