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言传身教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2020-12-16潘丹丹江苏南通田家炳中学
潘丹丹 (江苏南通田家炳中学)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不成熟,加之学生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的差异性,德育工作难度大、问题多。班主任在打造优秀班集体过程中,更应该确立德育地位,注重方法的有效性,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有效统整,提升初中生道德素养。德育工作细碎,单纯说教更易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要从言行上,做好行为示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与学生做“朋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明确德育地位,借助生活细节渗透德育
德行的养成是渐进的过程。对于初中生,德育工作要置于重要地位,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将德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德”为人之本,一个人的德行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德育涵盖的方面很多,如荣誉感、责任感、尊严、规范、自律等,也是初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中,不能仅靠课堂,而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实施者,在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也最大。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在育人中的关键地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德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操守。“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上,要先“立德”,再育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要通过渗透民族精神,让学生践行正确的社会礼仪,提高自身德育素养。中学阶段是人格、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德育与智育相比,德育的内容更宽泛,对学生德育考核不宜直观体现。智育,可以围绕教材知识点,渗透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活动,不能“讲起来重要,干起了次要,忙起来不要”。要避免德育工作的空、虚、假问题,要贴近学生心智规律,以情感教育,良好的品行为重点,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目标,将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综合起来,减少口头上的严厉说教,将重心放在生活中的点滴细碎活动上,通过言传身教,来化育学生良好道德育品行。
二、转变德育理念,在活动中落实德育目标和任务
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发挥其积极作用,转变理念,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展开多样的德育活动,与学生平等沟通,赢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从思想上、言行上来感化学生,提高德育成效。一方面,班主任要将德育工作置于首位,依托班级管理,关爱每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平时,要引领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认真对待学习,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另一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学生思想引领,及时发现学生的品德问题,将正确的道德观念融入言行实践中。对于一些班级问题,将之放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讨论,针对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应该怎么做,交流不同的意见,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是非,明白德育价值。如在班级事务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班主任在化解矛盾时,往往会受学生性格特点的影响而造成不当的批评。一个学生性格腼腆,一个学生性格外向,在对矛盾未做细致调查了解前,班主任会将责任归咎于外向的学生,由此加剧师生情感紧张。所以,班主任要在调节矛盾前,对事情的全部经过进行详细了解,要对现场其他学生进行询问,获得更多的客观事实。通过对学生矛盾点的归结,要肯定学生的正确想法,要对不当的言行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从而赢得学生信任。
初中生心理不成熟,易受情绪的干扰而有不当言行。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情感,面对问题,要挖掘问题背后所揭示的心理情绪,帮助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如一些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性格上习惯于被宠爱,不理解感恩与回报。在班级中,不善于与其他学生展开合作,对他人提出过分要求,缺乏合作意识、责任精神。班主任在面对独生子女时,也要善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生活中,列举一些实例,如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卫生,然后让别的学生故意在地上扔垃圾,这时,请学生想一想,自己心理会有哪些想法?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珍惜,内心产生强烈的抱怨。由此,学会换位思考,自己学会主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通过具体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为上,学会理解和感恩。另外,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培养更多的学生助手。班主任是一个人,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很难做到时时处处育人。班主任通过班级“德育小助手”活动,设定德育标准,将自控力强,思想积极,具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学生,选为“德育小助手”,来共同推进班级德育工作。
三、依托主题班会,抓住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引导
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中,要挖掘主题班会的德育价值,通过特定主题的班会,了解和发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行为倾向,对之进行有效疏导,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要体现德育的目标性,要强调对学情的针对性,提高主题班会质量。所谓主题班会,要寓思想教育于班会活动中。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期,他们好奇心强,精力充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富于幻想,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因此,主题班会在形式上要具有多样性,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励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如引入座谈方式,围绕初中生常见思想问题展开讨论;引入主题报告会,以演讲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声的机会;展开社会调查,让更多的初中生能够走进社会,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发挥学生的各自所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组织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依靠学生,组织主题班会;发动学生,推进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活动实施后,班主任要进行全面总结,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归纳主题班会的成效。很多初中生,面对问题,极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不足,难免在判断是非上存在偏激想法。如缺乏客观的评价,对问题的看法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缺乏理性的判断等。班主任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因势利导,要认识到学生的新颖想法,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正向引导。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纾解。如班主任对某两个学生的调换座位给予了批准,之后,有很多学生纷纷提出调换座位的要求,且成绩好的学生调换座位的呼声更高。由此,我们召开“如何看待座位”主题班会,以班会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谈谈自己对换座位的看法。着重梳理几个问题:个人与集体,应该如何平衡?歧视差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何影响?如何看待同学友谊?如果由你当班主任,如何满足每个学生的调换座位要求?你的理想的同桌应该满足要求?通过对座位话题的专门讨论,学生从中认识到班级荣誉感的重要性,体会到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主动要求与成绩差的学生为同桌,与纪律差的学生为同桌,以相互帮携,共同进步。由此,主题班会的实施,借助于班会来抓住学生的思想变化,力争从主题讨论中,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得以升华。
四、拉近师生情感,多措并举来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推进者,但仅凭班主任一人是无法完成班级建设目标的。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在与学生相处时,班主任要“放下”师者尊严,要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师生和谐情感,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讲解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时,不能与道德指导批评相混淆,要对事不对人,分析问题,减少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情绪。班主任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用真情、言语来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在构建良好班风过程中,更要率先垂范,为学生做表率。班主任要加强自身德育素养,要从思想上保持上进心,在言谈举止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良好操守来感化学生,熏染学生。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转变态度,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
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还要发挥家校协同的作用,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如每学期组织家长会,将班风、学风建设向家长传达,赢得家长的支持。借助于微信群,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性沟通。对学生心理及言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班主任不能借助与家长沟通向学生父母打小报告,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承受力。如一些单亲家庭学生自卑、敏感,害怕家访,班主任要了解实情后,多给予学生心理疏导,通过坦诚对话,来化解学生心理疑虑。对于工作繁忙家长,班主任要与家长展开沟通,合作制定教育引领策略,提升德育管理针对性。
总之,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立场,关注学生思想与情感变化,把握恰当时机,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渗透德育方法,提升班级德育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