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

2020-12-14田秋菊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5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国有资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冠疫情之下,我国经济遭到多方面重创,我国的国有资产体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为了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方法,基于新冠疫情的视角,试图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概念、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等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不同学者的观点,最后探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国有资产建设及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037-03

一、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2020年我国遭受新冠疫情冲击,各方面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与威胁,经济发展更是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而2020年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关键时期,了解我国国有资产的相关研究有利于在新冠疫情下进一步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发挥国有资产效益,缓解新冠疫情压力,攻克疫情难关,推动我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着重大意义。

针对新冠疫情,我国学者王勇(2020)[1]指出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挑战。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短期内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波动。而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其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态势息息相关,其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同时,也反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它暴露出的问题说明我国当前尚存在漏洞,对其进行研究与改善则可推动经济发展。学者Hao Qi,David M.Kotz(2020)[2]的研究则向我们说明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稳定作用,它有利于抵减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新冠疫情下为了更好地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经济的复苏,我们必须先了解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但由于受国情、立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不尽相同。

1.国外对国有资产及其相关内容的认识

国外对国有资产的认识较统一,他们一般把国有资产当作一种公有性质的资产,认为其为国家所有,在对其管理上一般也较严格,但不同国家其管理体制也有所差别。他们在对国有资产的管控上进行模式划分,一般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模式。直接管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张直接通过政府机关或相关手段对其进行接管,管理较严格,主要有美国、法国等国。间接管理模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参与管控,而主要是通过设立第三方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强调管理有其一定的自主权,以新加坡、英国等国为代表[3]。针对这两种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以美国、法国、新加坡、英国为例来展开讨论。美国主要通过国家的财政部,运用国家政府机关,动用国家力量对其直接发挥管理作用,把管理权牢牢控制在国家机关手上。法国没有采用国家机关而主要是采取股份公司形式,对国有企业实行直接管理,他们二者都主张通过一定的形式把管理权主要集中到国家手上。而新加坡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态度是实行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立法设立第三方运营商来管理国有资产。英国采取主管部门和財政部相结合、以主管部门为主的模式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他们都强调一定的灵活性[4]。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时候各国也会有所交叉,混合使用这两个管理模式。

通过简单对国外管理模式的梳理,再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借鉴:一是明确国资委责任,最大限度发挥其管理作用,做到管之有法,用之有度,配置有效[3]。二是划分好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责,明确产权责任,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层、分类管理[3]。三是结合我国实情,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到政府管制与市场配置的有效统一。

2.我国学者对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认识

我国学者李杰(2019)[5]认为,国有资产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国家财产,也包括全民财产,建立起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学者孙春莉(2019)[6]与李杰(2019)[5]观点稍有不同的是,认为国有资产不应只是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国家所有,还应该是能够给国家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不同种类的经济总和的资产。雷茜(2014)、陈斌(2014)、赵鸿鑫(2014)三人从广义与狭义向我们解读了国有资产,他们认为广义的国有资产,就是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取得或法律层面所界定的全部资产,这与孙春莉(2019)[6]的观点有所出入,他们还认为狭义上的国有资产,仅仅包括广义国有资产的第一部分,即因国家对企业的投资而依法所拥有的资本以及权益[7][8]。

从我国学者对国有资产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国有资产的定义也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大多学者都认为国有资产是国家及其所有,是一项复杂、多面、综合性的国家资产,国家有权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监管,其目的是更好发挥其效益进行国家进行建设。

二、我国国有资产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有资产体制这些年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起了初步框架,但仍不完善,加之受疫情影响,更暴露出了一些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我国众多学者就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学者康秋艳(2019)[9]认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管理意识不强。章屹(2018)[10]则认为,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管理尚存在诸多漏洞,如存在产权模糊、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以及权责不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性。刘晓梅(2020)[11]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公私界限不清”,在管理中介入了太多私人产品,她认为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管理与经济的发展。胡磊(2020)[12]则认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效率,使之浪费了许多国有资产资源。郭春丽(2014)[13]认为,我国国有资产整体上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国资委的职能定位也不明确,缺乏对国资委的有效监督,没有使国资委发挥其最大作用。许为为(2018)[14]认为我国没有起建立完善的经营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缺乏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存在管理职能缺失现象,对产权的界限也不清晰。和郭春丽[13]有相同看法的衣维忠(2018)[15]也认为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督不够,管理混乱,同时他也不认可目前国资委的定位,他认为其定位不够清晰,不能合理界定其职责,缺乏法律约束力。他们两人都认为如果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不能被落到实处的话,则难以发挥时效性的作用。韩丽(2019)、刘洋(2019)、王嘉冰(2019)则从制度上指出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交流体系不科学,国有资产管理信息闭塞[16]。

韩朝华(2015)[17]则从“三层架构”角度提出我国完善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建议,认为三层架构能较好地满足国有资产管理上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两个方面的需要。这和国外的间接管理模式颇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玉国(2016)[18]从理论意识角度指出我国国有资产存在管理者缺少管理思想的重视,对创新理论认识不足,国有资产产权和使用权也不明确的问题。雷茜(2014)、陈斌(2014)、赵鸿鑫(2014)则主张国有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此方式推动国有资产的发展[7]。财政部和上述这三人的观点相似,主张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的融合,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19]。

归纳上述几种观点,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国有资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权界定不清,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二是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完善。三是对国有资产意识不足,重视不够。四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配置效率不高,造成部分国有资产资源闲置浪费或过度损耗。五是管理信息闭塞,监管信息不够透明化。六是国有资产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完备,缺乏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风险应急体系。

