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020-12-16杨全贵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牧民产业化贫困村

杨全贵

(四川省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四川 松潘 623300)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产业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基足,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发展,提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全县各乡镇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进行调查研究,并选派了59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其中:55名每人负责1个贫困村的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另外4名每2人一组负责1个非贫困、但贫困人口较多村的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通过总结近年来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1 松潘县产业发展及其扶贫现状

我县是边远贫困山区农牧业县,为贫困县,辖21个乡4个镇,143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县总人口7.56万人。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确定有2个贫困乡、55个贫困村、1937户贫困户7378名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户1608户6022人,特别贫困户329户1356人。

2015年减贫434户1702人;2016年10个贫困村退出,1461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12个贫困村退出,2869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26个贫困村退出,1018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贫困县“摘帽”的任务;2019年剩余的7个贫困村328名贫困人口全部完成脱贫。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乡(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羊肚菌)、牦牛、藏香猪、跑山(蛋)鸡、阿坝中蜂等主导产业。特别是2016年以前,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特色奖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县狠抓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进行产业的品种(质)改良、“三品一标”申报和科技培训。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县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果、食用菌、牦牛、藏香猪、跑山(蛋)鸡、阿坝中蜂等农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产业的方式逐步形成。到2019年,全县专业合作社已申报成立481家;目前,全县已申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社2家;部分发展潜力大的农户正在申报成立家庭农场。四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为四川九寨雪宝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松潘县范思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松潘县时珍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松潘县高原红牦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项目,带动农户产业增收。五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羊肚菌、白芨、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和劳务输出。通过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2016年发展青脆李种植基地5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800亩,试验种植羊肚菌10亩;2017年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2018年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5200亩、羊肚菌种植15亩;2019年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71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150亩。休闲(观光)农业近年在小河乡新丰村、施家堡乡新光村、四望堡村、双河村西沟、川主寺镇和山巴乡圣地花海、川主寺片区草莓和黄龙乡三舍驿村树莓观光采摘逐步形成。通过“阳光培训”“浙江对口援建”等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牧民外出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20000元以上。

2 我县产业发展及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果、马铃薯、牦牛、藏香猪、跑山鸡、阿坝中蜂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到位。县乡部分干部对农业产业扶贫的认识多数还停留在表面上,没能深刻意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也缺乏研究,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解也有偏差,如只知道企业的“龙头”效应而看不到市场、专业协会等的带头作用。或把一些小型加工厂甚至个体作坊也看作“龙头”企业等片面性的认识,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缺少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3)缺乏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较少,特别是在中药材、特色水浆果(脆李、雪山梨、草莓、树莓等)、干果(花椒、核桃等)、藏香猪、阿坝中蜂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4)短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产业项目衔接资金,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县级财政每亩只能扶持350-500元左右,援建产业每亩也只能扶持2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5)缺乏企业。我县的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产业有了一定规模,县内龙头企业少,我县能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目前仅有4-5家,县内没有一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呈精深加工少、初级简单生产多,优质品牌少、大路低值产品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经济效益较差、致富脚步较慢。

(6)重点产业不突出。生产布局分散,往往是诸项产业都在抓,样样品种都在发展,一村多品、一乡多业,没有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壮大的蔬菜、中药材、藏香猪、阿坝中蜂等主导产业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规模分布,造成人、财、物的分散和浪费,与现代效益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宜。

(7)基地建设不稳定、档次低。产业化农业作为节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大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路子,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标准、批量、持续的产出和供给,充分满足龙头企业对农副产品的特殊加工要求,获得规模效益。但是,目前我县作为基地生产主体的农牧民,大多采取自我决策、独立生产的粗放经营方式,科技应用能力差、组织化程度低、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商品基地规模难以适度稳定,产品开发的良好机制无法形成,也未能带动基地周围的农业结构调整。

