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2020-12-14明晓娟
明晓娟
【摘要】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前、中、后幾个阶段进行详细的研究,从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进行优化提升,致力于让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012-02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Sixteenth Middle School of Dehui City,Jilin Province,China)MING Xiaojuan
【Abstract】The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n eternal topic in classroom teaching.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conno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lso changing.There‐fore,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base on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conductdetailedresearchfromthefront,middleandbackstagesofclassroomteaching,optimizeandup‐grade from specific teaching cases,and strive to make students obtain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mathematics strength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Keywords】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Classroom teaching;Effectiveness
新时期新要求,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掌握数学知识就算是有效教学,但在现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程知识,还需要得到能力的锻炼,同时还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满足了这些条件的数学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学。
一、课前预习:注重基础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课前预习并不重要,因为在课前预习中学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还会再次学到。其实不然,初步学习与再次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差别。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同时将课前预习的侧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上。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采取目标导学、问题导学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一定指导,促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得到提升。
二、课堂导入:注重趣味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印象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让数学课堂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导入中的趣味营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添数学课堂导入趣味,即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的方式上增添趣味,比如运用视频、游戏等方式进行导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导入的内容上增添趣味,比如在数学内容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等,不过,为避免喧宾夺主,教师需要把握好趣味程度。例如:对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在导入环节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展开来说,比起文字性的导入,视频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出于增添导入趣味性的考虑,笔者采用了二倍速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以及各种街景。因为播放速度的原因,这些平时常见的内容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学课件上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考考大家的眼力,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立体图形?看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边回忆边回答,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教学进入正式的教学中。由此可以看出,导入效果极佳。所以,教师应当在导入趣味上多下功夫。
三、知识教学:注重探索
知识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探索。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适当的“无所作为”,将数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索、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少再对学生干预,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
例如: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探索学习,并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述。展开来说,出于激发学生探索动力的考虑,笔者给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个情境,名为“学生小教师”,也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到讲台上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讲述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可以自愿上台进行讲述,每次讲一个知识点,时间不超过四分钟,其他学生可以在“讲课”的学生讲述完毕之后进行补充。这样的探索与讲述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有学生在听到要上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语言和眼神方面的鼓励。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强化。
四、知识延伸:注重程度
知识延伸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大量获取数学知识的阶段,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只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知识延伸,并且需要注重知识延伸的程度。对于知识延伸而言,学生的态度不同,有学生喜欢多学一些知识,但也有学生觉得既然课本上没有,那就没必要学习。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延伸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来进行知识延伸难度以及知识延伸量的确定。
例如:对于“立体图形的视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現学生对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视图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基础的教学结束的时候,笔者给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扩展。展开来说,在扩展中,学生看到的由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比较复杂,并且有一些题目给出了三视图,让学生从多个立体图形中挑选出三视图所代表的立体图形,这对学生的观察力、空间力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并且学生乐在其中。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笔者特意将这方面的内容整理后发到了学习群中,供学生在课下学习。这次知识延伸的效果很好,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
五、课堂评价:注重层次
课堂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中的重要方面。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于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高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评价环节,并注重其层次。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中,评价层次并不明显,而且结果性的评价居多,这不利于评价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需要从过程、维度等角度扩展评价的层次。
例如:对于“整式的加减”的教学评价,这次知识教学结束之后,我没有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先问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如何,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共同评价。展开来说,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发言时进行的都是结果性的评价,比如感觉还不错、感觉不太好、感觉还可以更好等。在学生说完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细化自己的感受,比如,感觉还不错,不错在哪些方面;感觉不太好,哪里做得不太好,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加有效。
六、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注重细节,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整体上布局,从细节上优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分为不同的环节,认清各个环节的侧重点,并进行切实的调整与优化,最后实现整体上的提升。如此,不仅能提升课堂有效性,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主动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曲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