三、我国国有资产体制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直视了我国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现状,总结与汲取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足,参考国外经验之后,本篇文章认为我们应该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体制建设之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融入贯通到国有资产体制上,充分发挥市场效益与实施国家管控,把效益与监管做到“两手抓”,做到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与绝对的管控权的有效结合,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面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与建议。

学者郭春丽(2014)[13]从监管角度提出了要分工合作,划分国有资产性质,按不同管理思路监管,纯公益性国有资产由人大国资委管理,经营性国有资本按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思路完善管理体制。学者孙春莉(2019)[6]则认为我们要注重国有资产体制的根基建设,扎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审时度势,结合时势发展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其具有时代性。韩丽(2019)、刘洋(2019)、王嘉冰(2019)三人则认为我国的国有资产体制缺乏科学的内部交流体系,使得信息传递不平衡,所以倡议要构建科学的内部交流体系[16]。廖红伟(2016)、张楠(2016)则基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的视角,提出以“管资本”为主要原则加强国有资产监管[20]。吴淑辉(2019)[21]则从法律层面认为我们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审核,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机制,减少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他还重视国有资产人才培养,认为应该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胡磊(2020)[12]则从管理角度提出,我们除了要重视国有资产的特殊管理外,还应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同时,提高管理者资产管控的意识,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以及资产管控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夏凡(2019)[22]则基于“竞争中性”原则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对策:认为我国现在的资产管理体制较为涣散,应统一监管;国资委应切实履行其职能;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王玉国(2016)[18]则认为应该构建和规范独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张晓文(2016)、李红娟(2016)针对国有资产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要推进从资产监管向资本监管转变、从重在国有制监管向多种所有制监管转变、由重在国内流转监管向国内与国外结合监管转变、由重在保值增值向保值增值与功能实现结合监管转变、由重在程序型监管向程序与战略结合监管转变的“五转变”建议[23]。Giuseppe Nicolò(2020),Gianluca Zanellato(2020),Adriana Tiron-Tudor(2020)則强调国有资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从信息披露方面,建议公共部门实体向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展示如何使用公共资源,以达到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的[24]。Karen Jingrong Lin(2020),Xiaoyan Lu(2020),Junsheng Zhang(2020),Ying Zhen(2020)则从社会责任感方面审视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提倡国有企业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扮演好社会角色[25]。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市场调控失灵,资源配置效用低下,万燕(2016)、钱元(2016)认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政府可实施必要的经济措施,包括直接组建国有企业,以纠正市场失灵[26]。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让其在发挥资源配置的用途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通过总结上述观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看法,本文大胆从理论层面,社会层面,法律层面,政治、经济层面,以及监管层面来归纳总结我国国有资产体制发展的路径选择。理论层面,加强理论创新,思维创新,与时俱进,使国有资产体制具有包容性与创新性、时代性。社会层面,加强国民思想建设,提高国民对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注意与重视,使国有资产社会化。法律层面,加强国有资产体制法律相关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为其更好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政治方面,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同管理层面可以相互交叉,但需职权分明,不可相互推诿、不作为或过于作为,越权干涉。经济层面,加强经济建设,提供经济支持。监管层面,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支持5G建设,在大数据时代下,可建立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加强监管,使管理体制合法化、合理化与全面化。同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使监督透明化,以此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通过比较分析各位学者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了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当前在疫情下,疫情放大了这些缺陷,使态势发展更加急剧化与彻底化,而对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及其背后存在的原因我们都应该深思与重视,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国有资产建设事业继续前进。

国有资产作为一项关乎国家利益、关乎全体国民利益的重要国家财产,对国家建设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其管理也应被赋予时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我们也应继续探索我国国有资产未来的发展路径选择,不断寻求新的可能与发展办法,构建一个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前进。2020年是我国攻坚脱贫、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加上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的国有资产体制建设更为任重道远。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今后国有资产建设及当今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05):58~59.

[2]Hao Qi,David M.Kotz.The Impac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2020,52(1):96~114.

[3]黄浩.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10):162~164.

[4]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李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273~273.

[6]孙春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9,(07):33~33.

[7]雷茜,陈斌,赵鸿鑫.我国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313~314.

[8]陈鸿.国有经济布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9]康艳秋.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2):50~50.

[10]章屹.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8):234~234.

[11]刘晓梅.公共管理视角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20,(07):45~46.

[12]胡磊.探讨国有资产管理效率问题[J].中外企业家,2020,(14):32~32.

[13]郭春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4,(10):18~20+23.

[14]许为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85~86.

[15]衣维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88~89.

[16]韩丽,刘洋,王嘉冰.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243~243.

[17]韩朝华.思维创新:“三层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5,(06):71~74.

[18]王玉国.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及成因分析[J].财会学习,2016,(18):203+206.

[19]财政部就《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5,(23):9~12.

[20]廖红伟,张楠.论新型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转型——基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6,(03):11~16.

[21]吴淑辉.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及体制机制建设[J].中国商论,2019,(24):106~107.

[22]夏凡.我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基于“竞争中性”原则[J].商业经济研究,2019,(07):187~189.

[23]张晓文,李红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从管理到监管[J].经济与管理,2016,30(05):44~50.

[24]Giuseppe Nicolò,Gianluca Zanellato,Adriana Tiron-Tudor.Integrated Reporting and Europe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A Disclosure Analysis Pre and Post 2014/95/EU.2020,12(5).

[25]Karen Jingrong Lin,Xiaoyan Lu,Junsheng Zhang,Ying Zheng.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A review of 40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20,13(1).

[26]Yan Wan.Study o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C].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Proceedings of 201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y,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ICEMET 2016).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6:808~811.

[27]张辉.疫情难阻中国经济发展大势[N].经济参考报,2020-03-03(007).

作者简介:

田秋菊,广西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财税。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国有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央企“退房令”失灵,或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