3 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3.1 产业扶贫的目标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专合组织或龙头企业,并创出一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根据市场导向和区域优势,在全县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开发体系,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使区域比较优势更充分地发挥。三是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四是在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上迈出新步伐,加快形成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3.2 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不能靠行政的手段硬推,切忌长官意志,群众不愿干或积极性不高的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二是群众有能力经营管理项目的原则。最好是市场相对稳定且近年来实施效益较好的项目。三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本地、本乡镇的产业化布局相一致,相对集中搞项目。在和本县、本地重点产业建设相一致的前提下,项目建设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乃至“数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同时,选择确定项目时要因地(村)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决不能贪大求洋。要在准确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群众意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统一规划,根据各村实际,确定实施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项目。四是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要在抓好点上工作示范引导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贫困群众的到户项目的扶持上,不断扩大覆盖面,坚持做到点面结合。总之,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牧则牧,从而走出一条符合贫困地区实际、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开发扶贫之路,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产业发展及其扶贫对策建议

贫困乡村大都集中连片分布,每个贫困片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又大同小异。因此,要实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产业化连片开发、集约经营的路子。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合作社(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产业。

(2)引导农牧民调结构、实施产业化发展。目前,边远贫困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诸多原因,导致人们的观念滞后、生产水平低下、土地产出率不高、耕作制度原始、作物管理粗放,农牧民还在温饱线上徘徊。产业扶贫要实行“政府拿钱、农技部门出技术”的共识,确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改“输血”为“造血”、以某项主导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应抓好三个引导:一是典型示范。在一个祖祖辈辈靠种玉米、洋芋、青稞、胡豆等作物和养跑山猪、牦牛等牲畜维生的贫困山村,忽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一项主导产业为主,没有典型引路万万不能。二是政策扶持。边远贫困山区农牧民往往认为地是国家的,种什么得由政府来决定。针对这种观念,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效地调动农牧民调整产业的积极性。三是算帐对比。农牧民调结构,求的是效益。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安排专人帮助示范户算收入帐,用亩收入的多少让农牧民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宣传产业、引导农牧民。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规划及目标,用典型引路的方法逐步推广,使边远贫困山区农牧民找到一条产业致富之路,才能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

(3)强化技术支撑。一要抓好科技衔接。加强与西南科技大学等农业院校或省州农科院(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才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二要抓好“科学技术经济”,贫困地区群众的自身努力是解决温饱的根本性决定因素,科技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要向贫困地区项目村输入先进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手段渗透、改造传统产业,使贫困村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作为技术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优势,与扶贫部门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依靠乡村干部、村实施小组,共同为贫困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对扶贫的贡献率。三要抓好“中介经济”。要引导贫困村有一定能力的经营“大户”在本县乃至各大城市建立产品交易中介服务组织,畅通农产品外销渠道,以品牌找市场,以中介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4)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企业(单位)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5)要发现、培养和启用农村能人。农村确实存在一批能人,他们认识问题深刻,事情看得比较长远,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对于新生事物反应敏锐,对种养殖技术熟悉,有的甚至还很精通,对市场也有了解,有的甚至闯荡市场多年,在当地普遍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他们的家境在当地显得比较富裕,这些就是农村能人的标志。我们的产业扶贫需要得到这批农村能人的支持,我们的产业化扶贫政策要使他们看到更大的希望和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我们所设置的产业化扶贫项目要有利于他们带领广大农牧民参与到产业化扶贫中来。要广泛宣传产业化扶贫政策,教育广大农牧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产业化扶贫并不只是给钱给物,而是帮助他们寻找一条走向广阔市场的道路。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做,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

(6)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产品初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初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7)要召回一批学有所成并且在发达地区打拼和训练有素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产业扶贫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贫困地区的创业大军,而这一批学有所成并且训练有素的学生就是这支创业大军的代表和先锋。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富裕文明也是人之常情,广大莘莘学子的这种情怀甚至更浓。我们的产业化扶贫政策要激起他们更加浓厚的思乡情怀,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家乡,并且义无反顾地回来建设家乡。要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要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家乡产业化扶贫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光明前景,要使他们对产业化扶贫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宿感。对于即使人不能回来的心也要招回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他们在技术、信息、市场以及资金等方面对产业扶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总之,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2016、2017、2018、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扶贫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探索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富民的特色产业扶贫开发之路,为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促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农牧民产业化贫困村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