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2020-12-14沈贵国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式单一等,极大地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082-02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entral School,Shajing Town,Ganzhou District,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SHEN Guiguo
【Abstract】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pupilsunderstanding,reading and thinking skill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reading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Howev‐er,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such as vagu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ingle teaching methods,which greatly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To this end,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education colleagues.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Reading teaching practice;Innovative strategies
在素質教育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明确要求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促使其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创新的迫切性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科学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挥其主体作用。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一是,重视学生个性阅读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相应的阅读量,但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很少会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与时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需要。以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都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真正爱上阅读,以此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三是,调整教学方式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与效率。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难以快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模糊。现阶段,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比较单一,未能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没有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作用,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不合理。由于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比较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没有适度拓展阅读内容,使阅读教学缺少趣味性。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难以体验阅读的魅力,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3.教学方式陈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会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极大限度地限制了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一是,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既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也会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少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会比较被动,使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缓慢。二是,过于强调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如今,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高低的时候,还是会以其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也会比较在意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学目标创新。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创新教学目标,以当代小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为基础,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确保其可以有效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突出阅读教學的创新性与时代感,从而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与优势。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要与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符合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确保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画杨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让学生可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制定教学目标,并在学生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延伸,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内容创新。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应该体现的一个特征,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实施的背景下,要明确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如果阅读教学的内容不合适、不正确,即便教学方法与手段多么先进,也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创新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发展规律的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教学方式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并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以此获得进步与提高。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恰当地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教学评价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进而唤醒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另外,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与心声,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调整。不过,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做到适当、适度地进行,具有一定的激励性,让学生可以树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学生创建轻松、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5).
作者简介:沈贵国(1979-),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