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路径

2020-12-15

关键词:亲和力教育者育人

沈 光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以从分析其构成要素入手,综合考虑新时代内外部条件,找到提升出路,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六个要素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教育者可以表现为个体形式,如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老师、就业指导老师、资助工作老师等;也可以表现为群体形式,如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社团、心理咨询教研室、资助办公室等。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因为耦合了其他要素而掌握着主导权,通过创建一定的教育环境、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启发其对教育目标达成共识。成功的教育者往往在人格魅力、理论魅力、能力魅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教育对象的肯定和信赖,在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具备理论优化创新能力和理论表述通俗转换能力上占据理论高地与话语优势[1],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2.教育对象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表现出主客体一致性,作为客体时使得教育者实施教育成为可能,而作为主体时又使得教育过程得以循环和传承。教育对象亲和力也呈现出主客体同一性,作为客体时表现为对于主体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愿,作为主体时则表现则为相应的知识储备和传播能力。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亲和力,就必须强化教育对象的自主判断力,让其自愿、自发、自觉地向教育者靠拢,有意识地接受和内化价值导向,将来自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作为自我发展的需求,通过需求导向

提供意识动机进而达成亲和力感染,使知识传授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共同构建精神家园。[2]

3.教育目标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的政治品德和思想素质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教育目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判断尺度。实现教育目标亲和力的前提是考察目标本身是否具有价值正当性,如果目标是正确的就存在价值驱动,反之则无法产生积极效果。有价值的目标不仅能够自发产生亲和力,还能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一对主客体起到有效吸引和积极调动的作用。

4.教育内容亲和力。教育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具体化为教育内容。通过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互动规律的观察与把握,具有亲和力的教育内容应当提高针对性、时代性和人文性[3],体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征,努力实现因材施教。从提升亲和力角度把握,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注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所谓合目的性,就是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政治属性,侧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等教育;所谓合规律性,就是要强调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顺应历史发展,合理借力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传播载体,努力构建易于教育对象认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5.教育方法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是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时所选择的方法表现出的和谐亲切、更容易接受的力量。在我国高校办学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教育法、灌输教育法、示范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等诸多教育方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构建了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为一体的“十大育人体系”,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实现“三全育人”,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全面升级,更为提升教育方法亲和力提供了更多空间。

6.教育环境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的核心要义在于,教育者结合其他要素,通过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构造特定情境让教育对象直观地、逐步地认同教育内容,从而不断产生和谐感、亲近感,最终完成教育目标。教育环境亲和力源自亲和力诸多构成要素的同一性,当这些要素达到高度一致性时,对教育对象的作用必然是积极的、正向的、有价值的。

二、限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发挥的内外部突出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层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欠缺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个大变局,是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全球化进程之变、科技与产业之变、全球治理之变。在这个大变局中,高校始终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然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却显得相对滞后,部分高校仍然拘泥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学话语对学生话语关照程度不够[4],教师与学生交流中存在话语壁垒现象,阻滞了思想传递和沟通,导致教育者权威性不断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新的实践教学方式逐渐增多,但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立足于世界发展的宏观大局与历史洪流中,我国已逐渐迈入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公信力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信心更加坚定,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助力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作为。为了减少西方文化场域的渗透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自觉树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在主动中把握主导;要掌握因势利导的规律,自觉践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针对性、有效性;要以身作则,自觉坚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思想,把高尚师德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2.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思政人员力量相对单薄之间的矛盾。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注重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然而,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人员在“量”与“质”两个方面都供给不足。从“量”上来看,思政人员的相对数量明显不足。2017年,国家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思政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配备标准,以保证这两大群体的匹配数量,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对完成思政工作产生一定冲击。从“质”上来看,由于部分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站位不清晰、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没有把“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致使思政人员和思政团队的业务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不大。在以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为媒介的互联网时代,西方多元文化传播更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高度复杂性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不确定性随之增加。概括起来说,思政人员“量”和“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亲和力的实现与提升。

