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教融合”模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020-12-14秦宏亮
摘 要:科教融合主要是指教学与科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是教师在学习、教学、科研中不断发现和传授知识的过程。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四大素养,是地理学科在育人价值方面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以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高中地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科教融合;地理核心素养;区域地理教学;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14-03
引 言
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看待世界具有综合的、区域的、动态的眼光及多样的方法。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1]。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多且杂,学生学习难度大。而运用科教融合的方法,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提升自身素养,还能让区域地理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一、区域地理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转变了以教室为场地,以粉笔、黑板为媒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呢?
1.研习信息技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授课、作业批改等。教师要想上好网课,就必须学会使用相应的网络授课软件,如我校线上教学用到的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学乐云教育平台、问卷星等。经过培训和自身摸索,教师能在腾讯课堂极速版上进行签到、播放課件视频、分享屏幕、导出考勤表,会用连麦提问、黑板功能;能在腾讯会议上展开教研活动,修改编辑课件和教案;能在学乐云教育平台上进行备课、录课、班级管理、作业布置和批改。通过对这些软件和平台的研习,教师具备了开展线上教学的基本能力。而学生也要研习如何登录直播平台进行听课、提问、观看回放,以及如何提交作业、如何查看成绩等。
师生之间熟练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是线上教学能够有序开展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
2.科教融合,提升校本教研效率
科教融合主要是教学与科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是教师在学习、教学、科研中不断发现和传授知识的过程[2]。
在线上教学期间,由科研处牵头,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线上教研活动,策划主题研讨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课堂进行观察,将线上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及主讲人。基于“科教融合”理念,教师面临最大的挑战,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使地理组校本教研的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教好每一个区域的知识点,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备课、制作课件,学习软件和网络操作平台,并对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课后学生的疑问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以便在教学下一个区域知识时进行完善[3]。
3.信息技术与区域地理融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能够养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区域地理知识,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4]。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学校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北斗地图册、教师的课件、教材内容来了解各区域的位置、地形、水系、矿产、植被、城市分布、工农业的分布情况,理解起来比较难、抽象。而线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将信息技术软件应用到各个区域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各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如利用希沃白板5或XMind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使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谷歌地球进行区域定位、将课本上的二维地图转成三维,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区域的位置、地形分布、植被状况、城市分布、交通线等,学生课后也可以自己动手反复操作[5];通过AR地图技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某区域的著名旅游景点,以提高其地理学习兴趣;采用电子交互式软件(如Authorware)进行区域地理填图、认图专项训练,加深、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记忆;课后,教师可利用学乐云平台发布课件、微课和作业,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6]。
教师可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世界地理(十二个区域)和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区域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以世界地理“东南亚”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定位
《新课标》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工农业分布、城市分布等;在高考中的要求是:掌握区域地理的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能够解决以区域为载体的相关问题。由此,本节课涉及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点。
(1)区域认知
结合东南亚地图分析,找出重要地理事物:重要的经纬线、地形区、河流、岛屿、重要国家和城市、矿产资源等。
(2)综合思维
学会运用比较法、思维导图法、综合分析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①综合比较东南亚的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综合比较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自然环境的差异;③归纳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
能够理解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特征,正确看待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培养爱国情怀,能提出实现东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地理实践力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东南亚地区和重要国家的轮廓图,在网上查阅东南亚地区的相关资料,培养动手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理念和思路
基于“科教融合”的理念,教师可结合“二导三环一提升”的教学思路,以“东南亚”导学案为引导;课堂上以7个课标对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组相互合作探究,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通过历年的高考真题进行知识巩固,反馈所学的情况;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结合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五个环节:①定好学习目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②研究高考真题,探索方向;③夯实区域知识,增强自信心;④利用思维导图,让区域地理知识更直观;⑤真题再现,展现自身实力。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1)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环境差异(列表对比分析见表1)。
(2)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经济差异:从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居民、主要农产品、主要矿产、经济特征、国家分布等方面對比差异。
(3)根据《新课标》要求,总结提升,完成导学案。
课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
如何描述区域地理位置。
课标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如何描述区域地形特征。
课标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如何描述区域气候特征。
课标4:运用地图与资料归纳某区域的河流特征。
如何描述区域河流特征。
课标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归纳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一般方法。
课标6: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说明东南亚经济特征并分析原因。
课标7:根据地图分析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泛亚铁路,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的原因。
结 语
“科教融合”对于中学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是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信息化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运用“科教融合”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陆建华.科教融合助推校本教研转型[J].基础教育参考,2018(18):31.
邓明红.构建和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学,2015(23):15-18.
宫钦第.科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高校科技,2015(06):45-46.
王嘉铭,白逸仙.培养一流人才:以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3):109-115.
秦宏亮.区域地理教学有效性初探[J].教学考试,2015(40):35-3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A类课题“运用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以茅尾海探究为例”(立项编号:2019A0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宏亮(1988.12—),男,瑶族,广西金秀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