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2020-12-14关少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8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

关少彬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的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及治疗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7.2±4.2)%、左室短轴缩短率为(30.5±1.6)%、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为(92.0±6.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体外反搏;护理干预;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8-0185-03

Effect evaluation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UAN Shaob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enya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an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short-axis shortening rate, mitral valve diastolic E-peak velocity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57.2±4.2)%, the left ventricular short-axis shortening rate was(30.5±1.6)%, the mitral valve diastolic E-peak velocity was(92.0±6.0) c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an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extensive promo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therosclerosis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脑血管疾病,病因是不同程度的冠脉微循环障碍[1],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有时效果不显著,且会导致较多不良反应发生;介入治疗尽管能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医疗费用高、风险大等是其弊端,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干预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为临床所关注[2],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是一种辅助循环方法,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3],由于多数冠心病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及体外反搏治疗的正确认识,加之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需要对其予以整体护理干预[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EECP治疗及护理,探讨EECP治疗及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5],心电图、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2)病程均在1年以上且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6]: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夹层动脉瘤、显著的肺动脉高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未控制的过高血压(>170/110 mmHg)、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严重左心衰竭、严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妊娠及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疾病及需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瘤者。实验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1~70岁,平均(57.25±7.56)岁;病程1~15年,平均(8.4±3.5)年。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3~74岁,平均(56.85±8.29)岁;病程1~17年,平均(8.1±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冠心病药物治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他汀类等),达到扩冠、稳定斑块及减低心肌代谢作用。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和整体护理:(1)采用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ECP/TI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1次/d,50 min/次,15次/疗程,反搏压力100~250 mmHg,接受治疗≥2个疗程。护理人员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操作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D/S比值、心电图及患者不适表现等。(2)治療前的护理:因患者初次进行EECP治疗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治疗的顺利完成和临床疗效,所以治疗前护理人员有必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介绍EECP治疗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的物理疗法,讲解治疗过程中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①治疗前禁易引起兴奋的食物,如茶、咖啡等;②最好穿紧身柔软的衣裤,避免皮肤摩擦;③嘱患者治疗前少喝水,排空大小便。(3)治疗中的护理:①气囊包扎:选择适合治疗者体型的气囊套,将气囊包扎于躯干处,保持衣服和气囊平整,松紧得当,以能放入一只手指为度;②反搏充气压力设置:为达到反搏治疗的效果,将反搏充气压力设置在0.04 M Pa以上(老年患者及初次反搏患者除外);③连接心电图:为避免治疗期间出现漂移、心电干扰,护理人员要正确放置心电电极位置,保证其与皮肤充分接触,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输入编号,以保证充气时间和排气时间合适;④严密观察病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表情及面色等。(4)治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30 s后,嘱患者抬起头、缓缓坐起30 s,而后床旁站立30 s,治疗结束后休息10 min,无不适感后方可离开诊室。治疗结束后如发现皮肤起泡或者磨损,告知护理人员帮助处理。对于高血压者,做好其血压监测记录以备对照。

1.3 观察指标

(1)使用PHILPH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为1~3 MHz的S-5探头,应用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M-型超声测得左室短轴缩短率,PW测得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2)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及情绪控制等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参数比较

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患病人数约为2.9亿人,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人,疾病负担有日渐加重的趋势,冠心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10]。EECP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目前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其原理以心电图R波作为触发信号,于心室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压迫臀部及双侧下肢大血管的血液流入主动脉内以提升舒张压,使人体主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增加;气囊在收缩期进行排气,降低外周血管的压力,易于血液充盈至外周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1)EECP能否取得显著疗效,与以下方面有关:①患者本人主观的治疗愿望,尤其是症状较重、病程较短的患者,其主观治疗愿望更强烈;②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③住院时间的限制、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依从性;④护理人员在治疗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身体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治疗操作规范的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问题的能力;⑥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2)实验组患者接受EECP治疗及护理后左心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EECP治疗能显著增加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同时又能明显减低心脏左心室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和心脏做功有关[11]。研究表明,EECP治疗可增加心肌运动负荷能力,改善心肌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心肌运动能力的提高还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能力和心肌血液灌注量和摄取氧的效率[12]。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EECP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刘静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于有运动禁忌及不适合运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EECP的作用与运动相类似,且心率、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增加,被称之为“被动的运动”。另外EECP治疗还有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功效,并且可以减少住院的次数以及医疗花费[14]。(3)为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应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日常饮食、运动方面的指导等,通过整体护理让患者知晓医学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可提高患者病情的稳定性,让患者在最大程度上理解体外反搏治疗的过程和作用,以提升其康复信心[15]。目前EECP不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治疗手段,已经逐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得到美国和欧洲多中心合作研究机构专家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EECP治疗及护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受限于观察研究的时间相对较短,所选择的样本数量较少,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所选择的效果评估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证明EECP的应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远期效果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磊,姚道阔,陈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1):126-128.

[2] 马长生.重视心血管病临床研究 加强研究能力建设[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4):259-260.

[3] 孙刚,吴宇宏,张学芳,等.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流的短期效应与安全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1):9-13.

[4] 段咏梅,虞彬.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7):1208-1211.

[5] 刘洋,伍贵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新机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7(2):185-188.

[6] 国际体外反搏学会-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7):587-590.

[7] 韩雅玲.健康心脏健康中国[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 48(1):1-2.

[8]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9]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10] 陈梓,陈媛,耿晶,等.冠心病患者自我照护的影响路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22):26-29.

[11] Li B,Chen S,Qi X,et al.The numerical study on speci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Med Biol Eng Comput,2018,56 (11):1959-1971.

[12] 于雯,曹春,郑思道.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3):188-190.

[13] 刘静,侯明英,侯云菊,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支架术后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102-103.

[14] Piciche M,Old methods of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o treat refractory angina[J].J Cardiovasc Med(Hagerstown),2018,19(5):261.

[15] 周文娟,張新霞,王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牛眼图”对比[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 23(5):614.

(收稿日期:2020-04-26)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