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水稻、花生水旱轮作两年三熟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2020-12-15王新早

耕作与栽培 2020年4期
关键词:秧龄花生小麦

王新早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赣榆 222100)

赣榆区地处江苏省最北部,属温带海洋气候,温光资源丰富,雨水调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丘陵山区为小麦、玉米或花生一年两熟区,东部平原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区。全区年种植小麦3.7万hm2,水稻2.7万hm2,玉米0.73万hm2,春、夏花生1.7万hm2,由于常年连作重茬,化肥、农药用量大,残留多,土壤环境恶化,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农作物产量、品质很难提升,生产效益逐年降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供给侧结构调整,近年逐步试验、示范、推广了西部丘陵山区小麦、玉米、花生,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春花生两年三熟种植模式,集成了一套绿色循环可再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将这一模式介绍如下。

1 两年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

1.1 有利于小麦适期早播

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春花生一般9月中旬收获,茬口早,有利于小麦适期适墒早播,精量半精量播种,一播全苗,延长生育期,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花生茬小麦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比稻茬麦早播20~30 d,产量提高150~200 kg/667 m2。

1.2 有利于培肥地力

花生为豆科作物,可通过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含氮量,培肥地力;小麦收获后冬季休闲冬耕,可以减少土壤作业,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少肥水流失,降低越冬病、虫、草基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粮油品质,保护环境。

1.3 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

春花生一般4月20—30日播种,起垄覆膜,9月10—20日收获,全生育期140 d以上,较一年两熟夏花生生育期增加30~35 d,有利于推广中晚熟、大果型、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一般可每667 m2增产荚果100 kg以上,出米率,出油率提高5%以上。

1.4 有利于花生病虫草害防治

花生青枯病是通过土壤、种子传播的恶性细菌性病害,传统花生产区由于常年旱作重茬,发生逐年加重,部分发生严重的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目前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水旱轮作;同时,水旱轮作、冬耕冻垡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蛴螬、金针虫等害虫和水旱杂草的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提高产量。

1.5 成本低、效益好

据调查,一年两熟改两年三熟后,平均每667 m2少用化肥、农药290元,机耕机收费130元,减少用工350元,而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由415 kg提高到610 kg,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由610 kg提高到690 kg,花生单位面积产量由278 kg提高到389 kg;麦玉、麦稻一年两熟平均产值每年2 185.5元,去除成本1 560元,效益625.5元/667 m2,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平均产值每年2 622.2元,去除成本1 180元,效益1 442.2元/667 m2,两年三熟比一年两熟每667 m2增加经济效益816.7元。

1.6 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

近年,由于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一年两熟改两年三熟后,少种一季作物,减少用工5个,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变了农村的收入结构,特别是冬季休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小 麦

主要应用高产大穗型品种济麦22、淮麦33。通过选种、晒种,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苗期病、虫、草害,达到一播全苗壮苗;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选用6%戊唑醇(立克秀)种衣剂拌种,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拌种;也可同时进行化控制剂拌种。每667 m2增施农家肥1~2方,适当降低化肥用量,有机复合肥或N/P/K 3个15%复合肥可施50~60 kg/667 m2, 10月10日左右播种,每667 m2播量8~10 kg,冬前用5%唑啉草酯EC-160 mL化学防治单双子叶杂草,年后小麦拔节后及时喷施三唑酮、粉锈宁、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等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重施拔节肥,追施尿素15 kg/667 m2,根外喷施微量元素,6月10-15日收获;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培肥土壤肥力。

2.2 水 稻

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选用高产大穗型品种连粳11号、宁粳4号, 播前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减少种皮带病,提高发芽率、整齐度。药剂浸种用25%氰烯菌脂悬浮剂3 g+25%吡虫啉悬浮剂(先净)4 g兑清水6~7.5 kg,浸稻种4~5 kg,浸种48 h,能有效防治恶苗病、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药剂拌种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10 mL加水150~200 mL搅拌包衣稻种4~5 kg,可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严格按照配方所需剂量、水量及时间浸种,药液要淹没种子,避免阳光照射;浸种期间一天翻(搅)一次。浸种后不用冲洗,直接催芽播种。

适期播种栽插,合理密植:根据不同的稻作方式确定适宜播期;湿润育秧、肥床旱育秧5月10日前后落谷,抛秧、钵苗机插秧5月15—18日落谷,机插秧根据栽插时间确定播期,一般在5月25—6月初落谷。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 肥床旱育秧一般秧龄在30~40 d,叶龄5~8叶;机插秧育秧一般秧龄16~20 d,叶龄3~4叶,苗高12~17 cm,成苗2株/cm2左右,苗挺叶绿,无病虫危害,株白根数10条以上,盘结牢固,提起不散,带土厚度2.0~2.5 cm。“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要根据适宜移栽秧龄大小,科学安排移栽期,及早做好茬口衔接,毯苗机插多在3~4叶期移栽,秧龄16~20 d;人工栽插中苗在6叶左右,秧龄30~33 d;抛秧在4~5叶期抛栽,秧龄22~25 d;易出现超龄的秧苗,可通过控制肥水、施用多效唑等延缓其生育进程,减少超秧龄移栽。要根据品种分蘖特性、秧苗质量、栽插时间等,合理调整栽插基本苗,机插常规粳稻一般1.8~1.9万穴/667 m2,每穴4~5苗,基本苗7万~9万;杂交粳稻一般1.5万~1.6万穴/667 m2,每穴2~3苗,基本苗4万~4.5万;手栽常规粳稻行距23~26 cm,株距13~15 cm,基本茎蘖苗9万~9.5万/667 m2,抛栽稻要求以苗定盘(每667 m2抛栽561孔秧盘40盘、434孔秧盘50盘),1.8万~1.9万穴/667 m2,基本苗7万~8万/667 m2,浅水高抛、匀抛;适期栽插、分蘖性偏强的品种基本苗适当减少,栽期延迟、分蘖性偏弱的品种基本苗要酌情增加。

