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实施关爱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12-14郑娟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幼儿园关爱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帮助幼儿在“爱己、爱人、爱社会、爱国家”中学会感受爱、体验爱、理解爱与创造爱,从而提升幼儿的关爱意识,养成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我园将关爱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通过突破原有课程理念、拓展课堂设置以及家园共育三个方面实施关爱教育实践。本研究从关爱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关爱教育园本化的实施及其实施成效等三方面阐述我园关爱教育的实施现状,力求幼儿在关爱教育的系列活动中感知爱与体验爱,推动我园关爱教育的优化实施。

【关键词】关爱教育;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0-0049-04

【作者简介】郑娟(1971-),女,上海人,上海市静安区银都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幼儿园关爱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一系列富有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感受爱、体验爱、理解爱与创造爱,促进幼儿养成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为此,我园突破原有课程理念,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活动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关爱教育园本化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法,以完善我园关爱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一、关爱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一)关爱是幼儿良好品质养成的关键要素

关爱包含关爱认知、关爱情感和关爱行为,是由情到知再到知情合一的过程。关爱是在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构建起来的,关爱的培养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形成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关爱教育应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为重要前提

关爱教育不是律令式的教育,而是体验式的教育。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来看,传统的关爱教育是通过园内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来达成的,幼儿体验真实情景的机会不多,导致幼儿接收了较多关爱认知的内容,而未能形成关爱情感和关爱行为。为此,我们要打破空间的壁垒,走进大自然、社会与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爱的教育,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并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自己、他人、自然以及社会的爱。

(三)关爱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需要通过爱来认识外界事物,了解自己与他人,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成人对幼儿给予及时的肯定,能够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关爱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同伴合作中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爱教育园本化的实施

(一)突破课程理念

我们坚持以幼儿为本,充分挖掘生活、社会、自然等资源,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与体验,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真实的成长。例如,在“我们认识身边的人”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观察图片——认识他是谁——从事什么工作——与生活或情感相结合”;現在,我们会选取与日常生活相关、幼儿经常看到却不太了解其内涵的职业,如中药店的医师。我们与幼儿一起走进社区和中药店,在了解其工作性质的同时,幼儿对中药也有了初浅的认识。基于真实环境的活动,能够在幼儿的心理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相互交流的空间,通过幼儿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触动他们的内心,积累相关经验,从而推进幼儿学习兴趣的增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关爱教育园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落实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力求将过去平面化的教育方式变得立体,将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的情境化体验,将幼儿对身边人职业的纯粹认知扩展为对他人的关心与关爱。

(二)拓展课程内容

1.“移动课堂12+”活动

“移动课堂12+”活动是我园开放课堂中的幼儿活动项目,主要是对社会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我们结合课程的需要,让师幼走出幼儿园或将资源引入幼儿园中,并对符合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社会资源进行分析,设计能够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关爱情感与关爱行为发展的“移动课堂12+”活动方案,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爱与被爱。

“移动课堂12+”的活动内容分为小中大班各4个部分以及若干个常规的“大带小”活动(如表1所示)。“移动课堂12+”活动,打破了以书本教材为唯一教学内容、园内活动为唯一教学形式的界限,将社会资源作为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素材,拓展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这些活动内容的呈现,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兴趣,需要教师思考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以及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

2. 游戏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我们尝试了大班混班游戏。在混班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伙伴从同班级幼儿扩展到其他班级幼儿,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也采取了混班交流的方式。例如,在游戏“海岛度假村”中,游戏的灵感来源于大一班的悦悦与父母一起度假的生活体验,大二班的辰辰因为有度假生活的体验,补充了很多悦悦没有想到或者没有经历的细节,如在海边晒太阳需要遮阳伞、海边有人送饮料等。教师鼓励他们:明天你们一起试试,开个海岛度假村吧!第二天,在教师的协助下,悦悦、辰辰以及大一班、大二班的幼儿开始了“海岛度假村”游戏。混班游戏中,幼儿之间逐渐熟悉,他们开始关注同伴的需求,在相互认可中成为了好朋友。可见,混班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关注到与本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也在与其他班级幼儿交往中,关注同伴的需求,尝试与陌生人打交道,从而结交更多的朋友。

