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12-14李游
李游
摘要: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计算机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应用实践能力。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综合能力和素养。
教育是没有终点的,教育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全面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计算机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更具生活化的实践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和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从而掌握更加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师必须注重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學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以任务驱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设计大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进行各种创新作品的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强化应用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采用分组教学法,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合作课题,可以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得到更多锻炼,相互配合,集思广益,营造更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环境。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设置富有探究性或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相互启发,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为学生设定一些具有延续性和跳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更好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知教学内容。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实践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可以让计算机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动画、视频、音乐等技术或者艺术元素,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搜索更多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指导,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更具创造性的网络应用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怡.试论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20).
[2]李建.如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考(综合版),2013(8).
[3]李涛.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3(7).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