科学施肥,化控促蘖:肥料施用上,要施足基肥,活棵后早施分蘖肥,机插稻分蘖肥分2次施用,栽后5~6 d施用尿素5 kg/667 m2,栽后12~13 d施用尿素10 kg/667 m2;手栽、抛栽稻分蘖肥在移栽后6 d左右施用,施用尿素10 kg/667 m2。秸秆还田多的田块,适当增施尿素4~5 kg。在秧苗1叶1心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粉150 g,按1∶(700~800)倍兑水均匀喷雾控苗促蘖(切勿多喷、重喷)。依据水稻苗情及田间肥力状况,适时适量重施穗肥,高产田块促花肥在穗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群体茎蘖规模下降、叶色褪淡落黄(倒4叶叶色明显浅于倒3叶,叶龄余数4.0左右)时施用,大田一般在叶龄余数3.5~3.0时施用;粳稻促花肥用尿素10 kg/667 m2左右+氯化钾5~7 kg/667 m2;杂交中籼稻保花肥可用尿素8~10 kg/667 m2;粳稻的保花肥的施用时间应掌握在促花肥施用后10~15 d因苗适量施用,用尿素5~7 kg/667 m2;秸秆还田和前期氮肥使用较多的田块,后期穗肥要酌情减少;追肥前,灌水3~5 cm深,堵好上下水口,均匀撒施,4~5 d后再转为正常管理;遇阴雨连绵天,生长过旺的稻田可不追施穗肥。

精细整地,合理灌水: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整田,秸杆还田田块在耕翻后要及时上水沤田,秸杆软化后用秸杆还田机一次性耕整埋茬耘田,待土壤沉实后栽插;栽插整地要达到田平、泥软、肥匀,每田高低差在3 cm以内,田面无杂草杂物,土壤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机插田块整平后要适度沉实1~2 d,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时栽插。机插稻、抛秧稻“薄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活棵返青期间歇浅水湿润灌溉,立苗后薄水灌溉,适当露田通气促根;手栽稻返青期要灌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促根促蘖。秸秆还田的稻田要间歇脱水露田通气,提高土壤氧气含量,加快秸秆腐熟,防止甲烷、硫化氢过多造成僵苗,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保证穗分化期水肥需求,提高抽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插秧后要注意加强病虫情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重点做好秧田一代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及时防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一代螟虫和稻蓟马等病虫。移栽前2~3 d,所有秧田要用一次药;大田期的化学除草要根据不同的栽插方式区别用药时间、用药品种,严格按照植保部门推荐的配方和要求操作;对于栽插迟,秧苗质量低,僵苗不发的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肥、水等管理措施,促进生长;水稻生长后期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抓好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2.3 花 生

选用优良品种,搞好种子处理:花生主推高产稳产中晚熟结果集中的中大粒型品种丰花一号、徐花19,以利机械化收获;剥壳前挑选饱满度高、品种特性好的双仁荚果,选晴天晒种2~3 d,剥壳后选一、二级大粒、种皮色泽鲜艳的花生籽仁做种,播前每15 kg籽仁用250 g花生专用拌种剂拌种或每15 kg籽仁用80 g多菌灵拌种,防治花生青枯病和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春花生田越冬前冬耕冻垡,4月上旬起垄,起垄前,每667 m2施土杂肥2 500~3 000 kg、45%复合肥50 kg、熟石灰30 kg;坚持3~5 m一个板面,三沟配套,沟深深于活土层10 cm;拉线定行距,单垄行距45 cm,双垄宽85 cm,垄顶宽50~60 cm,垄高10 cm左右。

适期晚播,合理密植:春花生起垄覆膜可根据气温、雨水、土壤墒情于4月22日至5月12日之间播种,过早播种易因低温出苗期长,出苗率低造成缺苗断垄,也会使花生早茬果遇高温高湿而烂果;种植密度一般双垄行距85~90 cm,穴距20~25 cm,单垄行距45 cm,穴距20~25 cm,6 000~8 000穴/667 m2,每穴播种2~3粒。

化控化保,综合防治:花生播种后覆膜前每667 m2用50%乙草胺乳油300 mL兑水50 kg均匀喷雾防治杂草,苗期蚜虫发生时,每667 m2用10%吡虫啉20 g兑水30 kg均匀喷雾,果针入土前人工拔除双子叶杂草;叶斑病发生初期,每667 m2用25%多菌灵15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7月中下旬每667 m2用50%辛硫磷250~400 g加40%毒死蜱200 g兑水1 000 kg浇穴防治蛴螬;或在花生播种时用毒死蜱微胶囊剂拌种;花生主茎高度超过35 cm、并有徒长趋势时,667 m2用15%多效唑35 g或果宝等复合控旺制剂兑水30 kg喷雾防倒伏;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止早衰。

农机农艺结合,适时收获: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在整地、施肥、起垄、播种、管理、收获实行全程机械化;春花生9月中旬,上部叶片大部变黄,70%以上荚果果壳网纹清晰硬化,内果皮红褐色,籽仁饱满,种皮有光泽时及时收获,防止落果生芽,提高荚果和籽仁质量。

猜你喜欢

秧龄花生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微喷旱育不同秧龄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不同秧龄和基蘖肥配比运筹对机插稻茎蘖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多少堆花生
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