3. 生活活动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为此,我们在每年九月份都会开展为期一周的“开学关爱周”活动。我们会邀请大班部分幼儿作为代表,他们会戴上可爱的动物头饰,提着糖果篮,在幼儿园大厅门口等待所有小班幼儿的到来。他们每见到一位小班幼儿都会热情迎接,递上糖果,并说上一句欢迎的话。大班幼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着小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减少入园焦虑,大班幼儿的行为也感染了家长,家长见到这般情景都欢欢喜喜地送孩子进幼儿园。此外,在一日活动中大班的哥哥姐姐还会去小班,为小班幼儿加油打气。他们分享贴纸,安慰哭泣的幼儿,折纸送给小班幼儿,表演节目等。这些关爱的举动能够帮助小班幼儿短暂地忘记忧伤,激起他们对幼儿园新生活的向往。

4. 课程环境

我们以幼儿园关爱教育目标为引领,以“一日活动皆课程”为研究导向,力求让关爱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和方方面面。例如,我们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关爱的理解,在我园三个楼层的走廊处分别创设了小班的“小别离、小关爱”、中班的“乐拍小达人——发现身边的关爱”、大班的“乐活小记者——我们的宣传海报”等环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关注生活中的关爱细节,让幼儿知中生情、情中促行、行中生情,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5. 特色活动——“大带小”、主题大活动

“大带小”活动已是我园的常态化活动,包括“关爱周”活动、混龄运动、混龄散步等。“大带小”活动,能够让年龄较大的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哥哥姐姐,尝试学会关心他人,爱护弱小,从而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年龄较小的幼儿获得了关心和爱护,丰富了自身的情绪情感体验。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了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幼儿体验到了关爱与被关爱。

主题大活动是浸润关爱行为的活动,主要有义卖活动、垃圾分类等。每学期我们都有义卖活动,与湖北山区对接,捐赠图书,义卖玩具,筹款捐给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让爱的关怀延续下去。此外,我们还与小区居委会一起,共同打造垃圾分类小能手,以打卡积分的方式,督促幼儿认真践行垃圾分类。这些浸润式的参与,让我园的关爱教育课程更具实效。

(三)家园共育

幼儿关爱行为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实施同步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关爱行为。

1. 关爱教育的源泉始于家庭

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幼儿最早感受到的爱是来自家人的爱,因此我们实施关爱教育的起点是幼儿对爱的感受。我们给幼儿的父母布置了“小任务”——每天抽时间向孩子表达爱,可以是紧紧的拥抱,或是一句“宝贝,我爱你”,或是浅浅的晚安吻。活动实施后,我们发现幼儿也将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爱带进了幼儿园,在“娃娃家”游戏中,经常看见“妈妈”会给“宝宝”晚安吻,幼儿之间的告状行为也减少了。

2. 家园共育是关爱教育的保障

出于对幼儿的辅助以及安全的保护,多数的关爱教育活动需要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例如,在小班“爱的书单”活动中,家长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每天进行十分钟的关爱绘本阅读,营造家中人人爱阅读的良好家庭氛围;在中班“玩具分享站”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选择玩具进行分享,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玩具背后的关于爱的故事,尊重孩子交换玩具时的选择,和孩子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在大班“乐活小记者”活动中,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加深孩子对动物的认知,激发孩子对动物的爱,辅助孩子完成保护动物宣传海报的制作等。在外出实践活动中,家长志愿者的人数超出了预定名额,很多家长都愿意参与活动,为活动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 通力合作,深化关爱教育

幼儿关爱行为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在我园关爱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采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每学年,我们都会开展家长听证会,听取家长的宝贵意见。家长也提出,要多维度地渗透关爱教育,为孩子近距离接触社会提供机会,在加深幼儿对关爱行为理解基础上,为他们创设运用关爱行为的机会等。我们积极采纳家长的有益意见并融入我园的关爱教育系列活动,我们深知,只有家园密切配合,才能更凸显关爱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