3.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相对单一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的多元需要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凸显。在新时代语境中,更加重视与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就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5]如今,大学生对于未来有着较高的精神和物质追求,日渐增强的个体话语力量推动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单边走向多元。然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人的需求,部分学生过分强调个人的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一些个性追求试图突破社会理性而导致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格格不入。面对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方法手段却相对单一或趋同。一方面,针对不合理需求无法进行有效管控,教育场景的有限性难以覆盖无边界的网络空间,纠错能力的不足往往隔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贯彻与传导,显性教育乏力又难以遏制抵消多元文化的隐性渗透;另一方面,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很难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很难匹配学生的生活场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灌输性与启发性、实践性与多样性尚不能完全磨合统一,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教育亲和力的实现和提升。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

综合分析新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制约亲和力发挥的三个主要矛盾,高校应当综合施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注重多元育人的协同性。六个要素的内在逻辑性和内外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亲和力的提升首先要注重协同规划。一是在思想意识上强调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六个相互作用要素的结晶,而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要素简单相加的产物。亲和力是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互动中得以体现的,教育者通过选择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方法、创设具备亲和力的教育环境,把教育目标具体化为教育内容,从而完成教育任务。协同意识应当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教育者队伍建设、教育对象培养、教育目标设定、教育内容细化、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环境优化都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把握和规划,而绝不仅仅是教育者单一因素所能解决的。二是在体制机制设计上强调协同性。高校党委、行政及其职能部门要把协同意识具体化为政策导向和具体条款,从制度设计上保证六个要素同时得到提升。应当以“三全育人”为遵循,结合自身实际搭建“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十大育人载体的育人功能。如思政课教师应当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发课程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辅导员应当协同教师、管理干部、后勤人员等,发挥他们独特的育人资源优势,共同承担育人任务;组织部门应当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培训体现育人功能等。三是在效果评估检验上强调协同性。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注重对某一元素的考核,如对专职辅导员的考核,一般会考虑学生获奖率、考试通过率、就业率、违纪率等指标,一些高校还会把升学率纳入考核,这种考核的本质在于把对思政系统的考核变成对辅导员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在新时代,高校应当构建大思政格局,构建针对“十大育人体系”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每一种要素的效果,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考核结果令人信服,从而调动各元素提升亲和力的积极性。

2.突出教育者育人的主体性。教育者因为耦合了其他要素而在教育实践中掌握着主导权,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点,培养优秀的思政教育人才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一是要提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品德亲和力的感染活动,其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教育主体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和实践程度。人格魅力体现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基于教育主体自身人格所建立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自觉践行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激发教育客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间接作用是一种精神状态,教育主体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唤起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二是要提升教育者的理论魅力。理论魅力指的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实现亲和力所应该具备的相关理论准备。教育者的理论魅力一方面指的是理论能否遵循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这就要求教育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条件、具体环境和实施要求有着深厚的理论储备。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意识传播的实际运用,最重要的是理论是否彻底、能否服人,能否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帮助教育对象实践并取得成效。教育者的理论魅力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知识储备、理清理论的内在逻辑等逐步养成和激发。三是要提升教育者的能力魅力。能力魅力是指教育者在学科理论和人格素质具备的情况下,将潜在的、准备充足的思想政治形态落实于受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提升能力魅力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把握教育内容的尺度,选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利用好教育环境,从而完成教育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落实宣传和鼓动工作,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果社会主义的任务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就必须将制定理论的工作和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融为一体。

3.注重育人模式的针对性。身处新时代,教育对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手机获取外界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亲和力,就要正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育人原则。高校要重视主渠道主课堂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授,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辅导员可通过班会、思辨会、学习会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正能量。二是建立多载体多渠道的传播体系。高校应当结合新时代特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借助科技创新来拓展媒体阵营,注重创新和融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手机、微信等新载体、新媒介作为新平台、新窗口,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育无缝对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多载体多渠道的传播体系建设更突显显性教育和隐形渗透的融合,增加了教育的可塑性和粘性,进而提升了教育亲和力。三是了解掌握教育对象的成长成才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讲,政治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时代在变革,社会在进步,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较以前有了不同的教育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朝气蓬勃的“00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思维活跃多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属于逐渐稳定的过渡状态阶段,是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成长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了解每个学生以做到因材施教,细化教育方案,满足他们对教育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育者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品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