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发展研究

2020-12-14谭政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议大学生

谭政

摘要:社团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开展特色鲜明、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本文探究了大学生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发展,以期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文化   建议

一、大学生社团要树立服务意识,明确社团文化发展宗旨

大学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愿组建的,按照一定的章程来开展群众性活动,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通过社团平台,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活力,提高创造性和创新性。现在,“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过渡,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社团才会在高校机构中经久不衰。

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要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做到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凭借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育人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学生必须倍加珍爱、呵护学生社团,全心全意为其服务,在提供咨询、亲临指导、经费活动的强度大、投入和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不遗余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热情和周到的服务中加强管理。同时,社团成员应树立服务意识,重视突出自身个性,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将自身的个性与社团文化充分融合,构建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迎合新时代“00后”个性特征,推动社团文化融入新媒体

在校园社团文化建设过程中,社团成员应积极融入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重视网络的宣传能力和传播能力,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保持社团文化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新时代“00后”群体的性格和思维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性,他们会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知识,从兴趣过渡到主动积极地追求知识。随着当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中外文数据库基本上都能搜索到现代科学大多数成果。相比于传统的集会方式,“00后”群体更喜欢利用新媒体增进社员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上的学生社团群、论坛社区、博客、微信等交流平台,将社团成员集中在一起,营造平等、友好和宽容的活动氛围。不管社员何时何地身处何方,只要进入互联网,就能始终和社团成员一起,不脱离社团文化,提升了社团的凝聚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造社团文化活动朝多样化发展

社团是学生发展自身、展现自身的重要平臺,在社团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真正有才能的学生可以展现自我。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人才,社团活动的培养目标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的契合,创新社团管理、社团制度、社团内容、社团开展的形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拥有展示的平台。社团是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能促进学生不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社团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应朝着多样化发展,融入更多形式的内容,所以学生要去伪存真,利用互联网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实现内容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社团应脚踏实地建设社团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同时,在社团的组织管理进程中,社团成员应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社团的特点和发展目标进行长远规划,积极创建有代表性、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以此支撑社团长远发展。在校园社团建设过程中,社团成员应树立明确的目标,保持自身特色,不过分追求发展进度,循序渐进地建设社团文化。

参考文献:

[1]邱袁利.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2]汪伟.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探析[J].大众文艺,2018(13).

[3]秦茜,马钰博.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6).

[4]马娟.论校园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社团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议大学生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三代人的建议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