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12-15魏吉英张爱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胸部胸腔支原体

魏吉英,张爱亲

(阳信县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18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现代小儿群体中常见病,且进展尤为迅速,若未及时救治则会演变为其他重症并发症,对患儿器官功能和系统造成损伤。即在患儿发病时,应立即到院就诊,在精准明确病情诱因和进展的同时,施以最佳救治方案,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临床诊断方式的作用[1]。本课题产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时段内诊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00例,探讨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产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时段内诊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00例。在10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54:46;年龄最高值为10岁,最低值为1岁,平均数为(6.33±2.58)岁;病程最长为20d,最短为4d,平均数为(11.27±1.81)d。入选标准: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个别情况下还伴有胸闷、胸痛;检查前向患儿、家属明确胸部X线和CT检查的必要性、流程及注意事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症感染者;诸多原因终止本研究者;合并器质性功能病变者、心肺功能障碍者、全身性病症;排除由感冒、哮喘和支气管炎等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不健全,无监护人、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胸部X线:取X线机(美国GE公司,靶距为100~160cm),对患儿施行胸部正侧位摄影检查,而曝光条件则是由患儿自身状况决定[2]。

CT:借助64排螺旋CT机的使用,对患儿施行胸部检查。协助患儿保持仰卧位,指导其正确深呼吸,于屏气条件下完成扫描。参数为:层厚在5mm,电流和电压分别为80~160mA、120kV;螺距在1.20;扫描时间可控制在1秒;纵膈窗和肺窗分别为W450:L45、W1000:L2500。扫描位置由肺尖处直至横膈处,探查病灶状况,即分布范围、密度、形态、病灶点等,必要时于平扫结束时进一步行增强CT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须在家属陪同下完成检查,若患儿配合度较差则可使用3%水合氯醛辅助检查[3]。

1.3 观察指标

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再整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内容,评估患儿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患儿检查方式准确率

胸部X线检查方式准确率为89.00%(89/100),CT检查方式准确率为97.00%(97/1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χ2=4.9155,P=0.0266)。

2.2 影像学特征

无论是胸部X线,还是CT检查均可见肺组织实质或间质性病变,但X线表现多为间质浸润型,伴有肺纹理增粗和增多的现象,且边缘模糊,但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腺泡型或混合型;CT表现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儿科诊疗中常见性、高发性病症,作为呼吸系统多发病的代表,对患儿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会造成极大影响。常规情况下,支原体感染潜伏期在8~35d,且患儿感染症状各不相同,多见发热厌食、畏寒头痛、咳嗽和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状况,体温约为37~41℃,诸多情况下均在39℃以上,且伴有张弛性或持续性发热,若为婴儿则会表现为喘鸣、呼吸困难,较为严重时则会诱发肺不张、胸腔积液和纵隔积气等征象。原因为:该病是因支原体感染导致的,隶属于肺炎常见类型,于发病期间患儿会表现为多器官累及性损伤,甚至还会阻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报道显示,支原体感染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导,由于小儿肺泡组织含量较少,且在弹性纤维尚未成熟的前提下,一旦在支气管管道处为病原体、毒性等微生物吸附,就必将会促进代谢产物释放,从而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若想要得到完善的诊治,则应在整合临床经验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正确的检查方式明确诊断。例如:X线检查,可明确支原体感染早起症状反应,虽检出率较高,但难以对隐匿病灶点、组织予以筛查,继而面临漏诊和误诊的风险;CT检查则为诸多疾病常见检查方式,呈现无创性优势,能够在精准探查病灶形态、部位的同时,评估其累及程度,从而为后续肺部疾病的诊断创造条件[4-5]。

此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多是以呼吸道上皮组织损伤症状为主,使之在加快生长因子、炎性介质、细胞因子释放的前提下,诱发IgE(免疫球蛋白)。随着神经调节机制的出现,是机体免疫系统面临紊乱问题,而也在某种层面上决定CT检查的地位。部分学者研究表明,若为单侧肺部病变,则会进展为实质性浸润性改变,且在管壁增厚的前提下,出现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等问题。但在具体情况下,患儿不仅会出现肺叶病理性变化,还伴有不同程度胸腔脏器病变,即在检查期间应联合患儿症状表现、CT影像学图像,共同完成疾病诊断检查工作。本课题可知,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胸部X线检查方式准确率为89.00%,CT检查方式为97.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而在影像学特征中,均可见肺组织实质性病变,但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伴有肺纹理增粗和增多的现象,且边缘模糊,但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腺泡型或混合型;CT表现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个别患儿则表现为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综上,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T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依据其影像学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胸部胸腔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