三、实施成效

(一)促进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 對爱的感知

我们深入挖掘关爱元素,通过一系列走出课堂的活动,帮助幼儿将关爱植根心田,让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知,从固定课堂到移动课堂,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拍小达人”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带着相机走进幼儿园和社区,捕捉各种“爱”的瞬间;在秋游活动中,幼儿带着相机拍摄动物园中动物之间的“爱”;在“行走一公里”活动中,孩子在幼儿园附近的街道上行走,感受并发现周围环境中爱的元素,如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将古银杏树用栏杆围起来进行保护等。幼儿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观察世界的能力,还能深入感知身边各种爱的元素。

2. 对自己的关爱

在“爱”的活动中,幼儿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爱自己的方法,如“行走一公里”活动不仅帮助幼儿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自信,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去做对自己身体有益的事情。随着关爱自己的教育不断深入,幼儿逐渐将保护自己、照顾自己的行为进行内化,他们能在关爱自己的内驱力下,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保护自己。

3. 对他人的关爱

在对他人的关爱教育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理解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身边人的爱。以“奇妙的中药店”为例,我们通过前期的调查表,让幼儿思考“你最想为谁买保健茶”。调查结果显示,为父辈购买保健茶的幼儿最多(60%),其次是为祖辈购买保健茶的幼儿(28%),3%的幼儿想到为老师购买保健茶,1%的幼儿为同辈购买保健茶。可见,幼儿购买保健茶的对象以身边的人为主,关爱的对象也以家里人和教师为主。我们还开展了“玩具分享站”“混龄散步”“开学关爱周”等活动,为幼儿的同伴交往提供机会,鼓励幼儿用“爱”与同伴相处。

4. 对自然的关爱

在对自然的关爱教育中,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特征,学习爱护动植物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懂得人与花草、树木、动物、水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愿意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付出爱。例如,在“乐活小记者”活动中,幼儿在制作动物海报时,幼儿查找了很多与动物有关的信息,边交流边制作,他们心中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野生动物园向路人宣传保护动物的知识时,幼儿既熟炼又自信,似乎想把自己心中对动物的爱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可见,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了解了动物,萌发了对动物的关爱,并尝试将自己对动物的爱传递给周围的人。

5. 对社会的关爱

对幼儿来说,“社会”的概念比较抽象,为此我们将关爱社会具象化,如遵守社会规则、尊重国歌和国旗等。在实施关爱教育活动中,幼儿了解了社会规则,如过马路时会提醒爷爷奶奶走人行横道线,坐车时会提醒爸爸妈妈礼让行人,在小区里玩耍时会提醒爷爷奶奶小声说话,等等。通过丰富和拓展关爱教育的内容,灵活选择形式多样的教育策略,幼儿在感知体验中增强了关爱意识,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 解读幼儿,增强了儿童意识

有爱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我园教师强调以体验式活动为主,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让他们切身去感受和了解爱的含义,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爱、感受爱、表达爱。在我园实施关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尊重幼儿个体成长规律,允许幼儿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从而有效提升了自身解读幼儿的能力。

2. 尊重幼儿,增强了调整与反思意识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分享中包含了平等与博爱思想,这与我园的关爱理念高度契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对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玩具共享站”活动中,教师提出“物品交换背后的意义比物品本身更重要”的理念。之后,在幼儿彼此交换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让他们在共享玩具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往和合作。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如何与同伴协商,如何让别人愿意与你交换和分享。活动结束后,教师从幼儿角度出发,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思。

关爱教育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在未来的课程研究中,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完善我园的关爱教育课程,一是关爱教育与学科领域的有机融合,如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等目标,如何在凸显整合性、主题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将各个领域进行有机融合;二是完善关爱行为培养成果的评价体系,如如何评价幼儿在园的关爱行为、如何对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关爱行为进行分层评价等。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教师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刍议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管理与关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