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12-14谢玉萍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谢玉萍

摘要:现如今,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能力应对考试,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可以说是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由创新得来,又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可见,创新思维融于数学学科。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处于教师創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要采取措施才能够解决时,就会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直到问题被解决。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平面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随后提问:“有谁可以用笔把三角板支撑住,并且能够绕着教室走一圈呢?”问题提出后,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开始不断尝试,但没有人成功。紧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如果用两支笔呢?”学生发现条件变化了,再次尝试,但还是失败了。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学生又进行尝试,发现还是不行。但经过不断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只要三支笔不在一条线上,就能够把三角板支起来。这样的教学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可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改变教学方式,树立创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树立创新理念。

如在教学《全集与补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把全集与补集的基本概念和学习集合的作用告诉学生,在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目的后,教师便可以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省份、城市、地区建立全集、交集、补集、并集的联系,并能够由此构建韦恩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全集和并集的映射关系,并尝试通过映射关系构建出韦恩图。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还接收到了新的学习内容,能够基于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输出新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由此树立创新理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构建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或是构建出残缺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进行填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产生新的看法与思考,教师再进行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函数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按系数之间的变化,或是等量之间的变化制作出相应的残缺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在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看法。如指数函数的自变量取绝对值时,坐标轴上是否会出现轴对称图形,对数函数又能否依据公式在坐标轴上画出草图等。针对学生的新颖想法,教师要先予以鼓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进行验证。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若是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创新理念,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再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