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MRI 与CT 技术的应用意义探究
2020-12-16庄华
庄 华
(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急诊影像学研究的关键疾病类型之一,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通常是因跌倒、交通事故等意外状况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创伤会使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速率较快,对患者生命安全和预后不利[2]。本研究中,对我院接受诊断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64 例,同时使用MRI 和CT 进行诊断,对两种设备诊断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对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符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的患者64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意识与精神均正常。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的有32 例,因高处跌落导致颅脑损伤的有15 例,因跌倒导致颅脑损伤的有8 例。因打击导致颅脑损伤的有7 例,其他意外因素导致颅脑损伤的有2 例。其中,男37 例,女27 例;年龄为11 ~53 岁,平均年龄为(31.3±5.3)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检查方式为CT 和MRI,对检查与诊断方式均无异议。
1.2 方法
由专业技师对所有患者进行CT 检查和MRI 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CT 检查:使用的仪器型号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Sensation 64 螺旋CT 扫描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检测参数如下:对患者行常规轴位扫描。层厚和层距在8.5mm。
MRI 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具体项目包括T1WI 矢状位,TE12ms,TR500ms 及T2WI 矢状位,TE128ms,横轴位TR400ms。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使用MRI 和CT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皮软组织损伤和颅骨骨折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仪器的检查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 处理相关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n(%)和(±s)描述,组间经χ2和t检验,P<0.05 时,具有可比意义。
2 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CT 检查的结果中,认定为粉碎性骨折占比34.38%(22/64),颅缝分离为26.56%(17/64)、生长性骨折为1.56%(1/64);采用MRI 检查结果认定是碎性骨折占比23.44%(15/64),颅缝分离为20.31%(13/64)、生长性骨折为0.00%(0/64),差异显著(χ2=4.5176,P=0.0335);使用CT 检查确诊为头皮软组织损伤的概率是4.69%(3/64);使用MRI 检查结果是15.63%(10/6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1953,P=0.0405)。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最佳手段。CT 检查具有便捷迅速,无条件限制等优点,对患病初期进行鉴别和诊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但CT 难以对未出血的损伤患者出现的病变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这时,可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患者进行检测,可对存在皮下异物的患者给予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对颅骨骨折患者使用CT 进行检查能够直观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骨缝和骨折线之间存在分离,对颅缝分离和骨折敏感度较强。MRI 则对骨折敏感度较低。若患者脑实质与血管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原发性出血病变,则可以考虑使用MRI 进行检查,可以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因而,在对经CGS 评分判断为轻度意识暂失和轻度头疼患者进行检查时,最好同时使用CT 和MRI 进行检测[4]。在对颅骨骨折患者辨别和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可根据间接征象对患者颅骨分离程度进行区分;判断患者血肿情况是属于硬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时,可根据患者血肿范围及病灶大小,是否是梭形,是否跨越颅骨缝隙,边缘是否平滑,内板下新月内板下新月是否正常等进行判断;可使用不同序列对患者血肿成分和病变程度进行判断[5]。本次研究中,所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患者均接受了MRI 和CT 检查,结果表明CT对于颅骨骨折的判断效果显著好于MRI(P<0.05),但对于皮软组织损伤情况,MRI 的检查效果显著好于CT(P<0.05)。再一次验证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检查时同时使用CT 和MRI 可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患者诊断时,可考虑同时使用CT 和MRI 对患者进行检查以取得最佳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