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医学模式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20-12-14胡冰李海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循证医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胡冰 李海龙

摘 要: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其严谨、慎重、准确的科学性以及关爱生命、关心患者,尊重选择的人文精神已逐渐得到肯定,并不断影响和启发着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进行改革和创新:明确教学目标,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职业思维方式;调整教学目标,依据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完善外部培养环境,营造人文校园氛围。

关键词:循证医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循证医学释义

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临床交叉学科,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的确定均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即慎重、准确地对待和应用科学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和技能,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科学依据。

二、循证医学的科学精神内核

(一)尊重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和数据是基础

与传统的经验医学相不同,循证医学要求在掌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生化指标等的同时,更强调所有的临床决策都必须以客观的临床病例及数据为基础,是一种尊重客观临床证据的医学模式。客观临床证据,主要是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证据。根据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理念或见解的形成、个体或群体临床病例研究报告、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RCT),以及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系统性评价(Meta分析)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获得证据。

(二)批判怀疑的精神是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的保障

循证医学并不盲目崇拜“权威”、遵循经验,而是以批判怀疑的眼光审视临床证据,科学地处理证据,加以分级予以进一步的判断。多中心、大规模、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其较高的可靠性,多数情况下可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但由于该种试验方案、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循证医学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试图增大样本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机误差和偏倚,结论更接近真实情况。

(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是循证医学发展的动力

循证医学认可度较高的临床证据为多中心、大规模、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但是,由于其实施、组织起来难度较大,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及消耗较大,其开展对临床医生亦是一个较为艰巨的考验。因此目前大多数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仍有很多回顾性临床研究,这是目前循证医学发展的关键之一,亦是对临床医生的要求。同时,循证医学重视对实践的跟踪。临床医生根据现有临床证据做出临床决策、进行临床实践之后,更重要的是对其效果进行跟踪观察,需要及时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总之,循证医学就是在医学实践中不断突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寻找证据、验证证据、总结经验、实现医学价值的过程。循证医学在本质上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医学科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三、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内核

(一)考虑病人自然属性,关注基本人权和诉求

循证医学在强调证据和经验技术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维护患者自身的权利,尊重患者的选择、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诉求。在使医患关系更富人性的同时,更是诠释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精髓,更好地推进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

(二)重视病人治疗效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的基础就是值得信赖的临床证据,以達到最好的临床效果为目的,归根结底,循证医学在其实践过程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为始终如一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医学模式能够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患者接受更好的临床诊治工作,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尊重病人社会属性,优化资源并降低医疗成本

目前,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如何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消费,而又使其病症得到有效医治。循证医学依其特殊的实施过程,能够最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证据给予患者一定的选择,在相对透明的情况下让医生和患者根据自身特殊的情况,考虑医疗成本、经济情况、卫生资源等,使得医疗效果最优化,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医疗模式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让患者了解自身的情况,做出符合自身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过度医疗的现象,较少医疗浪费;因此能够使得医患的关系的以缓解,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

四、循证医学模式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职业思维方式

(1)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理性和精确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客观承认和理性对待每一个临床病例和数据,是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循证医学强调严谨,但不放弃自身经验和技术;重视证据,但不迷信证据。这种医学模式强调的是批判的思维,强调去甄别证据,对证据有选择的相信;强调去分析证据,总结和应用证据。

(2)促使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临床实践需要。循证医学模式依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能够很好地构架其医生和患者之间、医院和社会之间的桥梁,解决医患之间的沟通困难,改善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医生和医学生在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形成良好的人文内涵与人文关怀,实现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

(二)调整教学目标,根据医学发展的趋势,更新和完善现有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关爱和尊重患者、感受和选择等人文关怀思想的教育;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统计学以及科学检索的能力,了解获取最新前沿医学动态的能力。

改进教学设计,侧重临床实践和解决临床问题。教师精心选择临床热点和难点病例,结合知识点指导学生构建临床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总结与点评,对学生提出的临床决策进行分析评价。新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所以PBL教学方法可能成为主流教学方法。

(三)运用PBL教学方法,教学以论证证据和临床应用为目标转变

(1)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PBL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学习,即课程以一个临床“真实”案例开始,让学生分析分析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复杂的问题中并致力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

(2)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找相关证据

临床问题由学生提出,亦由学生解决。PBL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团队,通过各种方式检索相应信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和活动性,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循证医学思维的目的。

(3)组织讨论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评价可靠度和应用价值

每位学生依据临床问题寻求最佳证据以支持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后教師分析学生地临床证据,指导学生根据相关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予以相应的分级,已指导后续临床实践。

(4)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效果进行评价与讨论

正如PBL一样,循证医学亦是要求临床医师在现有临床问题的基础上,去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检索文献等确切证据以进行临床实践,而后亦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效果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多元化评估,科学、准确和全面评价学生

(1)课堂讨论考核

在课程开始之初向学生介绍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学生按相应规则组成团队并选举组长及发言代表。教师在上课时先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内概述有关的基本概念、最新研究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需要讨论和掌握的内容,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小组在发言时给予相应的临床证据。待讨论结束后,则小组需进行发言或展示。教师可根据资料准备情况、发言情况、团队合作情况、临场表现情况以及发言逻辑性予以各个小组及成员相应的分数。

(2)改革传统考试考核方式

引入课堂外考核、实践操作、开卷考试等考核模式,采用课堂内完成与课堂外完成相结合,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取代原有的传统考试考核方式。

五、完善外部培养环境,营造人文校园氛围

(一)开展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培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人精神层面的“经济基础”,理所应当对职业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面对主流或非主流等各式文化的冲击,尚未步入社会的医学生难免会受其影响。所以高校进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树立及培养,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明辨是非的头脑、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势在必行。

(二)开展以医学伦理学为重点的职业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是医学人文的核心。然而现如今高校医学伦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无法结合临床实际等等问题。而医学伦理又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是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中,伦理均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开展以传统医德和现代执业要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渊源流长的传统医学传承了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准则,医学生在传承职业的同时,也应该传承中国传统医德,将悬壶济世当做自己的义务,贯穿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但这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医疗实践过程。在高校内仍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进一步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医学生思想、情感、德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幸世峰,周丽莉,罗梅.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医学,2019,49(01):98,107-108.

[2] 葛丽,许红峰.PBL教学模式联合循证医学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新疆中医药,2018,36(3):49-50.

[3] 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人文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5):3.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基金编号:2018SJSZ286。

作者简介:胡冰(1981- ),女,硕士,讲师,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李海龙(1981- ),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循证医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脑血管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