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点式学习,建构童话本真课堂

2020-12-16王立波江苏连云港市伊芦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支点大象

徐 敏 王立波 (江苏连云港市伊芦中心小学)

支点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支撑学生学会知识的支撑点和关键点。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也不够,他们常常很难自主探究文本的本真特点,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其展开支点式学习,帮助其找到支点,引导其学习。童话故事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幻想和夸张来创设情境,反映生活,并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若将童话教学混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也是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探究人物等,那么就没有把握住童话的本真,教学效果也不好。童话的本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天地万物人格化,因此教学中要围绕这些童话的特点设置支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童话本真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点面结合,发展创新思维

(一)自主探究,评价信息

童话作品解读要求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将其作为支点,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作为支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先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作品如何展现想象,此后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思考作者的想象力是否丰富,并探究如果自己创作的话,会如何体现出创新意识。

《大象的耳朵》就是一篇极其具有想象性的作品,教师围绕其中的想象点设置支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大象为何要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呢?它成功了没有?”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大象看到别人的耳朵都竖着,所以也想让耳朵竖起来。大象最后失败了。”教师再鼓励学生围绕大象的形象进行自主评价:“你喜欢大象这个形象吗?不是说做事情要坚持不懈吗?大象为何放弃了呢?”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深入思考,认识到:“耳朵是否能竖起来,这不是靠努力就能做到的,这是先天的。大象没有模仿别人,它坚持自我,我觉得这也是不错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要创作一个和坚持自我有关的故事,你会如何想象呢?”

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围绕作品的想象性进行评价,最后展开小组讨论,共享相关的信息。在比较、筛选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洞察能力,此时再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自主创作作品,他们的想象力也会更丰富,创新思维能力会提高。

(二)多方联动,拓展资源

在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时还要采用多方联动的方法,将互联网作为支点,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想象的画面,看看和多媒体呈现的画面是否一致。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和其他网友进行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如何看待某童话作品。这样学生一方面能拓展阅读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展开多方联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青蛙卖泥塘》时,教师采用多方联动的方式,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想象童话中展现了怎样的场景,此后再展开自主阅读活动,看看还有哪些和青蛙有关的童话故事。最后组织学生和同伴进行讨论,又或者将自己的看法上传到网络上,和大家分享感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青蛙的故事。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元活动,先提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同伴分享,然后再将问题和自己的感悟输入到网络上,和其他网友互动。在这种多方联动中,学生能激发思维,共同探讨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建构情境,生成实践精神

(一)多边互动,同向共生

童话的特点之一是富有情境性,作者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人物,将花草动物等拟人化。在支点式学习中要利用这一点,利用童话的情境性创设情境,并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增强实践精神。首先要展开多边互动,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展开角色扮演等活动,进入童话情境中。

学习《蜘蛛开店》时教师将情境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尝试演绎蜘蛛的生活,并在实践中体会作品中的形象。教师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讨论人物形象,并进行情节改编。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我们可以将蜘蛛的想法改编成话语,用心理独白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在表演的时候就能更好地体现蜘蛛的形象。”在实践活动后,学生还进行了互动讨论,说说谁演绎的蜘蛛最好,在多元互动中,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更深刻。

在多边互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融入作品中。这样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童话的典型特点。

(二)尊重体验,凸显特质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感悟童话的本质特点。若有条件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读写结合类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融入创作中,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到童话的本质特点。

学习《巨人的花园》时教师以情境为支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和巨人一样,曾经有过孤独痛苦的感觉,谈谈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有学生提出:“妈妈给我买了很贵的玩具,我害怕弄坏,不肯和小伙伴分享,但是自己一个人玩却觉得很没意思。我觉得这和巨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有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交流中,学生将生活体验融入对童话的理解中,充分认识到童话的特点,发现童话就是将人们的生活感悟编写成故事,能起到耐人寻味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更深刻,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童话的独特之处。

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经历作为支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并展开合作交流,倾听他人的看法。这样能让学生渐渐地学会交流、合作,学会自信、独立,在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童话。

三、延伸空间,夯实文化底蕴

(一)整合文化,深化情感

有不少童话故事都耐人寻味,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个特点设定为支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作品中的文化韵味。首先采用文化整合的方法,将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否阐述了相同的道理,蕴藏着同样的情感。这样能收到文化整合的效果,促使学生展开拓展探究。

学习《宝葫芦的秘密》时,教师围绕文化内涵设定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整合,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童话或神话故事中有不少葫芦的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宝葫芦叫一下人的名字就能将人吸进去,而《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则化成了人形,保护了爷爷。”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看看不同的故事中体现了怎样的葫芦,并思考其中是否有共性。学生总结认为:“古人认为葫芦谐音福禄,所以是吉祥的象征,因此不少童话或神话故事中都将其塑造成了能够让人幸福的神器。但是《宝葫芦的秘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告诉人们,光是有这样的宝器还不够,真正的幸福需要靠双手的劳动来争取。”在文化整合中,学生对该童话的内核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结合的方法,看看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领悟什么人生哲理,看看童话故事中如何体现这些道理。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找到支点,促成学生对童话的情感。

(二)渗透文化,滋养生命

语文和文化息息相关,学生的语文必备品格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教师要采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童话故事中的文化感悟点进行辩论等活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反思,看看能给自己什么感悟。这样能起到滋养学生生命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童话作品。

学习《海的女儿》时,教师设置文化支点,引导学生探究小美人鱼的牺牲精神。“小美人鱼最后为何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呢?大家是否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故事呢?”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周围默默地守候,为其付出,不需要他为自己做什么,也不需要他知道自己的心意,只要对方安好就行了。”还有学生提出:“其实,我们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困扰说给我们听,总是保护我们,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我们快乐,而我们却还常常说他们不理解自己。”在这样的互动讨论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

立德树人是童话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童话中蕴藏的文化信息,在支点式学习的辅助下促进人的发展,感受人生的缤纷多彩。

支点式学习十分适合展开童话教学,它能更好地把握童话具有想象性、情境性、富于内涵的特点,能引导学生围绕想象等元素设定支点,激发起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在这样的支点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童话的本质特性,对童话的掌握也会更深刻。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支点大象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研究综述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试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
大象
新组建学院的文化整合与创新
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边界研究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