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倾听与传播,在童话教学中育人

2020-12-16司天奇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8期
关键词:范读童话文本

司天奇 (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童话,可读性强,具有叙事性特点,寓意深刻而充满趣味,学生可以从童话阅读中感悟其哲理。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倾听中接受语言和声音的刺激,把握童话故事的叙事线索,增进对童话内容的多维描绘,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与情感。

一、把握文本特点,明确语用方向

小学阶段的新教材在文本类型编排上,加大了童话数量,教材中童话文本近40 篇,除安排于各单元外,还在中低段设置多个童话单元。这种编排结构显示出对童话文体更加重视。同时,童话本身,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编选,要契合每个学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如低年级阶段教材中,以知识性、科普性为主,并融入趣味性、叙事性童话,在篇幅上,故事短小,人物个性简单。进入中年级阶段,教材中童话文体难度有所增加,如情节更加起伏、复杂,人物形象多样。进入高年级,童话以长篇节选为主,阅读难度也逐渐提升。围绕语文要素来看,童话单元主题与识字、阅读、词句、篇章学习紧密关联。如低年级教材中,童话教学更加倾向于识字训练,通过搭设童话语境,便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生字。同时,在朗读方面,以分角色朗读为主,体现对童话人物角色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情节。如在《咕咚》一文中,为什么动物要跟兔子跑?启发学生对童话情节的思考。在二年级教材中,加大了对词句的学习,通过对童话中相关词句的提炼,来把握故事内涵。如《蜘蛛开店》一文中从“河马”“长颈鹿”“蜈蚣”三个词语中,让学生感知童话的趣味。中段童话教学,要突出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延伸复述童话、续编童话内容。在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一文时,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在高年级,童话教学要侧重于对人物关系、故事结构、阅读感受的指导,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来梳理童话文本,指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策略来认识童话文体,把握童话文本的内在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因此,要确立童话教学的语用目标,鼓励学生从童话朗读中,关注口语化训练,适应童话的口述语气,从倾听和传播中领悟童话的哲理与内涵。

二、倾听教师朗读,辨析童话内容

在中低段童话教材中,教师的范读是重要形式,通过范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童话知识,学习和体验阅读方法。但很多教师忽视教师范读,认为应该多由学生进行朗读,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事实上,对文字的认识、理解,阅读是有效的方式。但对于中低段学生,识字量少,对字形、字音、字义把握不清晰。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倾听机会,也让学生能够将文字转换为语音,从听觉参与中获得深刻理解。一方面,教师通过范读童话,学生可以在倾听中展开想象,增进角色代入感,以角色亲历的方式,感受童话内容。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范读,学生们以“小蝌蚪”的角色,跟着老师去找“妈妈”。在范读《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狐狸负责给熊哥哥、熊弟弟分奶酪,它是怎么分的?我们一起为熊兄弟评评理。教师的范读引领,不仅仅是朗读者,更重要的是传播者。通过对童话情节、故事的说明,激发学生的倾听期待,也抓住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特别是教师通过融入自己对童话的理解或看法,让童话阅读更有童趣,更能促进学生去主动倾听。倾听,其目标在于理解童话内容,从倾听中去分辨童话人物、故事情节等。如在范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时,文中出现了很多词语,如“果酱面包”“小鸟的尿布”“绳子”“风筝”等。这些词汇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重音、延长音等方式,给予专门的强调和说明,或者通过不同的语气、手势来进行强化,让学生在倾听时,能够准确辨析其意义。在教师范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渲染的方式,在篇头部分,将语速放慢,将语气放缓。“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很久很久没人住了”,瞬间为学生营造童趣的氛围。另外,根据童话人物、故事发展脉络,让学生在倾听中辨析内在逻辑关系。如在范读《小毛虫》一文时,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具的展示,将“小毛虫”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形态进行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倾听中把握故事脉络。在范读《海的女儿》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板书形式,将故事结构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在范读《牛肚子里的旅行》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停顿,请学生猜测或推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童话教学更具幽默性。

