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策略研究
2020-12-16龚雪梅
龚雪梅
(中共巫山县委党校,重庆 404700)
1 农业面源污染的存在的问题
1.1 工农业治污投资比例不均衡
据有关报道,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投资的力度很大,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屈指可数并位居前列的。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额就高达9575.50亿元人民币,2015年有所下降,投入资金为8806.30亿元,2016年开始有所回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为9219.80亿元,2017年达到了9539亿元,2006年至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68%。尽管这些年对环境污染保护和治理的投资额度高,但是大多都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三同时”环保投资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三大板块,而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的投资很少。
1.2 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太够
我国农业部自2001年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整治和监管力度。使一些基地和相关区域的化肥、兽药、化学农药、鱼药、人工合成激素及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全国的农药、化肥滥用情况总体来看,情况依然严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屡禁不止,禁用化学投入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自201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制售假劣农资案件30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5000余名,捣毁制售假劣农资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黑市场”4000余个。大量伪劣农资充斥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农药、化肥使用量,进而增加有害物质在农产品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残存量,更加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
1.3 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尚不完善
为有效改善城乡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国办发【2017】26号文件制定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南京等46个重点城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在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偏远的农村乡镇就连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都不具备,更谈不上垃圾分类处理,只能用最简单的定期焚烧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1.4 环境治理技术水平趋于落后
我国目前在耕地治理、水环境治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都比较滞后,很多工艺和方法都是属于较为落后、传统层面的,包括氧化沟、土壤生物净化、活性污泥法、物理化学净化等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环境治理,尽管某些技术已经成熟,但还是因为造价昂贵、成本偏高、成效较差、见效缓慢等缺点,以致走不出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困局。另外一些新近合成的化学农药、塑料薄膜以及有机氯类农药等都缺乏行之有效的降解技术和方法。
1.5 无公害植保和土肥技术滞后
据统计显示,世界作物产量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高达1200亿美元,作物产量损失达20%~30%。FAO统计说明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作用占40%~60%。所以我们要寻求一条既能使化肥农药减量,又能增效的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和化肥替代技术,还能确保兼顾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无公害植保和土肥技术相对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应用水平上我国相对滞后,但在世界范围内也尚未实现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我国在生产上依然缺乏经济、安全、有效的无公害植保、土肥技术。近年产生过一批高水平的植保和土肥技术却与生产实际相距甚远。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综合防除、农业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也显得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研发。
1.6 可降解膜相关研发技术缺乏
目前我国对于可降解塑料膜包括光解膜、生物降解膜等这些经济适用的膜的研发技术还有待提高,农膜的回收和揭膜技术与生产实际存在差距;废弃物沼气、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等研发力度还需强化,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研发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因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变得举步维艰。
1.7 我国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淡薄
我国公众在环保方面的意识普遍淡薄,即使是农产品的经营者和生产者,也存在环保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文化知识水平低等现象,尤其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太懂得怎样科学而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环保和农业的法律法规者比较少;采取不友好的生产方式为盲目追求农作物的高产量,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安全出现危机或农业面源污染泛滥者甚多。
2 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2.1 转变传统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巫山县为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决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资源—产品—废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加快实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不仅能降低开支,还可“变废为宝”,而且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收入。例如:农户发展多类产业,包括生猪养殖、核桃种植、米糖熬制以及旱地栽种等。熬糖的废弃物糖渣用来喂猪,猪粪发酵后产生沼气作为熬糖燃料,沼渣可用作农作物施肥。不仅可以扩大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百姓增收、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除此之外,可以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为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等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成本低、利润高,不仅探索了一条让农民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还为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控制农业自身污染
一是利用好有机资源包括畜禽粪便、以沼气、厌氧加工处理为无臭无害的有机肥施用和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二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的施肥,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数万亩农田可达到节本增效数万元。三是全面实施节约型施药技术,不仅做到科学合理用药,还要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加速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尤其是完全可以取代农药的新技术应用。包括杀菌灯、杀虫灯、捕虫板、信息素诱杀害虫和防虫网阻隔害虫等。
2.3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升农村环保水平
建议一个乡镇或村作为建设单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问题。尤其加快垃圾分类技术的推广,尽快建设乡镇垃圾处理站或垃圾处理场,达到重复利用可回收的废弃物。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在行政村分别建立合理布局的垃圾回收池,并找到相应的运输工具,做到每家每户都有垃圾分类的回收桶、每个行政村都有垃圾集中放置的收集池或者集中统一填埋的垃圾场。以便彻底杜绝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扔的现象。
2.4 实行生态养殖有效改善畜禽养殖污染
为促进畜牧业健康良性发展,我们将积极推广适用的养殖技术和治理技术,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一是制定科学的养殖规划,根据现有的畜禽废弃物污染防治能力与养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容量来确定合理的畜禽养殖总量进行生态养殖。二是加快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小区。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养殖规模化、产品绿色化、粪便无害化”的四化型畜禽场,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三是切实治理好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不断改善畜禽的饲养技术,采用干湿分离的厌氧技术,将畜禽粪便本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无公害的治理,切实做到变废为宝,减轻养殖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5 引导营造良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氛围
2.5.1 是加强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是一项长期、复杂而面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要树立统筹治理和循环经济理念,更要把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相结合,真正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纳入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5.2 是要加大投入
要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资金的需求必不可少,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例如鼓励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尽快制定并落实有关税收、投资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
2.5.3 是加强监管
各职能部门应整合资源,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加强综合执法、综合监管的力度。
2.5.4 是加强引导
农民作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是我们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重要对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帮助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环境的持续保护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