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荷兰豆丰产栽培技术
2020-12-15张绍彩
张绍彩
(禄丰县碧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禄丰651204)
荷兰豆为半耐寒蔬菜,不耐热。4℃时种子开始缓慢发芽,在16~18℃时4~6d可出苗。幼苗可耐-6℃低温,茎蔓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结荚期适温为15~18℃,超过26℃产量和品质降低。结荚期要求长日照和较低的温度,忌高温。
1 品种选择
常用的品种:吉祥荷兰豆、美满荷兰豆、四季双收荷兰豆、鸿翔粉红荷兰豆、绿霸荷兰豆、888粉红花软荚荷兰豆。
2 土壤选择及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红土最好,由于荷兰豆不耐湿,凡排水不良的地块不适合种植。荷兰豆不适宜在强酸性土壤中栽培,土壤过酸,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降低固氮能力,从而影响荷兰豆生长,可适当施生石灰1200~1500kg/hm2。前作收获后,先清除田间的枯枝、残叶、残根及各种杂草。深挖晒垡,施腐熟农家肥30~45t/hm2,翻犁整平地块,再理墒开沟。
3 种植规格
1.2 m包沟开墒,墒宽80cm,沟宽40cm,深沟高墒种植单行,浅沟条播。条沟开好后,施复合肥(N∶P∶K=15 ∶15 ∶15)750kg/hm2、普钙 750kg/hm2,为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以保证苗齐,可用50%辛硫磷45kg/hm2与肥料拌匀后一并撒施入条沟内,为避免烧苗,用锄头锄地一次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再播种。播种量 45~60kg/hm2,株距 5cm 播种 3粒,覆土 2cm,以浇水不露种为宜。
4 播种时间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市场供求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最佳时期春季露地栽培3月中下旬播种,秋季露地栽培6月下旬播种。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除草
播种后8~10d开始出苗。出苗后要及时喷药防虫,可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 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 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防治。豌豆主根发育早而迅速,当有2片真叶时,主根已伸长达15cm,此时为了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应结合除草浅锄1次,第2次在爬蔓之前要中耕清沟土培于植株茎基部,以促进不定根的发生。中耕要浅,以不伤根系为度,封行上架后停止中耕除草、进入开花期严禁除草。
5.2 水的管理
豌豆苗期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浇水多易烂根死苗。如无雨天气,可每7d浇水1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达60%左右。开花结荚期可加大浇水量,每5d浇水1次,浇水必须在初花前进行。
5.3 肥的管理
根据豌豆的生理特性,要施足基肥,少施追花肥,重施结荚肥。结荚肥一般施2次,第1次施肥在结荚初期,用复合肥300kg/hm2兑水浇施,为了防止根腐病,在浇肥时兑乙蒜素一起浇施。第2次施肥在第1次摘豆后,施复合肥375kg/hm2。为了增强抗病力,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可喷施磷酸二氢钾1500g/hm2,提高坐荚率,以达高产的目的。开花结荚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和荚果生长,延长收获期,提高产量。
5.4 引蔓搭架
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增加开花结荚率。当豆苗进入抽蔓期就及时人工绑扎,引蔓上架,防止倒伏。也就是豆苗长到10~15cm高时,及时进行搭架,以利于豌豆生长,如搭架时间过晚,豌豆无向上生长所需的牵引物,茎秆容易倒在地上与土壤接触,造成茎秆感病导致豌豆茎秆死亡。搭架采用长2.5m、直径3~5cm的木杆,插在种植沟的两端,木杆入土深30~40cm,一般2m栽1根木杆为宜,上端用细铁丝拉紧,然后用细棉线缠绕在豌豆茎秆上牵引到细铁丝上,以利于豌豆上搭。当豌豆长到70cm左右,这时由于豌豆产生分枝,容易迭落倒地上,影响豌豆生长,这时要在木杆的中间部份再横拉1条细铁丝防治倒伏(围线)。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豌豆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根腐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豆秆蝇、豆荚螟、蚜虫。潮湿环境易促发根腐病或锈病,花荚期易发生白粉病、锈病,易受蚜虫和豆杆蝇的危害,应特别注意提前防治。
6.1 病害
6.1.1 白粉病
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豌豆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多发生在开花结荚期。叶面初期出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粉斑,相互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以后蔓延到茎、荚。严重时叶片、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在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大条件下易发病。此外,通风较差、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偏施氮肥时易加重危害,雨季不利此病流行,但天气干旱时,该病仍可严重发生。预防时可用20%三唑酮1000倍液或咪鲜胺1000~1500倍液或百菌清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星丹或44%三唑酮交替使用;严重时用多宝或秀泽或阿米乐发交替使用,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