三、触发自我情感,促进深刻理解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更加强调对读者思想、情感的渲染与内化。每一篇童话,其所搭建的文学世界,让学生在倾听中,通过主动思考在头脑中建构童话故事。也就是说,童话本身是“传播体”,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了倾听和欣赏的契机,学生在倾听中,触发自我情感,并对童话内容进行品鉴和评价。童话的呈现,多由想象力来构建。在童话世界,人物的出镜、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独特的想象空间。在教师范读《纸船和风筝》一文时,松鼠生活在山顶,而小熊生活在山脚,两个人物所构成的童话世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接着,纸船顺着河流,漂到了小熊的家,而风筝在天空飘啊飘,飘到了松鼠的家。一个“漂”与另一个“飘”,字不同,义不同,所存在的空间也不同。同样,在范读《宝葫芦的秘密》一文时,宝葫芦,既存在于奶奶的故事中,又存在于王堡的生活里,两个不同的时空,为学生探究宝葫芦的秘密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童话教学,离不开对童话人物的解读。童话中,人物的个性往往是独特的,在语言表现上,以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人物个性更鲜明。在范读《不会叫的狗》一文时,这只狗,“不会叫”是其特点。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不会叫”展开。因为“不会叫”,所以……但是……于是……接着,对于这只狗,它会学很多种叫声。为什么要说它“不会叫”呢?最后,对于狗,必须得“汪汪汪”叫吗?能否有其他叫法?请学生思考,重新构建一个故事结局。童话教学,要激活学生对童话人物的思考与想象,让学生从童话中体会其艺术特色。童话中的言语表达,多以叙述方式来展开故事。当然,对于不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重复、对比等,也是童话语言的特色。在范读《海的女儿》一文时,对于结尾部分,王子的幸福与小人鱼的痛苦,两者在言语表达上是不同的,在朗读时,要把握各自的语气特点。还有,对于人鱼姐姐与小人鱼的对话,也要从语气上进行区分,便于学生从倾听中获得不同的情感,提高学生童话文本的鉴赏能力。另外,在倾听“传播体”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童话内容,展开师生对话,引领学生从倾听中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倾听童话,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鼓励学生从倾听中对童话人物、情节、故事进行评价。如在范读《一块奶酪》一文时,对于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请学生思考,它对奶酪有何想法?是不是也想偷吃奶酪?最终它克制了自己。如何评价它?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童话的深刻体认。

四、展开多维表达,发散语文思维

童话文体的学习,其最终目标在于传播文化。教师带领学生读童话,还要让学生自己去讲童话,从讲童话中体会和辨析童话的艺术魅力。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结合需要,鼓励学生讲童话给同学听,讲童话给家人听,从讲童话到传播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童话,来表达童话,去还原童话故事。在朗读童话时,学生既是朗读者,又是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对童话的朗读,让学生从听与读中,感知童话内容,为传播童话创造基础。如在低段,开展分角色朗读童话,在课堂上扮演童话情景剧,让学生从人物角色、言语对话中,体会鲜活的童话故事。通过聆听《小马过河》一文,教师结合插图,为学生创设复述童话情境,引领学生回忆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故事,从讲故事中促进语言的吸收。同样,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后,教师将文本分为四段,对各段提炼主旨内容,搭建复述框架,便于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来对故事进行复述。在复述中,要把握语言的个性,讲究语速的调节,以适度口语化方式,对童话文本进行二次创作,提升学生言语表达力。讲童话,增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中,人物对话较多,在复述童话时,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转换语言,让童话故事更有吸引力。在讲《漏》一文时,该文言语具有跳跃性,在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适度增加自己的语言,以确保故事讲解更流畅。另外,针对讲童话,不同学段要分类对待。对低年级学生,在讲解童话时,要体现口语化表达;对中高年级学生,童话讲解要逐渐走向书面化表达。对童话的讲解,还要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与理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生成。对童话故事的发展,对结局的设定,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重构。如在讲《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重新构思故事。“你想变成什么?变成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创编新故事。教师要有意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够围绕童话展开多维化表达。

总之,童话教学,要注重对童话的范读,鼓励学生去倾听童话,去思考童话,去感悟童话,去传播童话。童话契合了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也为学生畅游童话世界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范读童话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