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评价
2020-12-14张桂颖
【摘要】评价农村居民幸福感有助于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借助因子分析模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吉林省876份农村居民调研数据为样本评价当前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结果提取客体幸福感和主体幸福感两大公共因子并得到各自的表达式,其中客体幸福感的权重高于主体幸福感;结合样本描述性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模型的综合得分结果认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一般的状态;最后对于评价结果不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居民;幸福感;因子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农业的发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次被提到新的战略位置。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乡村振兴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农民获得幸福感。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已有研究较多的关注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也关注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且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两年后评价农村居民的幸福感非常必要,然而已有研究缺乏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评价,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模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评价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现状,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本文数据是2019年11-12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以吉林省农村居民为调研对象获取数据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76份,有效率为97.33%。
本文将农民的幸福感分为六个维度,包括农民对生活满意、期待满意、生态满意三方面的满足感;公共文化、社会公平、教育事业三方面的文明感;乡村治理、社会治安、社会和谐三方面的安居感;生活富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方面的富裕感;生活心态、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当前收入四方面的获得感;生活预期、幸福预期两方面的希望感。文中采用李克特量表,将幸福感转化成满意度的回答,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予5、4、3、2、1分,得分越高即代表农民幸福感越高。
2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以最少信息丢失为基础,利用降维思想,将具有复杂关系相关变量提炼缩减成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处理分析方法。
步骤1: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
因子分析前需要先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对数据做因子分析;也可以利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KMO统计量的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取值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强,偏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效果越好,通常认为KMO统计量在0.7以上因子分析效果比较好;在0.5以下时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原假设是相关阵为单位阵,如果拒绝原假设,则说明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有效。本文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KMO值为0.969,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原假设,适宜做因子分析。
本文根据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75%最终确定了两个公共因子。结果显示各因子的信息提取率中,除了乡村治理这一指标是0.597以外,其它均在0.714以上,且社会保障、收入、身体健康、生活预期和幸福预期提取率高达0.810以上。
步骤3:因子旋转
因子分析的目的更重要是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意义,因而需要对初始公共因子进行线性组合,也就是因子旋转。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的最大方差法来对因子进行旋转以增加因子的命名解释。
通过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公共因子F1在生活满意、期待满意、生态满意、乡村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和谐、公共文化、社会公平、教育事业、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这十二个指标上的载荷较大,而这些指标都反应了农村居民自身对外部多种影响幸福感因素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故因子命名为客体幸福感。公共因子F2在生活心态、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当前收入、生活预期和幸福预期这六个指标上的载荷较大,这些指标都反应了农村居民自身对幸福感的心理认知、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态度,故因子命名为主体幸福感。农村居民幸福感评价中客体幸福感权重高于主体幸福感。
步骤4:计算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是公共因子在每一个样品点上的得分。需要给出公共因子用原始变量表示的线性表达式,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回归的思想求出线性组合系数的估计值
依据上述函数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农村居民两项因子得分即综合得分,以及调研样本各因子得分的平均值,本文以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计算每一个农村居民的个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表达式如下:
从调研样品的综合得分来看其最小值为-1.503,最大值为1.139,平均值为0.000,得分为负值的有392人,占比44.749%,得分为正值的有484人,55.251%,总体来看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后农村居民对于自身幸福感处于一般偏上的状态,处于一般满意的状态,而从公共因子散点图可以看出对主体幸福感满意的农村居民略高于对客体幸福感满意的农村居民。
3 结语.
利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中可提炼出客体幸福感和主体幸福感两个因子,且客体幸福感的权重高于主体幸福感,当前吉林省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一般状态,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幸福感评价一般的原因分析如下:
(1)虽然国家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而且产业发展也比较缓慢,竞争力不强,距离产业兴旺相差甚远。
(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换,虽然国家出台政策,将环境保护提升到日程,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量问题,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3)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农民进城数量增多,导致乡村学校虚设;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场所欠缺,农民的精神文化仍然比较匮乏。
(4)乡村有效治理需要基层党组织治理和农民自治有机结合,而当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民自治制度更加欠缺。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仍然不能够完全滿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养老保险未能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林,靳共元,康慧.基于灰色关联的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 (2):41-47.
[2]马军旗,乐章.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9 (8):9-15.
[3]曹大宇,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 (3):210-212.
[4]赵静,靳共元,张晓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1):93-99.
[5]徐健,吴志才,张阳阳.旅游扶贫背景下中国南部乡村居民幸福度主观评价研究[J].南方建筑,2019 (3):26-33.
[6]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桂颖(1981-),女,满族,吉林通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