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14林秀霞
林秀霞
【摘要】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更快、更广,将新媒体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品德和法治教育,加强初中生对优良道德品质的认知和对法律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不重视等问题突出。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022-02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hinking Ability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New Media
(Fuqing Rongcheng Middle School,Fu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LIN Xiuxia
【Abstract】In today's new media environment,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is faster and wider.The use of new media i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ppropriate ethics in the form of text,pictures,audio and video.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strengthen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wareness of good moral qualitie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thinking ability.However,the current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not clear and teacher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it.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rational thinking,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overall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Morality and rule of law;Thinking ability
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和上课内容,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对品德和法治这一块的教学内容感到厌烦。加之这样的教育手段可能还不只是短期如此,整个初中时期都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少年时期就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感到深深的厌烦,严重影响未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此,就要寻找到一些可行的途径打破这个局面,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变得有趣味,更能让初中学生接受。运用新媒体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认真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客观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以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发挥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一线教师没有认真地准备教学,对教学的目标并不十分透彻、清晰,教学偏向理论化,没有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道德法治理念发挥积极的培养作用,也没有宣扬社会正能量。
(二)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部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教得多,但学生学到少。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还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兴趣,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变成了看书课和一言堂,学生只能闷头看书和听课做笔记,教学情境沉闷,教师在讲台上面进行填鸭式教学,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课,看起来严肃认真但压抑了学生原本活泼的天性,从而使课堂缺乏互动,没有活泼有效的教学情境。
这种教学形态必然无法促进学生的概念探究、行为判断和观点推理,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是一种束缚。
二、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新媒体,教学迎合学生兴趣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关注的不应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道德和法治的知识,提升了什么能力,落实了什么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不再是学生记住了哪些法律条款和哪些道德常识,而是初中生到底有没有在学习后品德得到提升,法治思维有没有建立。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中,怎样吸引初中生的目光,激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为了切实落实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从初中生层面思考问题,发掘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的新形式,营造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如可以利用网络有的放矢地搜索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保持新鲜感,避免总是从身边事物舉例,造成学生厌烦。如:一位朋友几年前在俄罗斯生活,车辆常常老远就会停下,礼让行人,而当时的我国往往非但没有礼让,还可能不停车,直接闯红灯。但接着利用新媒体查询的知识,讲解近年来我国的法律不断完善,逐步加强了对闯红灯的惩罚,并让学生思考路口行人和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学生就会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到我国的法治进程,塑造自己的理性思维,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加入新媒体手段,教师要负责
过去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方式使大量教师重视形式,即教会学生一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书面知识就不管了,而要改变这一格局,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追求实质化的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为了成绩,而是通过这些,重在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必须让课堂活跃起来,而为了活跃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
为了避免道德与法治只存在于书本和口头传授,我们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新媒体环境增加一些新颖的课外教学题材,如央视的道德与法治栏目就是很好的课堂素材来源。教师可以在上新课前,让学生收看剪辑后的节目精华版,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口述教学,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理性思考,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分量和意义,也在思辨中提高推理、辩论等学习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学习和作业同时进行
为了活跃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避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只限于书本和口头传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和技能,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制作一些PPT,或者播放视频,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这类栏目中选取适当的截图,通过彩色打印的方式打印下来,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相当多的学生在观看后即使有部分不懂,也会在心底留下印象。此时再拿出准备好的节目截图,对应学生看到的内容,让他们把体会的道德精神品质结合教师展示的截图,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可以口述,可以书写,教师只负责引领,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深刻体悟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本质。教学、学习和作业同时进行,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我国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未来要更加注重新媒体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引领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深刻地思辨问题,系统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甜甜.生活故事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
[2]李永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J].学周刊,2020(16).
[3]樊志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J].学周刊,2020(16).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