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副结核病4 年监测调查与分析
2020-12-15赵海明娄立稳肖梓凡
文/赵海明 娄立稳 孙 航 肖梓凡
(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密云综合试验站)
奶牛副结核病为B类疫病,是典型的慢性传染病,幼年牛最易感。该病会影响奶牛消化吸收等功能,导致病牛机体消瘦,影响其生产性能,阳性牛终身产奶量比正常牛减少4 000 kg/头,会给养殖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与其他腹泻疾病相似,且尚无有效疫苗。近年来随着与世界先进奶牛养殖国家的交往合作,我国奶牛事业发展迅猛,逐步拉近了与先进水平的距离,但仍需补齐“短板”,其中,奶牛副结核病的综合防治越来越受到奶牛场的高度重视。
为防控奶牛副结核病,某规模化奶牛场与北京奶牛创新团队及明日达(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简称“明日达公司”)合作,开展了奶牛副结核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控。主要针对犊牛易感的特性,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切断感染途径;针对泌乳牛则通过使用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每年对泌乳牛开展采血检测,通过监控及时淘汰临床阳性牛,减少交叉感染,在最小程度减少奶牛场经济损失的前提下,使该场的抗体阳性比例逐步控制在较低水平,保障牛群健康,提高产奶水平。
表1 奶牛副结核采血检测结果
1 奶牛场基本情况
该场成立于2001年9月,占地60 亩,起始10 头牛,2011年已发展到380 头牛。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全群808 头、泌乳牛305 头、干奶牛75 头、后备牛298头、犊牛130头。2019年奶牛单产达到12 800 kg/头。该场为北京奶牛创新团队示范场。
2 监测方案
2.1 采血
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出现临床症状时间晚,每年春季对所有泌乳牛,尾根静脉采血5 mL,青年牛及后备牛不采血。
2.2 送检
血样送明日达公司,使用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
2.3 结果判定
通过样品的光密度值与阳性对照光密度的平均值相比较(S/P)而得出。S/P≤45,为阴性;55>S/P>45,疑似;S/P≥55,阳性。
2.4 测试结果反馈
明日达公司将检测的结果通过邮件发送给奶牛场场长。
2.5 措施
2.5.1 阳性牛的管理
阳性牛佩戴特殊耳标区别其他健康牛,加强区分管理;阳性牛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临床腹泻症状即刻淘汰。在出现繁殖障碍等情况时,优先主动淘汰阳性牛;阳性牛产犊使用独立产房,产后立刻消毒,且初乳要废弃,不得饲喂犊牛;为预防胚胎传播该病,连续2 次检测为阳性的牛只禁止配种,产犊后及时淘汰。
2.5.2 犊牛的管理
所有阳性牛所产犊牛,出生后即刻与母牛分离单独饲养;犊牛所吃初乳、常乳均取自阴性健康牛,且全部经过巴氏消毒。
3 副结核检测结果及分析
3.1 副结核采血检测结果
副结核采血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 可以看出,奶牛副结核阳性比例最高为16.61%,最低为9.40%;与疑似合计最高为23.89%,最低为11.28%。由于副结核病程长、感染阶段不同,单次ELISA检测的准确度在60%左右,如果阳性率超过10%,根据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议,每年可检测2次。所以,重复检测才能得出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3.2 阳性牛淘汰情况
通过给阳性牛佩戴特殊耳标,截止到第四次检测结束,对2017—2020年,共77 头检测阳性牛或疑似阳性牛在饲养过程中淘汰的原因进行统计(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淘汰的主要原因为疾病和繁殖问题,占77.92%;临床出现副结核症状淘汰的仅占5.19%;连续检测阳性的禁配牛只占5.19%。说明感染副结核的牛只临床表现较少,大部分为隐形感染。
表2 淘汰原因统计
表3 2016—2020 年月产奶量分析(kg/头·天)
4 对牛奶产量的影响
通过连续追踪该场2016年1月—2020年6月的奶牛生产测定(DHI)分析报告,总结了每月的平均产奶量,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从2017年起,该场每月的产奶量均高于2016年同期。除2018年10—12月,期间因更换饲料导致低于2017年同期;2020年6月因换饲青贮导致低于2019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高于上一年同期。
5 结论
5.1 从监测阳性结果反复及检测4 年后阳性牛及疑似阳性牛感染23.89%的比例看,临床实践中奶牛副结核病的监测及综合防控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对泌乳牛进行持续监测,同时对阳性牛、犊牛以及环境卫生消毒方面须有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
5.2 奶牛场在持续监测、主动加强淘汰阳性牛和加强管理的综合作用下,对奶牛的生产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日产奶量从监测前32.28 kg/头·天增加到41.83 kg/头·天,提高29.58%,年均增长7.40%。提高牛群的生产成绩,就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这也说明制约生产的“短板”越少,生产水平越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