6.1.2 根腐病
由豌豆腐皮镰孢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根部或根茎部,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先黄,并向上发展,致全株发黄枯萎,主根部分变黑,纵剖病根,维管束变褐色或红褐色,发病严重的其基部缢缩或凹陷变褐,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矮化,叶小色淡绿,荚数大减或籽粒秕瘦,产量降低,重则开花后大量枯死,致使全田一片枯黄,甚至绝收。豌豆根腐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开花期染病多。该病菌为土传真菌,可经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传播蔓延,发病适温为24~33℃,干旱年份以及连作地发病重。发病初期,用乙蒜素+好样+领先+根腐康+精甲噁霉灵淋根或灌根,每隔3d淋灌1次,连续淋灌2次。
6.1.3 褐斑病
主要危害豌豆叶、茎、荚等,以叶片病斑为常见。叶片病斑近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茎、荚上病斑褐色至深褐色,稍下陷。后期,各患部斑面呈现小黑粒病征。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以分孢器内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雨水溅射而传播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病菌生长适温为15~26℃,喜高温高湿,温暖(15~26℃)而多雨高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发病时用60%苯醚甲环唑+鲜点或20%咪鲜胺或80%大生防治,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
6.1.4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小圆斑,稍后隆起,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茎上病症与叶片相似。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多雨季节发病重。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品种及播种期等有密切关系。尤其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或反季节栽培的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发病初期用星丹或44%三唑酮交替使用;严重时用多宝或秀泽或阿米乐发交替使用,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
6.1.5 荷兰豆芽枯病
该病又称湿腐病、烂头病,主要危害株端2~5cm幼嫩部位,初呈水渍状,在高湿或叶面结露条件下迅速扩展,呈湿腐状腐烂,致茎部折曲;干燥条件下或阳光充足,腐烂部位干枯倒挂在茎顶,夜间随温度下降湿度升高,病部又呈湿腐状。荚染病,荚的下端蒂部先染病,初呈灰褐色湿腐状,后病荚四周长有直立的灰白色茸毛状霉层,中间夹有黑色大头针状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豆荚逐渐枯黄,病荚由蒂部向荚柄扩展,湿度大时可见许多半荚长有灰白色茸毛半枯黄的荷兰豆,健部仍保持绿色。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黄瓜的花和幼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开花至幼荚期开始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防治2~3次。采收前10d停止用药。
6.2 虫害
6.2.1 豆秆蝇
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造成茎秆中空,从而影响水分及养分的输送,使植株逐渐枯死。注意以苗期作为防治重点。可用灭蝇胺、1.8%爱福丁乳油2500~3000倍液,1.8%虫螨光 2000~2500倍液,25%斑潜净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
6.2.2 豆荚螟
以幼虫危害叶、花、荚,常卷叶危害或蛀食花与荚,选成落花落荚,严重受害时,蛀荚率达70%以上。防治豆荚螟在初花期可选用48%乐斯本5g加海正灭灵5g,或用辛硫磷25g加敌杀死6ml兑水15 kg喷雾;结荚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bt生物农药吡虫啉、阿维菌素、巨功进行防治,下雨时加奇功,可防止药液流失,起到保护作用。始花期和盛花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重点喷施花、蕾、嫩荚密集部位。
6.2.3 蚜虫
叶片受害后变黄,向背面扭曲,植株生长不良,影响结夹,最后干枯死亡。此外,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害虫,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污。可用24%万灵水剂2500倍液、5%快杀敌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一种,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7 适时采收
食荚者当嫩荚充分长大,但籽粒还没饱满时即可采摘。一般在开花后10d左右嫩荚充分肥大,但籽粒没饱满,颜色鲜绿即可从基部采收嫩荚。采收用剪刀从豌豆豆柄处剪摘,尽可能保留豆荚上的粉,以提高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