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交融视角下的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14李莉廖慧隋永娜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李莉 廖慧 隋永娜

摘 要:成都地区各个高校的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和管理是支持新疆建设与发展、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维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赴成都地区高校求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做好管理工作,让学生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与本民族文化进行交融和互动,以此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交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一、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成都各大高校走访和调研后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当前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现状,总体来看,高校和辅导员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重视提升学生学业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民族团结进步呈现“多重视、深了解”的特点

从访问和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得知,从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中,超过半数辅导员表示所在高校有健全的、有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比较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对于民族团结进步这一现状可归纳为“多重视、深了解”的特点。

(二)学生学业情况呈现“基础弱、提升难”的特点

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中小城镇或者农牧区,社会经济薄弱,发展比较滞后,其学生接受到的水平与内地学生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由于资源的分配不均、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到内地上学后,文化基础课程薄弱性凸显,从而心理落差大,由此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加之多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触的母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业方面的提升较为困难。

(三)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呈现“高一致性、高需求”的特点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调研结果都体现出新疆籍学生都体现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管理需求上呈现“高一致性、高需求性”的特点。

二、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问题及难点探析

根据以上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成都各个高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一)民族文化交融欠佳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往往是造成不同民族学生之间认知和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学生和管理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交融程度也对管理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之一,对于学生的民族文化的了解以及与学生之间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程度都对管理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而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管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和彻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高校辅导员参加的相關培训有限,仅有60%的高校辅导员会经常参加有关培训或讲座,这也给民族间文化的交融和互动带来了阻碍,使得部分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交流不畅,给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挑战。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足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内陆边疆地区,赴成都求学后,在语言交流、气候适应、时差问题等客观因素与自身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双重交织下,许多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在对外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心理防线。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在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中围绕学习成绩、生活状况、寝室关系及思想问题居多,其次是家庭状况,相对来说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交流偏少,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亦是如此。

(三)沟通有效性不高

有效沟通是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各族学生文化交融的关键。调查显示,成都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线下面谈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以部分线上通讯软件交流为辅,此外,还有一些座谈会的交流。沟通方式具有局限性,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防线较高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多适当的走访和互动(如寝室走访、家庭走访等),形成一个日常性走访的长效沟通机制,从而降低学生心理防线,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四)管理措施缺乏有效性

目前成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据调查显示,由于各高校自身定位不同、角色不同,其对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问题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管理措施实施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不足,表现为管理措施缺乏有效性。

三、民族文化交融视角下多元主体的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一)政府营造宏观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1)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在意识形态和思想层面要进行积极引导。依托多民族社区内的良好族际互动形成和睦友善的民族互动大环境,对蓉城内的民族互嵌社区加强科学管理,进行有序的、双向的民族文化互动2,鼓励新疆在蓉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去,进而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携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2)深化贯彻落实民族工作政策

首先,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加强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其次,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内地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同时,也要做好蓉城地区的承接工作,设立相应的联络机构,共享信息和资源,做到有序和有效沟通。

(二)院校把握中观层面,提供技术支持

(1)完善管理办法

成都各高校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和“五个认同”意识。针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新疆学生的特点特征、风俗文化、思想动态等,实行科学化管理,做到“平等不特殊,关爱不放纵,严格不严苛”。各高校党委、行政领导应高度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可成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团队主要成员由内派教师和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以及专职辅导员构成。团队为少数民族学生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帮扶,负责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协同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团队和学院实行双轨工作机制。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是强化培训,提升管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仅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确保每位管理教师都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工作技巧;而且需强化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觉悟;还需搭建平台,加大对外交流分享学习的机会,各大高校可互鉴互学管理经验。

其次是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学生,辅助管理。培育本校政治素养过硬、学习成绩优异、业务能力较强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充实辅导员队伍,起到模范引领和励志的作用。不仅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多元化、年轻化。

(三)师生落实微观主体,提供人力支持

无论是政府的大环境政策支持,还是院校的管理办法设计,都需通过与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紧密相连的师生主体来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1)深入沟通,全面掌握,全方位多渠道推进民族文化交融互动

上层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离不开与基层的必要沟通。新疆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性。

文化交融和互动需要政府、院校和在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三方在熟知其文化特点基础上的尊重与认同。所以就政府、院校而言,了解新疆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政策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加强师生与在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到新疆地区和学生家中进行调研和访问。如此,才能更好地制定出合乎实际需求的、有利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帮扶政策与管理办法。而在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加强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从而达到民族文化充分交融和双向互动的效果。

(2)充分互动,深入内心,广角度多层次驱动民族文化融合内生动力

通过調研了解到,部分高校针对在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健全,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其心理健康关注与管理。具体地,一方面是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当针对在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多做线下的调研和关爱,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多推行和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多元化和全面化。

(四)实现民族文化交融视角下多元主体的有效衔接

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需要政府、院校以及师生多元主体的通力合作,如图3-1所示,在宏观层面,政府需要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在中观层面,院校需进行制度办法的制定和优化,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师生作为基层主体要发挥好自身作用,通过沟通、互动和帮扶等措施促进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基于民族文化交融和互动的视角,要促进和实现多元主体间的有效衔接。政府为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营造更为团结和谐的环境,为院校提供保障;院校在制度构建上,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可操作空间,为辅导员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又能够反作用于高校和社会,推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和交融。

“多元主体”的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对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的有效路径之一,政府、院校以及师生多元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双向互动是当前新疆在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罗康隆.论民族文化互动的特点及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 柳建文.文化的融合、冲突与抗拒:转型时期多民族社区内的族际互动——一项基于新疆伊宁市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

基金项目:四川省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CJSFZ18-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莉(1983- ),女,藏族,四川甘孜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廖慧(1999-),女,湖南衡阳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工作研究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职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